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 作品数:39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序列分析鉴定HLA新等位基因HLA-B*4078
- 2009年
- 李伟单小燕刘娜倪雷王丽君王琳崔爽何晓玫龚治尹赵波涛张志欣
- 关键词:等位基因PCR-SBT点突变
- 25个HLA-A*、B*、C*、DRB1*新等位基因
- 张志欣单小燕刘娜王丽君李伟何晓玫王中梅倪雷王琳崔爽邱艳高国静赵波涛龚志尹
- 该项目属于基础医学血液、移植免疫学范畴,主要内容是对70000多份样品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和鉴定,利用测序、分子克隆、流式分型、血清学和家系调查等等,共发现HLA-A*位点新等位基因5个:A*0128、A*0299、A*03...
- 关键词:
- 关键词:HLA等位基因移植免疫学多态性
- 培养条件对CD34^+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和扩增红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培养基以及细胞接种密度对体外诱导CD34+细胞向红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或含10%胎牛血清(FCS)的IMDM培养基培养(6孔培养板,3ml/孔),添加的细胞因子为100ng/ml干细胞因子(SCF)、5ng/ml白细胞介素3(IL-3)、3IU/ml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104/ml或105/ml,并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支持培养来诱导其向红系细胞扩增和分化。结果培养23d后,无血清培养基组细胞扩增倍数达到2.54×105倍,其中红系细胞>95%,而IMDM/5%FCS组的最大扩增倍数只有1.84×104倍,其中的红系细胞约占40%。培养8d后初始接种密度为104/ml的CD34+细胞增殖(420±40)倍,而105/ml的CD34+细胞增殖(162±45)倍。结论CD34+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扩增倍数以及最终诱导出的红细胞,都明显高于在IMDM/10%FCS培养基中所占比例,104/ml的CD34+细胞接种密度比105/ml更有利于细胞的扩增。
- 贾延军刘江张可莹单小燕李伟何晓梅王立君刘娜王琳崔爽倪雷赵博涛龚志尹王东玫高颂明张志欣
- 关键词:红细胞体外培养CD34^+细胞接种密度分化
- 新等位基因HLA-B^*5812的认定
- 2007年
- 应用流式反向PCR-SSO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对PCR产物进行HLA基因分型、DNA序列分析及克隆测序。发现一个样本的HLA-B位点结果异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所有HLA-B位点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5801的差异在于第2外显子区域中的第69位碱基发生了G→T的替换,即"GCA→TCA",结果改变了第24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即"丙氨酸→丝氨酸"。判断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已于2006年4月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812。
- 何晓玫单小燕高新强李伟刘娜王丽君王中梅王琳倪蕾赵波涛龚治尹张志欣
- 关键词:PCR-SSP
- DNA测序鉴定新等位基因人白细胞抗原-Cw^*1521被引量:2
- 2009年
- 人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是人类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迄今已发现3095个等位基因。HLA—Cw属于经典的HLA—I类基因,位于HLA—A和HLA—B位点之间,于1970年被发现,目前HLA—Cw位点已经被发现了190多个等位基因。我们在常规白血病患者高分辨率分型的样本中发现了1个新的HLA-Cw等位基因,2007年4月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Cw^*1521。
- 刘娜单小燕李伟王丽君何晓枚王东梅倪蕾崔爽王琳龚治尹赵波涛张志欣
- 关键词:人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DNA测序HLA-CW遗传多态性
- 流式反向SSO分型技术在骨髓库分型中的应用
-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通量的HLA-A,B,DR位点的DNA 分型技术,以适应骨髓库工作的需要。方法采用流式聚合酶链反应-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flow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
- 王丽君单小燕张评王中梅何小玫倪蕾李伟朱家明刘娜高国静张志欣
- 关键词:骨髓库高通量HLA分型技术SSO
- 文献传递
- 培养条件对体外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血小板定向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3种不同培养基以及细胞接种密度对体外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血小板方向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干细胞因子(SC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temSpan(SFEM和X-VIVO10)或IMDM/10%FBS来扩增脐血CD34+细胞向血小板定向分化,比较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CD34+细胞接种浓度为5×103/ml、104/ml和105/ml,比较不同接种浓度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培养d 14、d 24和d 29时,StemSpan(SFEM培养基体系中细胞分别扩增了(11 000±577.35)、(196 666.67±14 529.66)和(176 666.67±8 819.17)倍,显著高于X-VIVO10和IMDM/10%FBS组,其中在d 24和d 29时,巨核系细胞所占比例分别是(54.57±2.32)%和(69.4±2.02)%,显著高于X-VIVO10和IMDM/10%FBS组。培养14 d后初始接种浓度为104/ml的CD34+细胞在StemSpan(SFEM培养基体系中扩增(11 000±577.35)倍,显著高于初始接种浓度为5×103/ml和105/ml组。结论和X-VIVO10和IMDM/10%FBS相比,StemSpan(SPEM培养基最有利于脐血CD34+细胞体外向血小板定向扩增和分化;104/ml的CD34+细胞接种密度最有利于细胞扩增和分化。
- 张可莹刘江贾延军单小燕王东梅王琳王丽君刘娜赵波涛张志欣
- 关键词:体外培养血小板脐血CD34+细胞
-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抗体分布特征及其对交叉配型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影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抗体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 HPA)抗体产生的因素,HLA和HPA抗体的分布特征、特异性及其对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免疫性PTR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的患者910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其血清中的HLA抗体和HPA抗体,计算交叉配型患者的配血相合次数百分率和配血相合供者百分率以确定其找到相合供者的难易程度。结果 910例PTR患者中,HLA/HPA抗体的总体发生率为34.4%。女性(48.5%比22.2%)、生育史(52.0%比35.6%)和年龄偏大[(51.5±18.5)岁比(44.4±21.5)岁]是抗体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疾病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 <0.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抗体发生率最低(15.2%),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的抗体发生率最高(51.9%)。在抗体阳性患者中,单一HLA抗体、单一HPA抗体和HLA+HPA抗体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6.9%和16.0%。HPA抗体中最多的是针对糖蛋白GPⅡb/Ⅲa的抗体,占41.7%,其次为抗Ⅱb/Ⅲa+Ⅰa/Ⅱa的抗体(24.3%),有11.7%和7.8%的患者产生了针对Ⅰa/Ⅱa和Ⅰb/Ⅸ的抗体。单一HLA抗体阳性、HLA+HPA抗体阳性患者的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和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明显低于单一HPA抗体阳性患者。HLA抗体的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和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呈负相关,抗体水平越高,找到相合供者的难度越大。结论 女性、有生育史和年龄偏大将增加抗体发生的危险性。HLA抗体是导致免疫学PTR的主要因素,HLA抗体对交叉配血的影响高于HPA抗体,HLA抗体的强度对交叉配血也有负面影响。
- 敬媛媛王洁刘娜王东梅李冬妹贾延军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交叉配型
- 新等位基因HLA-A*240212的认定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发现和认定1个HLA新等位基因。方法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筛选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PCR产物测序,确认与最同源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发现一个样品的HLA-A位点结果异常。其序列与已知所有HLA-A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等位基因A*24020101的差异只是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的230位碱基发生了C→T碱基的替换,但并未改变第77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A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已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于2006年8月23日正式命名为HLA-A*240212。
- 刘娜单小燕李伟王丽君何小玫王中梅倪雷崔爽王琳张志欣
- 关键词:HLAPCR-SSO
- HLA新等位基因HLA-A*1127认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发现和认定HLA新等位基因HLA-A*1127。方法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筛选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采用分子克隆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得到核苷酸序列,通过软件分析基因序列及其与最同源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发现1个样品的HLA-A位点结果异常。其序列与已知所有HLA-A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A*1104的差异是在第三外显子区域的570位碱基发生G→C的替换,并导致了相应的166密码子由GAG→GAC,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成天冬氨酸(Asp);571位碱基发生T→G的替换,并导致相应的167密码子由TGG→GGG,编码的氨基酸由色氨酸(Trp)变成甘氨酸(Gly)。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新的等位基因,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1127。
- 王中梅王丽君何小枚倪蕾崔爽王琳李伟刘娜赵波涛龚治尹单小燕张志欣
- 关键词: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