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利
- 作品数:53 被引量:2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论器官资源的开拓与公平分配被引量:3
- 2009年
- 器官移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除技术层面的问题外,供体数量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公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本文对我国器官资源短缺原因、器官移植立法的迫切性、器官移植市场的规范化引导等问题做了全面论述,尤其对如何建立可靠的供体库和器官分配公平性的实现等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 杨暴吕云利姚向荣
- 关键词:器官移植公平供体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钾浓度与肌力、心电图及肌酶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患者血钾浓度与肌力、心电图及肌酶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26例HoPP患者进行血钾浓度、肌力、心电图及肌酶水平检测并分析。结果 126例HoPP患者中,轻度低钾组15例,中度低钾组36例,重度低钾组75例;3组肌力梯度下降(P<0.05)。HoPP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检查113例有异常,补钾治疗后复查心电图明显好转(P<0.05)。3组患者血清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每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钾浓度与肌酸激酶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 HoPP的血钾浓度与肌力、肌酶水平、心电图改变密切相关,血钾、肌力、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对HoP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姚向荣吕云利杨暴廖军贾存玮
- 关键词: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肌力心电图血清肌酶血钾浓度
- 托拉塞米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脑水肿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20mg+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mg+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均1次/6h,7d后10:/8h,然后逐渐减量。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患者精神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0/30)比80.0%(24/30)],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10±8)分比(13±10)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68±8)分比(6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托拉塞米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效果好。
- 吕云利刘吉耀姚向荣廖军赵波
- 关键词:脑梗死脑水肿
- 浅谈现行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的合理性和平衡性被引量:1
- 2015年
- 自《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以来,解决了评残工作中的许多棘手和具体的问题,为基层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笔者在运用《新标准》实际工作中发现,《新标准》在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的伤残定级的平衡性、某些定义的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 陶占怀吕云利李雪清
- 关键词:劳动能力鉴定文字表述职业病
- 下体负压晕厥时人体心血管反应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下体负压诱发晕厥时人体心血管反应的变化特征,为确立意识丧失预警生理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名健康男性被试者进行梯度下体负压暴露至晕厥前状态,同时连续观察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在下体负压暴露时,被试者下体负压耐力平均为(856±95)s。下体负压耐力终点前60 s和30 s时被试者心率较基础值分别增加41%和45%(P<0.05),每搏量分别降低49%和49%(P<0.01);耐力终点时心率增加63%(P<0.05),每搏量降低50%(P<0.01)。下体负压耐力终点前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低频功率/高频功能(LH/HF)显著升高(P<0.05)。结论:心率和每搏量的变化量可作为监测意识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
- 吕云利高原杨长斌王永春赵波孙喜庆
- 关键词:心血管功能下体负压每搏量
- 12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血钾下降、肌力改变、心电图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轻度、中度、重度低钾性周期麻痹组比较,双下肢肌力减弱重度低钾组较轻度低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及中度低钾组肌力减弱程度与低血钾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心电图改变最常见的有T波低平、U波增高、P-R间期延长、ST-T改变等复极异常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其改变与血钾下降成正相关,补钾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ypoPP的肌力、血钾下降程度,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判断病情。
- 姚向荣杨暴吕云利付志诚
- 关键词: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肌力心电图心律失常
-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8例(轻度中毒组32例、中度中毒组36例、重度中毒纽30例),高压氧治疗前、后2d、5d、7d、9d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对不同中毒程度上述检查、化验的结果及高压氧治疗前后结果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ACOP可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的损害,心电图的改变、cTNITL心肌酶的活性升高与ACOP的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前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治疗前后心电图、cTNI、心肌酶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cTNI、心肌酶的异常可作为判断ACO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ACOP患者心电图、cTNI、心肌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同时,高压氧治疗对ACOP患者心肌损害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 刘德芳赵波姚向荣吕云利廖军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 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部分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 吕云利姚向荣杨暴刘吉耀廖军
-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疗效
-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和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含量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 1(IGF 1)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含量变化 ,阐明在脑出血过程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脑出血组、中量脑出血组和大量脑出血组 ,每组 2 0只 ,每组按出血后 1,8,2 4,48和 72h再分成 5小组 ,每小组 4只 .采用Nath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脑组织中IGF 1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大 ,中 ,小量脑出血组在脑出血后 1h血浆中的IGF 1量开始减少 ,但无显著差异 ,8,2 4和 48h下降明显 (P <0 .0 1) ,以 8h下降最明显 ,72h已恢复至 1h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后 1,8,2 4和 48h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GF 1的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8h为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72h接近对照组 .大 ,中 ,小量脑出血组在8,2 4和 48h时象相比有非常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IGF 1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
- 吕云利付学锋路奎廖军徐文武
- 关键词:脑出血胰岛素生长因子-1脑组织血浆
-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脑组织中白介素6的含量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变化 ,阐明其在脑出血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80只 ,体质量 2 5 0 30 0g,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小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 .每组又分成 5个小组 ,每小组 4只 .采用Nath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IL 6的含量 .结果 脑出血后 ,脑组织及血浆中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有随脑出血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出血后不同时间IL 6的水平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以 48h最高 (P <0 .0 1) .结论 IL 6升高是脑出血损伤后白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免疫应答改变 ,监测IL
- 郭云吕云利李柱一陆薇
-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白介素6血浆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