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宁 作品数:17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延误诊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延误诊的临床因素。方法对42例81眼病因回顾性分析,包括眼压、视野、矫正视力、眼底视盘、视杯、RNFL以及就诊时最早测量眼压和视野的时间情况。结果发现从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为2m~7y,眼压、视野以及眼底情况有其特异性。结论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发生延误因素,包括患者、医生以及疾病本身的特异性,提醒我们对高度近视的患者就诊时要重视。 刘晓宁 周敏关键词:高度近视 开角型青光眼 抗青光眼药物与眼表结构的改变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对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患者的症状、眼部检查、实验室指标的分析,了解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结构的影响,并对引起眼表结构改变的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9例(50只眼)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患者均给予详细询问病史、眼部常规检查和干眼实验检查:Sch irm er 1、BUT、眼表活体染色、印痕细胞(C IC)检查。结果表麻下的Sch irm er 1、BUT的值均低于正常,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虎红染色评分、印痕细胞评分均高。结论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引影响眼表正常结构。 刘晓宁 周敏关键词:抗青光眼药物 眼表结构 蓝/黄视野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B/YP)和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波反应(PhNR)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常规白白视野检查(W/WP)正常,眼底视乳头检查C/D≥0.5,眼压(21mmHg的可疑青光眼(SG)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B/YP检查和PhNR检查。采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进行B/YP检查,采用重庆爱达VETS-4000AD视觉电生理仪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SG组的明视ERG都有伴随b波的缓慢的负向电位,即PhNR,SG患者的a波和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PhNR振幅20例中有15例出现较正常降低;B/YP检查在SG组中,有11例出现异常。PhNR振幅与B/YP异常的视野平均缺损(MD)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B/YP检查能发现W/WP尚不能检出的视野缺损,PhNR振幅的降低对青光眼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联合应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刘晓宁 殷孝健 周敏 王柏芳关键词:视网膜电图 明视负波反应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5-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CC)与5-氟尿嘧啶(5-Fu)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08只需手术的青光眼随机分成 3组。 5-Fu组术后球结膜下注射 5-Fu6~8次,MMC组术中一次性给予质量浓度为0.2 mg/ml的 MMC,对照组则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各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 3~34个月(平均 28. 2月),5-Fu和MMC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5-Fu组角膜上皮点状损害18只眼(45%),MMC组低眼压2例(6.7%),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Fu与MMC能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青光眼类型选择用药。 陈新宇 刘晓宁 吴登雷关键词:5-氟尿嘧啶 青光眼 滤过手术 眼外科手术 手术联合弥可保口服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手术后口服弥可保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8例 64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弥可保药物治疗组。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 96 7%和94 1% ,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弥可保对于晚期青光眼手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有良好效果 ,小梁切除手术联合弥可保口服可以提高晚期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陈新宇 刘晓宁 潘孙强关键词:弥可保 晚期青光眼 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视网膜电图和蓝黄视野检查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和蓝黄视野(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42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OAG)患者和25例50眼正常人PERG的P50,N95波的振幅、峰时值和B/YP的视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SOAG患者中,PERG检查19例34眼的P50,N95波振幅下降,峰时延长,B/YP检查18例32眼视野出现异常,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OAG患者PERG和B/YP的异常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已经受损,两者联合应用是POAG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 殷孝健 刘晓宁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图形视网膜电图 蓝黄视野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6例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进行6~12mo的随访,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眼底。36例视力<0.3的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86例手术后视力提高104眼(55.9%),视力<0.3者79眼(42.5%)。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术前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术后黄斑前膜和黄斑水肿,以及患者年龄等。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中避免过度冷凝和环扎带的过度收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视功能。 陈新宇 刘晓宁 吴登雷 周敏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视力 影响因素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镇江市区6~12岁儿童屈光发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屈光发育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镇江市区6~12岁儿童共1091例,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K),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和AL/CR,使用质量分数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R)分为远视、正视和近视,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屈光状态组间各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影响各参数和屈光度的相关因素。结果1091名儿童各年龄组间的AL、SER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4,P<0.01;F=33.69,P<0.01;F=2.19,P=0.04),随年龄增加屈光状态向近视过度,AL增长且AL/CR增大;男生的K值小于女生,CR、AL和AL/CR均大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K值、CR、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1;t=-7.48,P<0.01;t=-8.08,P<0.01;t=-2.14,P=0.03);不同屈光度组间的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2.68,P<0.01;F=143.15,P<0.01),近视组AL和AL/CR数值较大;父母不近视、每周户外活动时间>14 h、每周完成作业时间<20 h、每日睡眠时间>9 h的儿童AL更短,AL/CR值更低,屈光度更偏向远视或者正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更大、女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的6~12岁儿童可能更容易近视;更长的AL或更大AL/CR值则与较大的年龄、男性、更大的BMI、更高的身高、父母近视、更长的作业时间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结论镇江市区6~12岁学龄儿童SER随年龄增加向近视化漂移,AL、CR和AL/CR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年龄更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时间与SER增加明显相关。 赵治 吴燕 刘晓宁 张玲 孟娜娜 吕琳 周晓敏 石春和关键词:学龄儿童 近视 丝裂霉素C与滤过泡的早期并发症 2002年 目的:本文对 2 0例 2 4只眼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滤过泡的早期并发症进行了分析 ,其中无血管性巨大薄壁滤过泡 10只眼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10只眼 ,渗漏性滤过泡 3只眼 ,滤过泡感染 1只眼 ,并对其原因、理论进行了讨论 ,认为及时有效地对早期滤过泡并发症的处理 ,能挽救濒临失败主的滤过泡 。 刘晓宁 陈新宇 谈祥玲 石春和关键词:丝裂霉素C 滤过泡 青光眼 手术并发症 眉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完全性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93年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外眼畸形,完全性上睑下垂,由于其上睑提肌的功能完全丧失,矫治手术虽有多种,但临床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自1990年10月至1992年。 刘晓宁 狄龙章 王可娅 潘孙强关键词: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轮匝肌 肌瓣 眼睑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