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嘎

作品数:61 被引量:548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0篇气候
  • 18篇青藏
  • 18篇青藏高原
  • 16篇植被
  • 15篇气候变化
  • 12篇土壤
  • 8篇土壤湿度
  • 7篇植被指数
  • 7篇降水
  • 6篇时空分布特征
  • 6篇气象
  • 5篇遥感监测
  • 5篇植被退化
  • 5篇气候特征
  • 5篇MODIS
  • 4篇遥感
  • 4篇植被变化
  • 4篇水分
  • 4篇热岛效应
  • 4篇归一化植被指...

机构

  • 48篇西藏高原大气...
  • 26篇中国气象局成...
  • 17篇西藏自治区气...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4篇西藏自治区气...
  • 4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作者

  • 57篇卓嘎
  • 15篇罗布
  • 14篇杨秀海
  • 9篇拉巴
  • 9篇陈涛
  • 9篇普布次仁
  • 4篇刘伟东
  • 4篇边巴次仁
  • 3篇李欣
  • 3篇周刊社
  • 2篇扎西央宗
  • 2篇杜军
  • 2篇德吉央宗
  • 2篇扎西顿珠
  • 2篇余佥贤
  • 1篇唐小萍
  • 1篇格桑
  • 1篇边巴多吉
  • 1篇王彩云
  • 1篇周兵

传媒

  • 8篇冰川冻土
  • 5篇高原气象
  • 5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资源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全国卫星应用...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大气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2010年高...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
卓嘎德吉卓玛尼玛吉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长江中下游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区域平均的土壤湿度显示出高原土壤春季最为干燥,秋季和夏季较为湿润的分布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大部的年、季节土壤湿度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年、季土壤湿度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基本上呈减少趋势,21世纪00年代开始则呈缓慢增加趋势。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长江中下游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关系。通过信度检验的负相关区在6月位于高原东北部和西南部,7月位于高原南部,且高原西北部分区域春季土壤湿度与7月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高原春季土壤湿度通过对高原地表温度的作用,进而影响到高原热力特征、大气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分布特征。
卓嘎德吉卓玛尼玛吉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长江中下游气候变化
基于2001~2009年MODIS资料的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2001~2009年MODIS近红外的大气可降水的逐月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由东南至西北递减;7、8月份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占全年的50%;2001~2009年间西藏大气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阿里地区、山南地区以及昌都地区增加明显;大气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8。
陈涛卓嘎杜晓辉余佥贤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
1960-2004年金沙江径流量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1年
基于金沙江流域内1960-2004年的水文、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区域内径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气候因素(如降水量、平均气温)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a来径流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并且支流雅砻江为金沙江径流量的主要产流区;干流与支流均存在年代间丰枯转移,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偏丰,70年代偏枯;干流夏半年产流量稍微大于支流,支流冬半年产流量明显大于干流;M-K检验揭示出在1966年和1997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现象.金沙江流域1970年代处于少雨阶段,其他年代均为多雨阶段;1960-1970年代处于低温阶段,1980年代后为高温阶段,降水量、气温的增加均以2000年后较为突出.年降水量,尤其是上游地区年降水量极大地影响着年径流量的变化,春季径流量不仅受同期降水量和温度(负相关)影响,还与前期气温存在正相关;夏季径流量受同期和前期降水量的影响;秋季径流量受同期降水量和前期降水量、气温(负相关)的共同影响;冬季径流量受同期气温(正相关)及前期降水量的影响.
卓嘎建军边巴次仁
关键词:金沙江径流变化气候变化
西藏拉萨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采用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三年的EOS/MODIS遥感信息反演的地面温度以及多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讨论了拉萨市热岛现象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热岛强度的年、季节变化早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的...
卓嘎普布次仁刘伟东
关键词:热岛效应土地利用地表温度植被分布
文献传递
2009-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2
2015年
利用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气象局研制的多源土壤温湿度融合分析产品,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即春季土壤湿度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土壤湿度呈现出浅层和深层低湿、中间层高湿的特点,且土壤湿度由浅到深层变化幅度逐渐减小.随着温度回升,3-8月为土壤湿度增加时段,湿度增加区域从藏东南向西北、塔里木盆地向藏东北扩展,9月以后土壤湿度呈大范围减小.随着季节变化,浅层土壤湿度高湿度区域从南部向北部移动,中间层土壤湿度的变化与浅层相反,深层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差异不大,高湿度区域基本位于高原南部.
卓嘎陈涛周刊社罗珍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
西藏前冬环流及地温特征与夏季旱涝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选取西藏地区各区域内严重干旱年和严重洪涝年各5年,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同期和前冬环流,同时对旱涝年前冬地温距平与当年夏季旱涝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和洪涝年前冬(12月~2月)环流距平分布状况和地温距平有明显差异,这些不同特征是预测西藏夏季旱涝的信号和重要因子。夏季伊朗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和西脊点位置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可根据2月500hPa高度场正、负距平区位置特点,预测了西藏主要农业区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雨季偏迟或偏早。
普布卓玛唐叔乙卓嘎
关键词:旱涝距平场地温环流特征
1980—2009年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6年
通过分析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潜在蒸散的气候因素。结果表明:1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分布特征,最大潜在蒸散出现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近30 a来,除冬季潜在蒸散呈略微增加趋势外,其余均呈减少趋势。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潜在蒸散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负相关。2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风速对冬季潜在蒸散的影响最为显著;近30 a来,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相对湿度增加是导致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西藏西北部地区潜在蒸散的变化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0.55℃·(10a)^(-1)〕的背景下,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10.02 mm·(10a)^(-1)〕。
卓嘎尼玛央珍唐小萍
关键词:潜在蒸散
西藏改则地区在东亚季风前期大气层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JICA项目改则站第二阶段加密探空观测资料,着重揭示了该地区大气层结构的观测事实,尤其是边界层风、温、湿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该地区不论是对流层还是边界层,温度递减率都较大,白天可以接近或超过干绝热直减率,在清晨出现逆温的频率较多。(2)该地区白天近地层存在逆湿现象,近地层上部是否存在逆湿现象与天气和下垫面背景有关。(3)该地区近地层风速极值也出现在早晚时刻,白天风速较小。边界层风则随高度呈多峰值变化。
罗布卓嘎杨秀海
关键词:青藏高原对流层边界层
那曲东部土壤水分MODIS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那曲东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与同期MODIS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表观热惯量法(ATI)反演土壤水分结果不理想,基于MODIS 8天合成数据以及晴空数据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503和0.3753,晴空条件下ATI方法监测效果较差。基于单窗方法建立的四种模型中,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为0.5475,分析认为排除冬季数据后建模效果更好。结论:基于单窗方法的三次多项式模型能较好的反演研究区土壤水分,不足之处为对天气要求较高,若无晴空遥感数据,将影响土壤水分监测工作的开展。
陈涛卓嘎拉巴
关键词:遥感土壤水分MODIS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