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凤
-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茄病镰刀菌ALP小干扰RNA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2013年
- [目的]进一步研究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LP)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根据载体质粒pBC-hygro要求设计两对小干扰RNA,退火后连接于载体相应位点,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分别转染标准茄病镰刀菌株,得到菌株ΔALP1和ΔALP2。采用蛋白琼脂廓清特殊培养基检测酶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ALP的表达,并与标准茄病镰孢菌比较。[结果]检测ΔALP1菌株、ΔALP2菌株和对照菌株各6份,其CH值标准株为0.80±0.01,ΔALP1为0.80±0.03,ΔALP2为0.86±0.03,ΔALP1与标准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ALP2大于标准菌和ΔALP1株(P<0.01)。ALP蛋白条带的积分值(INT×mm2),标准株为1 240.29±289.77,ΔALP1为603.58±120.55,ΔALP2为401.84±117.94,ΔALP1与ΔALP2均低于标准株(P<0.01),ΔALP1高于ΔALP2(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ALP小干扰RNA载体及稳定转染菌株。
- 刘珂凤梁涛赵桂秋王婷喻文倩何宏
- 关键词:茄病镰刀菌真菌性角膜炎丝氨酸蛋白酶RNA干扰
- (1,3)-β-D-葡聚糖检测评价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汤疗效的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兔感染茄病镰刀菌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监测模型眼不同时期泪液中(1,3)-β-D-葡聚糖的浓度变化,结合病变角膜组织中菌丝负荷及角膜溃疡临床评分进行分析,讨论(1,3)-β-D-葡聚糖检测评价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 刘珂凤
- 关键词:角膜炎茄病镰刀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泪液中(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监测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定量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证实血浆中(1,3)一6一D一葡聚糖对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含量的检测能否用于角膜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的变化,客观评价其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角膜溃疡直径≤5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0例60眼为患病组,同期健康无眼疾的成年志愿者30人30眼为正常对照组。患病组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29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14d收集患眼泪液50斗l,进行(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检测,同时结合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对(1,3)一p—D一葡聚糖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对泪液中(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低于20ng/L、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菌丝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停药,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前,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为(Log)(6.37-+0.4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og)的(2.00~0.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在治疗7d后开始好转,表现为溃疡边界逐渐清晰,病灶面积缩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显示菌丝密度比治疗前降低等。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变化呈时间依赖性。治疗后7、14、28d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Log)分别为(5.19±0
- 刘珂凤梁涛何宏王婷喻文倩王沛涛李强
- 关键词:葡聚糖显微镜检查眼感染真菌性角膜炎
- 拉坦噻吗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短期疗效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拉坦噻吗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短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8例4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2wk药物洗脱期后,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给予6wk固定联合制剂,第二组给予6wk非固定联合制剂。测量洗脱期后(基线)及用药后6wk眼压、视野、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眼部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眼压均值为37.90±3.74,37.57±3.23mmHg,治疗后6wk的眼压均值分别为30.10±4.90,30.62±4.62mmHg,两组较基线眼压均有明显降低(t=12.16,t=13.78,P<0.01),但两组患者眼压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4%±7.88%,18.23%±7.03%,t=0.75,P>0.05)。随访观察中,房角开放者(20眼)的平均降压幅度为24.87%,房角部分开放者(15眼)为17.46%,房角关闭者(7眼)为9.65%。对视野及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无改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眼部刺激及轻度充血。结论:拉坦前列腺素/噻吗洛尔的固定联合制剂能有效降低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开角型、房角部分开放型的患者降眼压效果尤为明显。拉坦噻吗滴眼液用药安全,依从性好。
- 王婷梁涛喻文倩刘珂凤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难治性青光眼
- (1,3)-β-D-葡聚糖检测评价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泪液中(1,3)-β-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为定量评价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角膜溃疡直径≤5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0例(60只眼)为实验组,...
- 喻文倩梁涛刘珂凤王婷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共焦显微镜检查
- 文献传递
- (1,3)-β-D-葡聚糖检测评价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 喻文倩梁涛刘珂凤王婷
- (1,3)-β-D-葡聚糖检测评价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的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兔感染茄病镰刀菌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监测模型眼不同时期泪液中(1,3)-8-D-葡聚糖的浓度变化,结合病变角膜组织中菌丝负荷及角膜溃疡临床评分进行分析,讨论(1,3)-p-D-葡聚糖检测评价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 刘珂凤
- 关键词:角膜炎真菌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PKP术后泪液中(1,3)-β-D葡聚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梁涛喻文倩刘珂凤王婷
- 泪液中(1,3)-β-D-葡聚糖检测在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 目的:定量检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泪液中(1,3)-3-D-葡聚糖的含量,观察其对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Wistar大鼠20只,角膜划痕法制作烟曲霉菌角膜炎动物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
- 梁涛刘珂凤何宏王沛涛李强
- 角膜中(1,3)-β-D-葡聚糖检测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定量检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PKP术后病变角膜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观察其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标本共81例,包括圆锥角膜12例(A组),细菌性角膜溃疡11例(B...
- 梁涛刘珂凤何宏王沛涛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