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蛋白
  • 3篇内固定
  • 3篇脊髓
  • 2篇手术
  • 2篇中枢神经
  • 2篇椎骨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关节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刺激
  • 1篇凋亡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固定
  • 1篇信号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8篇三峡大学第一...
  • 3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5篇刘健
  • 7篇杨小玉
  • 6篇杨宜
  • 6篇鲍同柱
  • 4篇杨茂光
  • 4篇高琦
  • 4篇闫鹏
  • 3篇王海涛
  • 3篇苑福升
  • 3篇龚春龙
  • 3篇朱本清
  • 3篇矫健航
  • 3篇夏威威
  • 3篇董健
  • 1篇傅德皓
  • 1篇李淼
  • 1篇周纳新
  • 1篇王艺璇
  • 1篇万峰
  • 1篇尧浩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节段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植骨或经伤椎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或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基础上,分别附加开展了11例患者伤椎固定和21例椎弓根椎体植骨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情况,Cobb角矫正程度。结果:术后随访11~35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折椎体前后缘均恢复满意,ASIA评分为A级的2例病例无明显改善,其余患者均有明显的恢复,改普程度平均达1.5级。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X线术前术后半年评估、并发症、疼痛、运动节段活动、后凸畸形矫正率等对比显示,两组在失败率和畸形矫正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短节段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植骨或经伤椎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并降低了手术失败风险,可进一步放宽手术适应证。
苑福升刘健高琦闫鹏朱本清王海涛杨小玉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
Bcl-2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细胞凋亡可以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cl-2蛋白家族是参与凋亡蛋白激活的重要调节分子,是最为重要的抗凋亡蛋白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Bcl-2蛋白的高表达有助于调节由于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起到有效保护损伤局部神经元的关键作用。本文作者对Bcl-2蛋白生理学作用及其结构、功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其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论述。
刘健杨小玉董健夏威威矫健航杨茂光
关键词:细胞凋亡BCL-2中枢神经
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可塑性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损伤后通过未损伤神经的可塑性改变可以重新建立新的神经环路,从而使感觉、运动功能不同程度地恢复,尽管对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并且已经获得很多突破性进展,但这种可塑性改变的发生和作用机制以及有效提高神经可塑性改变的综合治疗方法在同行中看法不一。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方面的研究,以及有效促进这种可塑性进而提高中枢神经损伤修复能力的实验研究及结果进行文献回顾,认为突触重构、轴突发芽和神经发生是神经环路重构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组织以及细胞组织移植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因脊髓损伤所致肢体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健杨小玉夏威威董健杨茂光矫健航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苑福升刘健闫鹏高琦朱本清王海涛杨小玉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
联合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探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规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平台,研究和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获取损伤和正常脊髓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荧光图谱,观察差异蛋白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建立缺血再灌注24 h与正常脊髓蛋白质组的匹配差异图谱,鉴定差异蛋白;根据蛋白组学得出的分析结果初筛,分别重点抽取假手术、术后30 min和术后24 h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液制备血浆,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代谢水平变化。结果: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再灌注损伤24 h组与正常组可检测到46个蛋白差异点,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代谢组学方法组检测出不同时间段兔血清中50种小分子物质的变化。再灌注损伤24 h组织代谢达到了高峰。结论:再灌注损伤24 h蛋白变化最明显,代谢达到峰值,是值得关注的关键时间点。
苑福升刘健高琦朱本清王海涛闫鹏杨小玉
关键词: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
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内踝手术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Lauge-Hansen分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内踝手术固定失败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9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内踝手术固定的经验。对其中失败的8例进行分类,分...
刘健鲍同柱杨宜龚春龙
神经假体移植与神经源性膀胱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膀胱失去正常调控,经常出现尿潴留及肾损害,其膀胱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泌尿外科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神经假体移植被认为是重建其功能的有效手段。目的:探讨近年来应用神经假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springer数据库中1988-01/2009-12关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电刺激"或"Neuroprostheses,Implantion,Treat,Neurogenic bladder,Electrical stimul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进展的情况下,神经假体移植技术逐渐成为重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假体有2种:一是Finetech-Brindley膀胱系统,另一种是InterStim-Therapy膀胱系统。近年来4种新技术的开展将对神经假体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带来革命性变化:①阳极阻滞技术。②条件性电刺激。③注射型神经假体。④刺激阴部神经分支。
闫鹏杨小玉高琦刘健杨茂光
关键词:神经假体神经源性膀胱电刺激
丹参酮Ⅱ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OCS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丹参酮IIA治疗组(观察组) 2组,每组30只。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各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8 h、1 d、3 d、7 d、14 d取材。分析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及波幅; RT-PCR半定量分析脊髓组织中SOCS3 mRNA、STAT3 mRNA的表达; TUNEL法行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E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EP波幅则明显增高(P <0. 05); SOCS3 mRNA表达明显增高、STAT3mRNA表达明显下降;神经细胞凋亡有所减少(P <0. 05)。结论:丹参酮IIA可提高SOCS3表达,抑制STAT3表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神经功能缺失,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聂宇周纳新刘健万峰傅德皓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
彩色血流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彩色血流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是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后处理软件(iFlow或Angioviz软件)处理得到彩色编码图像,从而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参数变化的技术。CC-DSA具有不额外增加辐射量、耗时短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各有其侧重点,本文介绍了在脑血管病方面应用较多的几种血流评价方法,并重点对CC-DSA在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将该方法与其他几种血流评价方法进行对比,阐述其优缺点和前景。
王艺璇刘健李淼
关键词:彩色血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病辐射量DSA
手术治疗外踝撕脱骨折31例体会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行开放手术复位螺钉、克氏针及带线锚钉固定治疗31例外踝撕脱骨折患者,年龄17~69岁,平均31.6岁.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提示分别不同程度外踝...
杨宜鲍同柱刘健龚春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