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新

作品数:35 被引量:186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湖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血吸虫
  • 27篇血吸虫病
  • 27篇吸虫
  • 27篇吸虫病
  • 27篇虫病
  • 20篇晚期血吸虫
  • 20篇晚期血吸虫病
  • 10篇静脉
  • 7篇门静脉
  • 6篇高压症
  • 5篇手术
  • 4篇血管
  • 4篇医疗救助
  • 4篇曲张
  • 3篇血管离断
  • 3篇血吸虫病患者
  • 3篇诊治
  • 3篇食管
  • 3篇术后
  • 3篇脾切除

机构

  • 32篇湖南省血吸虫...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省寄生虫...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作者

  • 35篇刘佳新
  • 19篇邓维成
  • 12篇丁国建
  • 10篇周瑞红
  • 9篇潘舸
  • 8篇任光辉
  • 7篇陈学金
  • 6篇王鹏
  • 6篇李岳生
  • 5篇潘洁
  • 5篇罗凤球
  • 5篇何永康
  • 5篇荆群山
  • 5篇朱永辉
  • 4篇孔国庆
  • 4篇王洪波
  • 4篇郭继雄
  • 3篇孙可英
  • 3篇侯循亚
  • 3篇黄令霞

传媒

  • 15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血吸虫病胃底静脉曲张无创性临床指标探索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的无创性临床相关指标及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名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电子胃镜、腹部B超、外周血象、肝功能等临床指标,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腹部B超和外周血象等无创性指标与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红细胞、APTT、脾静脉内径、总蛋白、白蛋白、血钠以及肝功能分级与有无胃底静脉曲张存在显示出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这些指标为胃底静脉曲张存在的无创性临床指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蛋白以及血钠最有临床价值,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1.30、1.02(P=0.03、0.02),总蛋白与血钠的危险度比值exp(B)分别为3.68、2.76。结论总蛋白及血钠是预测晚期血吸虫病人胃底静脉曲张是否存在的最有意义的指标,可作为临床上诊断晚期血吸虫病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参考。
周果周瑞红刘佳新何永康周杰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胃底静脉曲张
晚血门脉高压症门脉内径、门脉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相关性分析
2001年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压及食管静脉曲张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 1 0 6例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病人在术前用 B超和纤维胃镜分别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在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 ,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静脉内径与门静脉压间无相关关系 (P>0 .1 ) ;但门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P<0 .0 5) ;食管静脉曲张与门静脉压力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P<0 .0 1 )。结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内径大小尚不能显示门静脉压高低 ,但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既受着门静脉内径的扩大也受着门静脉压力的增高而加重。三者之间关系的阐明有助于临床上正确评估病程、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刘佳新周瑞红蔡德有孙可英黄令霞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
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食管横断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联合断流组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对照组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对比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1)联合断流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1.7%,对照组为30.0%(P>0.05);(2)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联合断流组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再出血率联合断流组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联合断流组长期(4~7年)生存率(98.3%)高于对照组(90.0%)(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吻合器食管横断吻合术能更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降低再出血率,进一步提高了断流术的疗效。
刘佳新艾竹林郭继雄丁国建潘舸
关键词:联合断流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近远期疗效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近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性手术493例(急诊手术264例,择期治疗性手术229例),预防性手术1 380例。近期止血率98.1%,手术死亡率1.87%,急诊手术死亡率10.2%,择期治疗性手术死亡率2.6%,预防性手术死亡率0.14%。随访1 629例,总出血率为11.2%,其中治疗性手术后再出血率30.8%,其5、10、20和30年再出血率分别为5.2%、10.1%、1.5%和0.6%。预防性手术后出血率2.3%。5、10、20和3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6%、80.3%和79.6%,5、10、20和3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29%、3.2%、4.5%和4.8%。肝功能好转79.8%,腹水好转87.3%,脾功能亢进症消失81.0%,好转12.3%,食管静脉曲张好转79.8%。结论 PCDV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最佳术式;保护已经建立的不碍生命安全的侧支循环,常规联合大网膜包肾术,保留胃冠状静脉的完整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要点。
邓维成刘佳新王鹏潘舸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疗效
直肠全系膜切除及保肛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全系膜切除后保留肛门的可行性、保肛术的适应证及维持术后肛门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保留肛门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72例,讨论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提出保肛手术的适应证。结果98.6%(70/72)的病人下切缘无癌浸润。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8%(3/72)。90.2%(64/72)的病人恢复顺利,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保肛手术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做到根治性切除,效果是良好的。
刘佳新陈学金王鹏潘舸范澍
关键词:直肠全系膜切除直肠癌
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调查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肝硬化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383例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383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72.10±11.24)分,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低水平者占75.5%(289例)。自我管理行为受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腹水史、是否合并冠心病等因素的影响(P<0.05)。结论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呈中等偏下水平,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周瑞红肖翠兰陈贵美胡艳周杰刘佳新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问卷调查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治——湘鄂赣专家共识被引量:22
2015年
为进一步规范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湖南、湖北、江西3省部分专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并结合我国血吸虫病诊疗进展与现状,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制定我国血吸虫病的诊疗标准或指南提供参考。
邓维成杨镇谢慧群李雍龙刘佳新丁国建朱永辉荆群山孔国庆林丹丹刘建兵任光辉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
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17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其中巨脾型患者75例,腹水型患者98例)和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单学科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93例(其中巨脾型84例,腹水型109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单学科治疗相比,多学科综合治疗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缩短(P<0.01),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P<0.05),病人投诉下降(P>0.05);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前时间、腹水消失时间缩短(P<0.01),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人投诉下降(P<0.05)。结论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邓维成赵正元刘佳新李胜明郭凤英王璋华任光辉李岳生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多学科综合治疗疗效
血吸虫病的临床路径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根据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多年的血吸虫病防治临床实践经验,对各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各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住院时间、出院后治疗、护理、康复、随访等路径管理内容,旨在为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
邓维成王洪波荆群山刘佳新朱剑君任光辉李岳生
关键词:血吸虫病
临床护理路径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快速康复外科流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的临床护理路径(FTS-CNP)在围手术期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巨脾型晚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FTS-CN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理康复情况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14.67±2.90)h]、肛门排气时间[(25.30±3.46)h]、下床活动时间[(29.40±5.57)h]、住院时间[(19.00±2.82)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4.50±6.71)h、(52.80±6.95)h、(35.05±10.37)h、(25.08±2.39)d],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22±5.60)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0.28±6.67)分]均低于对照组[(46.89±8.92)分、(47.06±1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FTS-CNP可促进围手术期巨脾型晚血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周瑞红刘佳新潘洁周璐刘玲李琴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路径围手术期护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