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毒
  • 2篇抢救
  • 2篇超声
  • 2篇超声研究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胆囊运动
  • 1篇地芬诺酯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溶栓
  • 1篇血流
  • 1篇亚硝酸盐中毒
  • 1篇诊疗
  • 1篇诊疗技术
  • 1篇溶栓

机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作者

  • 7篇刘会敏
  • 2篇林津
  • 2篇曹晖
  • 2篇高红艳
  • 2篇郑黎
  • 1篇古莉妮汗
  • 1篇王海燕
  • 1篇孟学刚
  • 1篇权荣喜
  • 1篇阿斯亚·阿吉
  • 1篇徐文仪
  • 1篇彭明珍
  • 1篇王元庆
  • 1篇徐丹斌
  • 1篇梁玥
  • 1篇苟安栓
  • 1篇艾尔西丁
  • 1篇张文红

传媒

  • 3篇新疆医学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进餐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超声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进餐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主干血流(PVF),肠系膜上静脉血流(SMVF)和脾静脉血流(SVF)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空腹,餐后30、60、90、120min,测定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经,并计算每公斤体质量血流量。结果空腹状态下,肝硬化组SVF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大(P<0.05)。对照组SMVF+SVF要低于PVF,而肝硬化组SMVF+SVF要大于PVF,并且大于对照组SMVF+SVF(P<0.05)。餐后,无论肝硬化组还是对照组餐后90min内各个时间的PVF和SMVF均较空腹时明显增加(P<0.05)。餐后对照组SMVF+SVF仍低于PVF,肝硬化组餐后SMVF+SVF增大更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餐前肝外门脉系统已存在门体分流。餐后SMVF增加使更多的门脉血通过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侧支循环血量增加,故认为肝硬化患者进餐所造成的肝外侧支循环血流增加,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刘会敏曹晖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门脉高压
青少年重度复方地芬诺酯中毒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重度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给予纳络酮及综合治疗,15例中毒患者治愈出院,1例因就诊晚最终死亡。结论重度复方地芬诺酯中毒应使用纳络酮治疗及早期洗胃,遇到此类患者应监测血糖,补充高糖,早期诊断,早期用药,预后相对较好。
高红艳刘会敏
关键词: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抢救
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关系的超声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采用超声法进行脂餐前后胆囊容积及排空率的测定。结果结石组较对照组脂餐前、餐后各期胆囊容积增大,排空率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组餐后胆容积及排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空腹容积显著增大(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刘会敏曹晖
关键词:B超胆囊炎胆结石胆囊运动
肉毒中毒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
徐文仪林津郑黎苟安栓古莉妮汗梁玥确代刘会敏阿斯亚·阿吉高红艳王海燕彭明珍权荣喜孟学刚王元庆
研究并积极推广了肉毒中毒诊疗技术。通过连续监测动脉血气,在PaCO_2轻度升高时即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实施机械通气,抓住了机械通气的切入点,降低了风险。根据肉毒中毒合并呼吸肌麻痹恢复时间长的特点,适当延长了机械通气的时...
关键词:
关键词:肉毒中毒诊疗技术推广应用
胃食管反流屏障的新概念被引量:1
2000年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多因素疾病,但其关键仍是胃酸和其它有害物质反流入食管。下食管护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抗反流民间屏障,也是研究的焦点。近10年来,随着对LES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不再把LES功能障碍看成是单纯的LES低压,并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同时,膈脚(crural diaphagm)在抗反流屏障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本文将对一些新观念做一综述。
刘会敏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与非溶栓患者cTnl与CK-MB动态对比研究
2003年
目的:探讨cTnl对SMI早期诊断及溶栓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25例溶栓与非溶栓AMI患者血清cTnl浓度。结果:溶栓组于胸痛开始后2.75~6小时开始升高,13.17±5.72小时达峰值(3.82±1.56ng/ml),非溶栓组于3.02~6小时开始升高,26.34±4.86小时达峰值(4.39±1.778ng/ml)cTml起病后6~12小时和3小时内升高率较CK—MB高(P<0.05),3~6小时升高率明显高与CK—MB(P<0.01)。溶栓组表现为第一峰提前与CK—MB相似(P<0.05),且第一峰大于第二峰趋势。未溶栓组表现为单峰、第二峰大于第一和升高后有一较长平台期的趋势。结论:血清cTnl测定用于AMI的早期诊断较CK—MB更敏感,在判断溶栓是否再通不仅可通过峰值提前,还可根据动态曲线特点进行综合评价,更有临床价值。
张文红糜佐华刘会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CTNL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26例抢救体会
2004年
亚硝酸盐常用于食品加工业,常有误当食盐食用中毒的报导.现将我科最近抢救26例亚硝酸盐中毒病历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26例病例于当日北京时间18:30~24:00时,分批就诊,均为在同一地点食用私人制的卤制品后发病,经查加工卤制品实用的盐为工业盐,含亚硝酸钠.
徐丹斌郑黎林津艾尔西丁刘会敏
关键词: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洗胃大剂量维生素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