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前路
  • 3篇颈椎
  • 3篇后路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内固定
  • 2篇颈前
  • 2篇颈前路
  • 2篇颈椎病
  • 2篇后凸
  • 2篇畸形
  • 2篇骨折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结核
  • 1篇胸椎
  • 1篇胸椎黄韧带骨...
  • 1篇胸椎黄韧带骨...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结核
  • 1篇异体

机构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7篇华强
  • 7篇盛伟斌
  • 6篇徐小雄
  • 5篇盛军
  • 4篇米吉提
  • 4篇艾尔肯沙德尔
  • 3篇欧阳甲
  • 2篇艾尔肯
  • 2篇宋兴华
  • 1篇刘忠军
  • 1篇党耕町
  • 1篇曹力
  • 1篇程力
  • 1篇马庆军
  • 1篇刘晓光

传媒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O锁定钢板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2001年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 (CSL P)在颈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 2 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 CSL 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 3例患者 ,切除椎体 48个 ,完成减压 71个间隙 ,平均 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 ,早期活动。随访 6~ 16个月 ,平均 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 JOA评分 8.1分 ,术后 14.8分 ,恢复率为 75 .3% ,优良率为 87.5 %。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 ,ASIA分级平均提高 1.5级。 结论 :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 ,减少并发症 。
盛伟斌米吉提艾尔肯沙德尔华强徐小雄宋兴华盛军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7~53岁,平均37.1岁.术前后凸角为54°~138°,平均78.3°;2例合并侧凸,角度分别为31°和24°;1例伴随侧方移位.7例合并脊髓损害,2例为C级,5例为D级,2例表现为马尾及神经根损害.结果手术时间为215~325min,平均265 min,术中出血450~2200 ml,平均1100ml.术后结果满意,14例为优,2例为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均获显著改善.术后后凸角度为0°~67°,平均28.5°,矫正率63.6%,侧凸和侧方移位基本矫正.随访14~52个月,平均26.3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融合良好.结论对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是一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与联合前、后路手术比较,该技术减少了创伤且有更好的畸形矫正效果.
盛伟斌华强曹力艾尔肯欧阳甲徐小雄盛军
关键词:后路病灶清除后凸畸形楔形截骨胸腰椎结核矫形治疗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最初经后路复位内固定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经前路减压手术后缓解.另7例行前路减压、后路复位内固定及前路融合术.随访6~28个月,平均13.7个月.除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外,余病例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级.术后X线片复查,脱位椎体均获完全复位,骨性融合.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经颈椎X线片、MRI等检查,明确或排除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可能.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欧阳甲华强米吉提徐小雄盛军
关键词:颈椎骨折椎间盘突出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前后路联合手术
同种异体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联合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5例颈脊髓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 ,同种异体骨植入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并分析其结果。术前JOA评分 4~ 15分 ,平均 8 7分。结果 本组 35例患者 ,次全切除椎体 6 9个 ,其中单椎体次全切 7例 ,双椎体 2 2例 ,三椎体 6例 ,完成减压 10 4个间隙 ,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 11~ 37个月 ,平均 17 4个月。术后植骨稳定 ,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 ,植骨融合率10 0 % ;融合时间约 6~ 15个月 ,平均 9 3个月 ;术后JOA评分 7~ 17分 ,平均 14 8分 ,改善率为73 5 % ,优良率为 82 8%。结论 在颈脊髓病椎体次全切减压术中 ,使用同种异体骨结合颈前路钢板进行融合和固定可以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 ,且融合可靠。
盛伟斌刘忠军华强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钢板
颈前路加压螺丝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 9例急性齿状突骨折的患者 ,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9例患者中 ,术后除 1例病人出现短暂左上肢无力外 ,余均获得了满意疗效。随访 11~ 4 2个月 ,平均 17个月 ,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 ,无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前路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重建环—枢复合体稳定性的同时 ,完全保留了其间的运动功能。
盛伟斌华强欧阳甲艾尔肯沙德尔米吉提徐小雄盛军
关键词:内固定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术后处理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3年6月,对11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男5例,女6例,年龄2.5~23岁,平均15.4岁.单个半椎体7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3、T4、R6、T9)4例、胸腰段(T111例、T12 1例、L12例)4例、腰段(L3 1例、L42例)3例.术前侧凸Cobb角为44°~82°,平均60.5°;伴后凸畸形3例,Cobb角分别为13°(L4)、27°(L3)和48°(L1).躯干偏移4~36.7 mm,平均21.2 mm.内固定使用CD 2例,中华长城2例,SYNERGY 1例,TSRH 6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85 min;术中出血平均850ml.长节段固定9例;短节段单侧固定1例,短节段双侧固定1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10个月.固定融合节段为2~11个椎体,平均8.4个.侧凸Cobb角为0°~24°,平均18.7°,平均矫正率为69.1%;3例伴后凸畸形患者,后凸Cobb角分别为-11°、-8°和0°.术后躯干偏移0~16.3 mm,平均为6.2 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术中并发症包括椎弓根或椎板骨折2例;1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及脊柱轻度不稳定.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盛伟斌华强艾尔肯徐小雄盛军
关键词:脊柱后凸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28
2001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特点及改良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13例),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1例),锥体束征阳性(12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经X线初步筛查,MRI联合CT或CTM证实手术切除黄韧带骨化灶41个节段。该病常见于中下胸椎,其中T894个节段,T91010个节段,T101111个节段,T11125个节段。经后路骨化灶头尾侧“开窗”,两侧“截桥”的整体“漂浮”技术,去除骨化的黄韧带。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评价手术效果,术前JOA评分1~8分,平均4.1分。结果14例随访6~57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JOA评分5~11分,平均9.4分,恢复率为76.8%优良率85.6%。手术中平均失血370ml,手术时间175min,所有病例均恢复自主活动。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和CT或CTM检查,是诊断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改良外科手术技术较为安全可靠,术后疗效满意。
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欧阳甲米吉提程力宋兴华徐小雄华强
关键词:异位性放射摄影术OLF少见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