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娜

作品数:64 被引量:381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6篇艺术
  • 5篇政治法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新闻
  • 5篇社会
  • 5篇媒体
  • 4篇电视
  • 4篇身份
  • 4篇视频
  • 4篇乡村
  • 4篇节目
  • 4篇一带一路
  • 3篇叙事
  • 3篇身份认同
  • 3篇文化
  • 3篇协商
  • 3篇媒介
  • 3篇话语
  • 2篇电视谈话
  • 2篇电影
  • 2篇刑罚
  • 2篇议题
  • 2篇影视

机构

  • 62篇武汉大学
  • 2篇伯明翰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武汉东湖学院
  • 1篇英国诺丁汉大...
  • 1篇威斯敏斯特大...
  • 1篇阳光学院

作者

  • 62篇刘娜
  • 3篇刘山山
  • 2篇朱清河
  • 2篇常宁
  • 1篇胡蓉
  • 1篇张丽
  • 1篇刘一超
  • 1篇岳跃
  • 1篇张丽
  • 1篇陈洁
  • 1篇侯奕方
  • 1篇陈晓识
  • 1篇王婉贞

传媒

  • 6篇中国媒体发展...
  • 5篇当代传播
  • 5篇现代传播(中...
  • 3篇新闻大学
  • 3篇新闻与传播评...
  • 3篇新闻与传播评...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东南传播
  • 1篇传媒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求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写作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科学.经济....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党建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外文化交流被引量:2
2017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文化交流互鉴,更有利于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乃至走向世界。
刘娜刘山山
关键词: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文化发展伟大复兴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中的赋权实践及身份形塑被引量:1
2024年
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通过增加女性主义议题等方式强化了群体价值规范和母性认同。研究认为孕期女性个体在社交媒体连接与聚合中完成了赋权实践,并运用符号叙事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母性形象,以此在博弈中得到更多家庭话语权等个人权利,从而影响和改变父权制下家庭固有结构和权力格局。
刘娜王玥敏
关键词:社交媒体
协商与发展:进步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电视剧
2017年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对于促进不同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较之最初的创作,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电视剧虽说有了很大进步,却依旧具有发展瓶颈与内在协商。本文立足于我国少数民族电视剧的生存现状,通过分析其视角、内容与地位三方面的内在冲突与在主题创新、人才培养、文化认同三方面的发展协商,试图揭示进步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电视剧在冲突中协商,在协商中发展的动态过程。
刘娜
关键词:协商
报道真相还是制造悬疑:群体性事件报道中的中国媒体角色及其叙事——以石首事件为例
2010年
本文以发生在中国石首的群体事件为例,以内容分析及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群体性事件中媒体信息传播与受众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解决三个问题:(1)群体性事件,媒体报道什么?受众想知道什么?(2)针对媒体新闻报道,受众反应如何?媒体与受众对待事件及事件各方主体的态度有何异同?(3)从媒体叙事特色看群体性事件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之上,参照西方媒体群体性事件报道实践,就我国媒体如何发挥好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功能提出一些建议。
刘娜张丽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媒体石首事件
理论旅行与地方知识生产:从“文本盗猎”到中国的参与式文化研究
2024年
“参与式文化”理论经过特定语境下的跨文化旅行,融入到中国数字网民的行动实践中,形成了本土化的知识生产与经验拓展。从詹金斯的“文本盗猎”概念产生的社会语境切入,在“积极受众观”影响下,参与式文化的提出映射出了文化生产的权力关系与结构性变动,肯定了粉丝作为意义操控者和文本生产者的主体性。在数字技术的交互性与可供性作用下,用户广泛参与并成为文化实践的主体,同时参与构成了公众的日常化生活实践和文化协商空间。因此,对“参与”概念的细化、关系理清与公共价值探讨,有助于理解该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大众面向与实践困境。参与式文化实践与中国的“全民参与”理念逐渐汇流,可以从参与的主体范畴、方式选择、运作结构三个方面,反思粉丝概念及其社群实践、受众数字参与行为的偏向、公域与私域界限的博弈等问题在中国场域内的转化与延异。
刘娜周文豪
关键词:粉丝文化主体性
弱势不弱能:SOC理论视角下农村老年抖音用户的数字社交与主体适应研究
2025年
伴随着数字化与老龄化的交织,数字反哺的深入与适老化的基础搭建,老年群体实现了从数字难民到数字弱势群体再到如今的短视频用户、网络主播的转变。在成功老龄化元模型SOC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农村老年群体的短视频社交生活,发现农村老年群体虽依旧弱势但非弱能,在数字环境下通过选择、优化与补偿找到了适应资源减少与关系流失等结构性困境的方法,并透过数字社交发现了农村老年技术适应、行为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表征。研究突破了SOC理论的常规分析视角,融入数字空间挖掘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与主体构建,在技术协同下更好地从老年个体出发提供适老社会搭建的经验性路径。
刘娜金一凡石雪颖
关键词:数字社会
探讨无线电广播中成人谈话节目在津巴布韦的影响
2008年
如果说无线电广播是今天非洲最流行的大众媒体形式、是发展传播学的理想媒介的话,那么,了解无线电广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以及听众的信息反馈就是相当有意义的事情了。本论文所分析的是一个流行的全国性成人节目在津巴布韦听众中的收听程度。这是一档深夜时分的成人谈话节目,那时侯成年人都处于闲暇状态而小孩子则应该进入梦乡了。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保证节目良好的收听效果。把《只有屋顶掩房子》这档节目安排在"浅夜",导致大多数反馈者在节目播放的时候都有计划地避免小孩在场,以免其中露骨的性爱话题让他们难堪——得以从这种尴尬局面中幸免的只有那些一个人居住的年轻人。这个节目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家庭中座次的变化。探讨这个标志性成人节目对于理解发展传播学中的文化壁垒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鉴于此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播放具有"发展偏见"的节目从整体上来讲就是"的确不受欢迎的",因为只有小部分非洲人收听这样的节目(茹特洁1991)。
温斯顿.马诺刘娜
关键词:广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社会治理被引量:13
2021年
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去中心化和无限扩张的特点,其话语赋权特性使网络成为舆情窗口,其相对的隐蔽性又为舆情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新兴媒体的兴盛,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交流和串联,同时亦为孤立的个人提供了联接的渠道,网络平台的公共性、隐蔽性促使网民更加积极地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意见;不同传播主体依据主观意识对传播文本进行解码和再编码,形成了各种符号混杂的局面。大量带有情绪化非理性特点的舆论联接容易造成同质化进而导致群体极化,干扰正常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弱化官方公信力,诱发更加严重的群体事件。
刘娜丁艺璇
关键词:疫情群体极化社会治理
鱼类人工染色体的基础研究
刘娜
关键词:细胞转染CHO细胞
政治学视角下《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本国公共危机的图片报道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公共危机期间,新闻媒体在传递信息、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媒介社会功能得以扩展。然而,在看到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媒体公共危机报道中所存在的功能缺失问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本国公共危机的图片报道的内容,归纳和审视这两份报纸履行公共危机报道职能的异同点,并从政治学的视角加以分析,探讨进一步扩展我国新闻媒体公共危机报道职能的途径。
刘娜张丽
关键词:公共危机图片报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