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贵州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季节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张丽詹玮陈甘讷王颖刘航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季节性分析发病呼吸道传播聚集性病例圆形分布法
- 贵州省1999~2002年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为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方法 对贵州省 1 999~2 0 0 2年 40 3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状况和疾病谱进行了分析。结果 64 3%的病例为 <5岁儿童 ,6~ 8月发病较多 ,未服苗和服苗 <3次的占 34 0 %。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 ,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2 1 % ,6 2 %的病例为临床符合脊灰和诊断不详病例 ,其中 7例怀疑为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结论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应加强AFP病例监测 。
- 朱青苏飞叶绪芳刘航宋群峰张大勇任刚杜雯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 2008年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疫情防控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活动接种成果、调查数据和活动前后的疫情资料。结果贵州省报告实际接种1503052人,报告接种率96.72%,用人口资料估算全省接种率91.82%。2008年全省乙脑发病率0.85/10万,较2007年下降44.08%,各地区、各类县强化免疫目标人群发病率均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高于非目标人群。2008年全省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较2007年有所下降,仍以8月龄至6岁组发病率最高。安顺市、黔西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该组人群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安顺市的发病率较2007年上升111.59%;安顺市、黔西南州7~10岁组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较2007年分别上升117.83%和66.32%。结论此次乙脑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低龄儿童尤其是8月龄至6岁学龄前儿童仍是贵州省乙脑防控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安顺市、黔西南州等重点地区的乙脑防控工作。
- 刘铭朱青张丽刘航蒋凤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发病率
- 贵州省2001-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 张丽王涛管庆虎刘航任刚叶绪芳苏飞李胜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 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全省累计报告1398例流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累计死亡92人,年均死亡率为0.41/10万;年均病死率为6.58%;遵义、毕节、铜仁和安顺流脑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6.17%;病例中以学生为主(63%),其次为散居儿童(21%);10岁以下病例占51.22%;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2~4月。[结论]贵州省应以实时监测、现场快速反应、适时加强信息沟通为流脑防控的主要策略,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通过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以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 张丽栾荣生陈甘讷詹玮刘航周晖叶绪芳刘淳婷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描述流行病学控制策略
- 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黄牌警告制度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黄牌警告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全省88个县(市、区,下同)在黄牌警告制度实施前后的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人员配备、规范化管理及疫苗接种率等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黄牌警告制度实施后,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有所增加,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各种疫苗调查接种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并对考核不达标的县政府实施黄牌警告,是推动全省免疫规划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有效措施。
- 杜雯童亦滨朱青邹建张大勇刘航刘铭
- 关键词:免疫规划审评
- 贵州省306例新发麻风家庭内感染者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942例新发麻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家庭内接触感染发病306例(32.48%),其中男217例,女89例,年龄7~89岁,平均年龄34.58岁,15岁以下31例(10.13%);多菌型242例(79.08%),少菌型64例(20.92%);诊断延迟期6天~40.80年,平均为2.60年;I级畸残53例,II级畸残92例;大多数传染源为血缘亲属(276例,90.20%),由父母感染者占49.67%(152例)。
- 杨梨丽李进岚刘航柯伟刘洁王颖王德申莉梅
- 关键词:麻风家庭内感染
- 贵州省2000~2004年AFP病例中GB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15岁以下儿童GB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APF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贵州省GBS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为1.03/10万。②流行病学特点存在三高现象,即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病例多集中于北部遵义市和西部毕节地区(占60.4%),呈丛集性发病现象;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占71.2%);7岁以下儿童为高发年龄(占64.3%),其中2~3岁组发病最多,占25.3%。③GBS残留麻痹发生率较高(43.4%),病死率也较高(8.2%)。结论:应加强对GBS高危地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研究,提高麻痹恢复率,减少病死率。
- 叶绪芳刘航苏飞宋群峰任刚喻浩
- 关键词: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点AFP病例GBS
- 贵州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 2004年
- 贵州省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省份之一,在未实施有效预防措施前,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时有局部爆发.广泛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和开展计划免疫,特别是1988年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已于2000年取得了无脊灰证实的巨大成就.
- 朱青叶绪芳刘航苏飞宋群锋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
- 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计划免疫服务的成本测算研究被引量:19
- 2004年
- 目的 对中国东、中、西部三类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计划免疫服务的成本进行测算分析。方法 运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选择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对省、地、县、乡、村五级计划免疫服务的实际成本进行测算。结果 贵州、黑龙江、浙江3省计划免疫服务人均成本分别是15.68、29.00、31.09元;针次成本分别是10.99、18.64、16.51元;每名儿童完成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全程成本分别是131.88、242.32、280.67元。省、地、县、乡、村五级人员费用比例在成本项目中均居第一位,在48%~77%之间;业务费用居第二位或第三位,在6%~35%之间,基层单位业务费用比例明显偏低。结论 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间成本差异较大;由于投入总量不足导致成本构成不合理;建议不同地区成本补偿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 卢莉金水高于竞进诈文远凌罗亚王绍良苏华严斌刘航宋群峰
- 关键词:计划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