吴宁
- 作品数:65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乳腺鳞癌1例报告
- 2002年
- 黄晓蓉徐晓明易瑛吴宁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437例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吴宁刘山辜艳孟红杨清平陈鸿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理
- pS2蛋白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诱导蛋白pS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非典型增生、7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S2、Ki-67的表达。结果:pS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不表达,在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分别为60·00%和76·00%,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仅有少量表达,在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分别为33·33%和77·33%,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S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Ki-67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均有关(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pS2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3(P<0·05)。结论:pS2和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有关,并与其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 曹桦李俊孟红吴宁陈梁覃光兰徐晓波丁兀兀卿燕徐志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PS2基因KI-67抗原非典型增生
- 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 2024年
- 1病例简介患者,男,23岁,“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入院前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5 kg,偶有便秘。查体:患者腹部膨隆,中下腹触及大小约30㎝×20㎝质硬包块。影像学:胸腹部CT示腹盆腔巨大肿块(图1A),大小32.0㎝×26.4㎝×15.3㎝,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中度强化,多发无强化坏死区。肠系膜及腹膜多发结节。左侧输尿管盆段受压,左肾积水(图1B)。
- 谢长利刘倩吴宁杨志蓉
- 关键词: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
- 乳腺腺样囊性癌6例及文献回顾
- 2019年
-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7~60岁,平均52.8岁。大体上,肿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镜下可见筛状、小管-小梁状及实体结构模式。肿瘤由腺上皮、肌上皮及基底样细胞构成。腺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SMA、Calponin和P63,基底样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K5/6、P63和CD117。肿瘤细胞不表达ER、PR和Her-2。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预后良好。
- 刘倩罗丹丁兀兀吴宁孟红
-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免疫组化
- TTF-1及NapsinA在肺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联合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A)在肺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60例胸水标本(包括经组织学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的113例肺腺癌、6例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小细胞癌、12例肺外癌,27例反应性间皮细胞)中TTF-1及NapsinA的表达。结果 (1)诊断肺腺癌NapsinA的敏感性略低于TTF-1(84.07%vs 88.50%),特异性高于TTF-1(100%vs 90.%)。(2)Napsin A在高中分化肺腺癌75例中表达69例(92.00%),低分化肺腺癌38例中表达26例(68.4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90.67%vs 84.21%,P>0.05)。结论 NapsinA诊断胸水肺腺癌特异性高,敏感性与分化程度相关,必要时需联合TTF-1检测。
- 余清吴宁苏亚婷李慧杨清平
- 关键词:胸水肺腺癌细胞块TTF-1免疫细胞化学
- 792例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1999年
- 分析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将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良性肿瘤其年龄分布21~40岁最多,而恶性肿瘤则集中分布在41~60岁;以良性肿瘤病例数最高,占93.43%(740/792),恶性肿瘤仅占5.5%(44/792);腹内肿块为卵巢肿瘤的主要症状,占53.66%(425/792)。结论:卵巢肿瘤高发年龄为21~40岁,对40岁以上妇女卵巢肿块应高度重视,生育期妇女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 蔡丛芳吴宁陈
- 关键词:卵巢肿瘤病理发病率
- 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法在病理性瘢痕诊断中的价值
- 2008年
- 目的研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水平,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增殖特征。方法应用改良AgNORs染色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AgNORs图像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结果病理性瘢痕被染成棕褐色,核仁明显,瘢痕疙瘩中AgNORIOD值高于增生性瘢痕(P<0·05)。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增殖活性有显著差异,AgNORs染色方法在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 李永忠韩杨云李云飞吴宁罗点清向军莲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
- IMP3在放化疗前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 结合蛋白3(IMP3)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SIL)及放化疗前后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IMP3蛋白在80例 CSCC 组织、90例 SIL(60例高级别、30例低级别)以及30例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IMP3表达与 CSC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P3在 CSCC 组织、高级别 SIL、低级别 SIL、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3%(69/80)、78.3%(47/60)、33.3%(10/30)、0(0/3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1,P <0.01)。放化疗后 IMP3的表达率较放化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0%∶85.0%;χ^2=5.79,P =0.013)。IMP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3.97,P =0.046)、分化程度(χ^2=5.95,P =0.018)、临床分期(χ^2=5.82,P =0.016)、浸润深度(χ^2=5.73,P =0.017)相关,而与患病年龄无关(χ^2=0.11,P =0.745)。结论 IMP3在 CSCC 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进展相关,放化疗可降低其表达。
- 聂佳吴宁章丽霞黄一凡刘钧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结合蛋白
- 德阳市病理学科建设浅析
- 2004年
- 吴宁蔡丛芳孟红陈鸿
- 关键词:病理学科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