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述彦 作品数:50 被引量:22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表皮生长因子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被引量:4 2000年 吕述彦 程云英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卵泡发育 卵巢 EGF受体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的成功因素探讨 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成功的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妊娠结局、孕产妇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界定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有56例。根据其发生的孕周不同分为A组(20~27+6周)、B组(28~31+6周)、C组(32~33+6周)、D组(34~周),根据保守治疗孕周延长时间分为Ⅰ组(4~7 d)、Ⅱ组(8~20 d)、Ⅲ组(〉20 d)。主要分析指标有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孕周延长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1)新生儿及胎儿死亡率:A、B、C、D组分别为91.7%、36.0%、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A、B、C、D组分别为50.0%、12.0%、10.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治疗时间:A、B、C、D组分别为(12±3)d、(14±4)d、(15±3)d、(5±4)d,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B、C、D 4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3%、48.0%、47.4%、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Ⅲ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9%、73.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应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自身医疗机构的早产儿抢救监护水平及对孕妇病情进行评估,准确地选择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案是保守治疗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陈晓琴 吕述彦 张玉磊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保守治疗 双球囊导管在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初产妇促宫颈成熟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产程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至2014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采用促宫颈成熟法分娩的孕妇21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17例患者分为双球囊组(双球囊导管)108例和缩宫素组(给予小剂量缩宫素)109例,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产程差异。结果双球囊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98.15%,缩宫素组的总有效率为96.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05),双球囊组的剖宫产率为23.15%,显著的低于缩宫素组的39.45%(χ2=6.70,P<0.05);两组间子宫强直收缩、新生儿窒息、产妇尿潴留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10、0.10和0.67,均P>0.05),且产后2h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1.58,P>0.05)。双球囊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显著短于缩宫素组(t=16.23,P<0.05),双球囊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显著长于缩宫素组(t=6.32,P<0.05);两组间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0.45和1.63,均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初产妇促宫颈成熟中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具有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的作用。 周奋梅 王海荣 孙艳兰 吕述彦关键词:双球囊导管 初产妇 足月 促宫颈成熟 产程 反面部正中矢状切面检查手法在胎儿胼胝体及小脑超声探查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反面部正中矢状切面检查手法在胎儿胼胝体及小脑超声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000例孕妇行胎儿筛查,同时采用冠状切面、轴切面+反面部正中矢状切面检查手法和单纯冠状切面、轴切面检查手法。比较两种检查手法阳性检出率及筛查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手法颅内结构异常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切面、轴切面+反面部正中矢状切面检查手法检出胼胝体及小脑结构异常或发育不良12例,多于行单纯冠状切面、轴切面检查手法检出的3例(P<0.05)。结论在常规检查手法基础上加入反面部正中矢状切面检查手法,对颅脑常规切面超声检查有重要补充作用。 盛文伟 陶维静 张琴 王凤琴 吕述彦 吴吉梅关键词:胼胝体 小脑 二甲双胍对非肥胖 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非肥胖、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非肥胖、非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自卵泡期早期开始服用二甲双胍500 mg/次,3次/d,共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糖(FG)水平,观察月经恢复、排卵状况及体重指数(BM 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T水平由(2.81±0.27)nmol/L降至(2.73±0.29)nmol/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13例月经稀发患者症状改善并有6例排卵。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非肥胖、非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血清T水平,并有利于月经周期的改善与促进排卵。 吕述彦 吕述军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 COOK球囊促宫颈成熟在延期妊娠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OOK宫颈扩张球囊在延期妊娠中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延期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Bishop评分小于6分。其中62例行COOK宫颈扩张球囊放置,12 h后取出球囊,静滴缩宫素诱导宫缩,作为观察组;另62例延期妊娠产妇仅行缩宫素静滴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的Bishop评分、静滴缩宫素至临产时间、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Bishop评分(6.01±1.35)明显高于对照组(3.78±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规则宫缩时间(3.57±1.92)h,第一产程(9.00±3.32)h,阴道分娩率8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OK宫颈扩张球囊在延期妊娠中促宫颈成熟是安全有效的,宫颈前中位比后位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应用价值大。 周奋梅 吕述彦 王海荣关键词:延期妊娠 缩宫素 4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雌激素替代疗法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商品名倍美力)对根治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激素替代作用。方法4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治术后并发严重围绝经期症状,用倍美力0.3mg(A组)、0.625mg(B组)、1.25mg(C组)治疗9个月,观察3组对围绝经期症状症状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影响及其副作用。结果3组均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使Kupperman评分降低,提高E2水平,P<0.05;3组间无显著差异,副作用较小。结论倍美力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是可行的。 吕述彦 李长华 李燕 孙广琴关键词:雌激素替代疗法 反加疗法 结合雌激素 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 EGF)对生发泡期 ( GV期 )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 GVBD)、第一极体 ( FP)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昆明种雌性小鼠 GV期卵母细胞分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 COC)组及去卵丘裸卵 ( DO)组 ,观察不同浓度 ( 0、2、5、1 0、1 5μg/ L ) EGF对体外培养 0、4、8、1 2、2 4、3 6、48h COC、DO各组 GVBD、FP形成的影响。结果 :( 1 ) EGF可促进 DO组的卵母细胞成熟分裂 ,培养 48h EGF各组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2 ) COC组培养 3 6h后 EGF各组成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 P<0 .0 5) ;( 3 )不论是否存在 EGF,COC组成熟分裂率均显著高于 DO组 ( P<0 .0 5) ;( 4)EGF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EGF不仅可促进 COC组 GVBD发生、FP形成 ,而且可不通过卵丘细胞直接刺激卵母细胞成熟 ,EGF对 COC促进作用强于 DO,并呈剂量依赖性。 吕述彦 程云英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2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5-10-2009-10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AFL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均发生于妊娠晚期,11例为初产妇,1例为经产妇,12例均有明星的恶心、呕吐、乏力等消化道症状。所有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10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新生儿死亡2例。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及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王海荣 束小明 吕述彦关键词:妊娠并发症 CNV-seq技术在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在流产物遗传学分析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流产组织样本112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流产物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流产样本可能存在的染色体异常。结果:(1)在112例流产样本中,染色体结果异常共56例(50.0%,56/112),出现异常信号频率高的分别是16三体(27.1%)、45,X(24.3%)、13三体(10.8%)、18三体(10.8%)。在56例染色体异常结果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7例(66.1%),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21.4%),嵌合体7例(12.5%)。在1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中,共发现24个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最小片段长度0.24 Mb,最大片段58.90 Mb。在检测出的24个CNV中,18个CNV有临床意义。其中2个包含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患者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者占63.2%,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者占47.3%,≥35岁组的异常率比<35岁组高15.9%。结论:CNV-seq技术不但能够高效检测出非整倍体和嵌合体,还能高效检测出小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大大提高了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为流产病因分析及夫妻双方再次生育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倪蓉 梁健 赵超 吕述彦关键词:自然流产 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