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琬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4年
- 系统性硬化症是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上除了皮肤受累外,还可累及消化道、肺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属中医学皮痹范畴。为了提高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率,2010-10-2011-12,我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加强对患者心理、特色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体会如下。
- 杨丹侯燕刘颖琬张娴娴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研究
- 孙维峰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经验拾萃被引量:2
- 2013年
- 总结孙维峰教授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经验。孙教授认为该病是由于素体虚弱,脏腑亏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留于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闭阻,流通不畅,发为此病。治疗时当攻补兼施,注重补益脾肾,调理气血,灵活用药,循经辨证,综合治疗,重视调护。故取效满意。
- 刘颖琬
- 关键词:风湿寒性关节痛散寒除湿攻补兼施
- 痛风患者临床诊疗问题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临床诊治问题,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确诊的痛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痛风患者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非风湿专科的痛风患者治疗不规范,所有患者既往均未坚持正规降尿酸治疗。结论在治疗痛风时,患者存在依存性问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注重痛风缓解期及慢性痛风期的治疗;对于部分无法耐受降尿酸的化学药物的患者可选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治疗。
- 刘颖琬孙维峰张娴娴
- 关键词:痛风回顾性分析中药制剂
- 复方土茯苓颗粒对大鼠滑膜细胞炎症因子及mi-RNA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含药血清对大鼠滑膜细胞痛风模型的影响以及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IL-1β/IL-6)、小片段RNA miR-146a的关系。【方法】从SD大鼠身上摘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将滑膜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模型组,中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6组;分别制备复方土茯苓颗粒中药血清和尿酸盐晶体混悬液,并进行细胞活性试验后,按组进行相应的干预,然后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IL-1β/IL-6水平;提取滑膜细胞总RNA并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46a表达,并分析它们的关系。【结果】模型组滑膜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滑膜细胞miR-146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中药血清各剂量组IL-1β/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miR-146a则显著上调(P<0.05);IL-1β/IL-6与miR-146a表达呈反比关系。【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滑膜细胞miR-146a的表达,抑制IL-1β/IL-6,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 朱明敏李静张欢欢刘颖琬孙维峰
- 关键词:痛风中药疗法细胞培养基因表达调控滑膜细胞
- 中药熏蒸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疗效及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疼痛的疗效及对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4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病人予口服药物治疗,熏蒸组33例病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2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估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观察记录病人的中医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对照组、熏蒸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90.91%;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熏蒸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神疲乏力、四肢沉重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熏蒸组身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亦有所改善(P<0.05),而熏蒸组缓解病人疼痛、身寒、四肢沉重、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疼痛,对与寒湿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
- 侯燕张娴娴刘颖琬周平秀胡浪黄辉杨丹张智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药熏蒸疗效
- 尿酸转运相关蛋白SLC2A9/GLUT9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升高,细胞外液尿酸盐呈超饱和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控制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肾脏在尿酸的排泄过程中对维持血浆尿酸水平起着主导作用,深入研究肾脏排泄尿酸的分子机制越来越重要。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主要有两种转运蛋白参与,
- 刘颖琬孙维峰
- 关键词:血尿酸升高相关蛋白高尿酸血症排泄障碍嘌呤代谢紊乱细胞外液
- TNF-α拮抗剂治疗难治性银屑病关节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银屑病关节炎(PsA)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难治性Ps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经过生物制剂的治疗,关节、皮肤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TNF-α拮抗剂可抑制关节炎症,减少关节侵蚀,改善关节及皮肤症状;三种TNF-α拮抗剂比较,英利西单抗可能更有优势。
- 孙维峰刘颖琬
- 关键词:生物制剂银屑病关节炎
-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3个月随访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的远期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对照组(28例)、复方土茯苓颗粒1组(26例)、复方土茯苓颗粒2组(23例)。在相同健康教育基础上,复方土茯苓颗粒1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10 g,2次/d,连续20 d;复方土茯苓颗粒2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剂量同1组)3疗程,20 d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10d。于基线点、终末点、随访点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患者血尿酸、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结果 3组患者终末点、随访点血尿酸均较基线点下降(P<0.01),经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后血尿酸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至随访点时2组血尿酸较1组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可降低患者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黄赤积分(P<0.05或P<0.01),增加小便清长积分(P<0.01),至随访点时2组可继续改善身热及上述症状(P<0.05或P<0.01);各观察时点3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具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远期疗效良好,并可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痰湿阻滞相关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 张娴娴孙维峰刘颖琬李静何彦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远期疗效安全性
-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及对肾脏GLUT9表达的影响
- 目的: 1.本课题试图通过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前后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复方土茯苓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方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2.通过...
- 刘颖琬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40例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教育、低嘌呤饮食等治疗措施12个月;短疗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每次10 g,每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0天,共治疗3个月,之后继续基础治疗9个月;长疗程组在短疗程组基础上,从第4个月开始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0天,再口服9个疗程,共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分别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并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3组患者治疗3、12个月时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短、长疗程组血尿酸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12个月时长疗程组优于短疗程组(P<0.05)。治疗3个月短、长疗程组患者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颜色积分均降低,小便量积分均增加(P<0.05或P<0.01),治疗12个月后长疗程组仍可继续改善上述症状。3组患者治疗3、12个月时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对与痰湿阻滞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好。
- 张娴娴孙维峰侯燕刘颖琬何彦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远期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