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劲松

作品数:12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气象局青年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涡动
  • 4篇近地
  • 4篇近地层
  • 3篇湍流
  • 3篇气象
  • 3篇涡动相关法
  • 2篇玉米
  • 2篇湍流特征
  • 2篇气象要素
  • 2篇最佳播种期
  • 2篇鲜食
  • 2篇鲜食玉米
  • 2篇边界层
  • 2篇播种
  • 2篇播种期
  • 2篇大气边界层
  • 1篇地面气象
  • 1篇地面气象要素
  • 1篇云贵高原
  • 1篇栽培

机构

  • 12篇大理国家气候...
  • 8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刘劲松
  • 7篇董保举
  • 6篇徐安伦
  • 6篇杨智
  • 6篇孙绩华
  • 6篇朱以维
  • 3篇李育
  • 2篇李建
  • 2篇杨艳军
  • 2篇赵晓红
  • 1篇冯健武
  • 1篇李万虎
  • 1篇付志嘉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大理科技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理早熟鲜食玉米气候适应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08年
通过对大理温凉地区早熟鲜食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栽培,2月初(立春)播种,鲜食玉米比常规种植提早3个月成熟。苗期和七叶期膜内地温比膜外地温升高5.4~5.7℃,0cm地温升高3.6~5.5℃,相当于0cm增加地积温220.6~251.5℃,全生育期至少可增加地积温300~400℃。最低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0.6~2.7℃,5cm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2.6~3.5℃。比种一季水稻多增收5122.5~6819.0元/hm2,并且还可再种一茬秋鲜食玉米和一季冬蔬菜,实现一年三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只要采取选用早熟优良品种、选择适宜播种期、地膜覆盖栽培、科学肥水管理、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就能实现高产高效。
朱以维杨智刘劲松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
云南大理干湿季近地层湍流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等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湍流强度、湍流方差、湍流通量等特征量的日变化规律和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湍流强度干季大于湿季;湍流方差与稳定度满足1/3次方定律,风速方差在稳定条件下比不稳定条件下离散,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离散;湍流通量有明显日变化特征,感热、动量通量干季大于湿季,潜热通量湿季大于干季,干湿季热量交换以潜热为主。
杨智刘劲松朱以维董保举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近地层湍流特征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交换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2008年1月-2010年2月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和湍流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日循环结构和干、湿季变化特征。近地层的风速、气温和动量通量等均在早晨最小、午后最大;相对湿度、地表温度等均是湿季高于干季。近地层2m高度处的盛行风向,白天以东东南风和东风为主,夜间以静风和偏西风为主,并且盛行风向转变与日出、日落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表辐射四分量最高值出现在正午,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除向上短波辐射通量干季大于湿季外,其他辐射分量都是湿季大于干季。地表反照率表现出非对称的"U"形分布,早晨最大、傍晚次之及中午最小。早晚地表反照率差异可能是由于露水、东西两面山体不同程度遮挡以及云的影响造成的。感热、潜热通量全年有相似的日变化过程,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但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表明地气热量交换中,感热作用小,潜热输送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一天之中约在20:00出现最小值,这主要是由于风速减弱和地气温差回升影响热量交换系数造成的。地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明显,主要是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地面全年均为大气热源,白天表现为强热源,夜间则表现为较弱的冷源。
徐安伦李建孙绩华刘劲松赵晓红
关键词:微气象
洱海盆地水面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6
2011年
依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在洱海湖中建立的自动观测系统以及大理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08至2009年的风、温、湿、压、降水要素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局地复杂地形和洱海的影响,洱海盆地近地层常年存在湖陆风、山谷风、峡谷风三者叠加效应引起的局地环流。水面盛行风向白天以东南风为主,夜间以东南风和西西南风为主,而地面白天以东东南风为主,夜间以静风和西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小,水面为2.9m/s,地面为2.4m/s。水面年平均气温为16.8℃,而地面为16.0℃。两观测点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面气温、相对湿度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间均比地面晚。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10月。
徐安伦赵晓红付志嘉刘劲松孙绩华
关键词:气象要素日变化
云贵高原西部大理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3—12月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等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湍流强度、湍流方差、湍流通量等特征量的日变化和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湍流强度干季大于湿季;湍流方差与稳定度满足1/3次方定律,风速方差在稳定条件下比不稳定条件下离散,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离散;湍流通量有明显日变化特征,感热、动量通量干季大于湿季,潜热通量湿季大于干季,干湿季热量交换以潜热为主;干季能量闭合率大于湿季;不同风向条件下平均水汽密度存在差异。
杨智刘劲松朱以维董保举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近地层湍流特征
大理近地层山谷盆地湖陆风及湍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研究湖陆风特征不仅能够为提高天气气候的预测能力奠定基础,而且对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近地面通量观测系统2007年3月—2008年5月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等分析了大理近地层中湖陆风、峡谷风特征及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理地区白天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夜间以西风和西南风为主。进一步对湍流和湍流通量特征分析发现,大理地区白天不稳定层结多于夜间;湍流强度白天强于夜间,并且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湍流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量交换形式以潜热为主。
杨智刘劲松孙绩华
关键词:近地层涡动相关法
大理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依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涡动相关仪2011年实测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湍流通量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价方法,对原始湍流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以及定量分析各处理步骤对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以湍流平稳性和通量方差相似性检验为指标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应用解析足迹模型对湍流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大理站来说,湍流通量计算的平均时间选取30 min为宜.剔除野点、二次坐标轴旋转、超声虚温修正、时间滞后校正、频率响应修正以及WPL修正处理会对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二次坐标轴旋转对动量通量以及WPL修正对CO2通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湍流平稳性和通量方差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总体质量较好,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以及CO2通量中高质量数据所占比例分别为59.4%、64.2%、63.8%、63.2%.湍流通量源区分析表明,源区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位于测站东南方向的区域是湍流通量观测的主要贡献源区.
徐安伦孙绩华李建冯健武董保举刘劲松
关键词:涡动相关仪湍流通量数据处理
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及特征分析被引量:41
2010年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GPS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洱海湖滨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位温、比湿、风速、风向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厚度日变化较大,对流边界层厚度在190~2500 m之间,平均厚度为1061 m;稳定边界层厚度在60~1760 m之间,平均厚度为467 m。无论在干季还是在湿季,大约在2400 m以上,气流主要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的控制,以西风气流为主。在2400 m以下,气流主要受苍山和洱海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山谷风和湖陆风两者叠加效应引起的局地环流。大约在500 m以下,白天多为东风和东南风,夜间多为西风和西南风。
徐安伦董保举刘劲松孙绩华朱以维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
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最佳播种期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得出了大理地区秋季适宜种植鲜食玉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播种期,7月中旬为次适宜播种期。在最适宜播种期内光、温、水均适宜秋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7,8月是大理地区降水高峰期,雨量多、气温低、光照少,7月中旬以后,播种越迟,气候条件越差,产量越低;用回归分析得出,秋鲜食玉米的产量与苗期至拔节期气温、3叶至7叶期日照、抽雄至乳熟期气温呈正相关,与苗期至拔节期雨量呈负相关。
朱以维杨智刘劲松李育董保举
关键词:最佳播种期
大理地区晚霜冻灾害前后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晚霜冻灾害的成因不仅能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能力,而且可为此类灾害性天气的准确预报以及做好大、小春农作物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对2009年3月14日云南省大理地区发生晚霜冻灾害期间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晚霜冻是在降雨过程后以及前期偏暖的背景下发生的,由高空冷平流和夜间辐射降温形成的混合型霜冻;②晚霜冻发生前,近地层受冷空气影响,各类气象要素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白天大气透明度高、无云、风速小、气压高、湿度小,太阳对地表的辐射较强,地表储存的热量较多,气温升高且达到最高值的时间较晚,地面以湍流方式向大气输送的能量以潜热通量为主,傍晚日落后,地表释放的热量开始增多而且远远超过白天吸收的热量,加之水汽放射的长波辐射稳定,获得大气逆辐射补偿的热量相对较少,气温迅速下降,从而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现象。
徐安伦杨艳军孙绩华刘劲松李万虎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