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君蓉
- 作品数:68 被引量:4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药用辅料学教学方法探索被引量:5
- 2013年
- 药用辅料学是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药物辅料起着重要作用。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科发展和药学人才培养的趋势,结合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加强应用性、实用性研究,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廖婉王世宇瞿燕卢君蓉傅超美
- 关键词:教学方法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建立枇杷叶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比较蜜炙前后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20批次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含量;采用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对蜜炙前后枇杷叶标准汤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和3种绿原酸类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蜜炙后指纹图谱新增2个色谱峰,其中1号峰为5-羟甲基糠醛;枇杷叶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300、4.306、5.432mg/g,蜜炙后3种绿原酸类成分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分别为3.295、3.460、4.118 mg/g,降低率分别为23.29%、19.06%、23.92%。结论本法简单、耐用性好,不仅可以对枇杷叶蜜炙前后标准汤剂进行质量控制,还能有效辨别蜜炙前后饮片差异,可为枇杷叶、蜜枇杷叶标准汤剂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李文兵许玲卢君蓉邢冷刘圆刘圆
- 关键词:指纹图谱枇杷叶绿原酸5-羟甲基糠醛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丹参中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中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溶媒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丹酚酸B含有量、丹参总酚酸含有量、干膏量的总体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分析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丹参粗粉,加入11倍量水,65℃温浸2次,每次130 min,总体归一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为-4.19%,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0.937 5。结论研究优选所得提取工艺稳定,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 卢君蓉傅超美刘芳章津铭林俊芝胡慧玲
- 关键词:丹参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丹参总酚酸
- 不同加工方法对厚朴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加工方法对厚朴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发汗"方法(直接阴干、鲜品切丝后阴干)及6种发汗方法(煮后"发汗"、蒸后"发汗"、直接堆置"发汗"、煮后切丝厚型包装袋中密封"发汗"、蒸后切丝厚型包装袋中密封"发汗"、鲜品切丝厚型包装袋中密封"发汗")对厚朴进行加工处理,以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生物碱量及挥发油的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厚朴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加工方法的厚朴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生物碱及挥发油有一定差异。结论从化学成分层次,煮后"发汗"的厚朴、蒸后"发汗"的厚朴质量较佳。
- 胡慧玲卫莹芳马雪玮潘拉闫婕卢君蓉
- 关键词:厚朴厚朴酚和厚朴酚生物碱
- 二母散及其加减化裁方的制剂研究概况被引量:2
- 2014年
- 二母散为治疗喘急咳嗽、痰涎壅盛的基础方,本文对二母散的药味组成、制剂研究以及其加减化裁方的制剂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剖析二母散系列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其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卢君蓉季宁平傅超美胡慧玲王世宇
- 关键词:制剂研究
- 香附醋制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优选醋制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以醋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因素,α-香附酮、木犀草素及挥发油含量的综合加权评分值为评价指标。结果:醋制香附的最佳工艺为香附100 g,醋25 mL用15 mL水稀释后与药材拌匀,闷润6 h,150℃炒制8 min。结论:该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其醋制机理奠定基础。
- 卢君蓉王世宇傅超美陈秋薇盛菲亚聂英军
- 关键词:香附醋制Α-香附酮木犀草素挥发油正交试验
- 香附挥发油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22年
- 通过对CNKI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进行检索,总结归纳1982年至今有关香附挥发油的文献并进行阐述。结果发现,从香附挥发油共分离得到一百四十多种成分,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物等,超临界CO_(2)萃取法是含香附挥发油药物工业制造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香附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抑菌、促透、抗炎等药理活性,可用于妇科、胃肠道等制剂、化妆品的制备。本文对香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现代制剂的全产业链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下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 许娜梁媛媛李文兵傅超美陈胡兰卢君蓉王世宇
- 关键词:香附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二母颗粒HPLC-ELSD指纹图谱的建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二母颗粒的HPLC-ELSD特征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ELSD,选用Global Chromatograph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45℃,增益值1,雾化空气流速1.5 L.min-1。对10批二母颗粒样品进行HPLC-ELSD测定,并与知母药材、知母浸膏的HPLC-ELSD图谱进行对比,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版A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10批二母颗粒样品与知母药材、知母稠膏的相似度较高(0.960~0.998)。结论:二母颗粒的HPLC-ELSD指纹图谱能更加完善二母颗粒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其他制剂品种的"原药材-中间体-成品"的全过程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 卢君蓉傅超美季宁平胡慧玲林俊芝徐晓秋
- 关键词: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 醋制香附不同提取部位对肝郁血瘀模型大鼠的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建立具有中医证候特点的肝郁血瘀大鼠模型,探究醋香附治疗肝郁血瘀的有效物质基础,筛选其疏肝散瘀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外界随机刺激造模法及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的肝郁血瘀造模法,从体征变化、血液流变学两方面指标评价醋香附不同提取部位疏肝解郁化瘀的药效学差异性,筛选出最佳活性部位。结果:给药后,醋香附不同提取部位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体表瘀斑消散、乙酸乙酯组、乙醚组、正丁醇组能显著性降低全血切变率1的水平,乙酸乙酯组亦能显著性减低全血切变率5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石油醚组、乙醚组、正丁醇组可显著性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乙酸乙酯组、水提组只能降低红细胞压积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正丁醇组、水提组可显著性降低血沉方程K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组比较,P<0.05);石油醚组能显著性升高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与模型组比较,P<0.05);石油醚组、乙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提组可显著性减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乙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为醋香附疏肝散瘀的主要有效提取部位,初步认为醋香附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 季宁平周莉江严鑫卢君蓉王世宇傅超美
- 关键词:活血化瘀
- 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分对比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 章津铭傅超美何宇新卢君蓉高飞王继森廖婉
- 关键词:附子甘草配伍沉积物化学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