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飞

作品数:69 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椎体
  • 25篇骨质
  • 23篇骨折
  • 23篇骨质疏松
  • 19篇成形术
  • 16篇腰椎
  • 15篇椎体成形
  • 15篇椎体成形术
  • 13篇疏松性
  • 13篇疗效
  • 13篇骨质疏松性
  • 11篇压缩骨折
  • 10篇椎体压缩
  • 10篇椎体压缩骨折
  • 10篇老年
  • 10篇脊柱
  • 9篇骨质疏松性椎...
  • 9篇骨质疏松性椎...
  • 8篇跌倒
  • 8篇转移瘤

机构

  • 6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69篇冯飞
  • 65篇唐海
  • 60篇陈浩
  • 55篇包利
  • 55篇贾璞
  • 20篇李锦军
  • 14篇陈萌萌
  • 6篇杨鹤
  • 4篇张体栋
  • 2篇朱富强
  • 2篇杨帆
  • 2篇许峰
  • 1篇刘晓清
  • 1篇于浩淼
  • 1篇王煜巍
  • 1篇王振常
  • 1篇董益鹏
  • 1篇邓介超
  • 1篇吕晗
  • 1篇刘晓光

传媒

  • 9篇临床和实验医...
  • 9篇国际外科学杂...
  • 7篇中华骨质疏松...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FRAX预测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对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0名北京地区绝经后女性的FRAX评分,收集每位受试者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FRAX算法中需要的危险因素,并随访收集10年内是否新发骨折,计算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FRAX工具计算10年内骨质疏松引起主要部位骨折(脊柱、前臂、肩部骨折)概率(the 10-year 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MOF)和10年内髋骨骨折概率(the 10-year probability of hip osteoporotic fractures,PHF)。分析FRAX预测值与年龄、BMI、股骨颈BMD的相关性,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研究10年内新发骨折的显著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得到预测值,以10年内是否新发骨折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FRAX预测值、BMD及模型预测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AUC评估FRAX工具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49±6.59)岁,平均体质量为(63.03±9.63)kg,平均身高为(156.11±5.10)cm,平均股骨颈BMD(T值)为-1.12±0.95。危险因素与FRAX预测值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吸烟和饮酒外,余危险因素与PMO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饮酒和风湿性关节炎外,余危险因素与PH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和股骨颈BMD与FR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PMOF和PHF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股骨颈BMD与PMOF和PHF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年内是否新发骨折为因变量生成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危险因素,得出骨折史、吸烟、股骨颈BMD、体重、身高对女性骨折风险的影响较大并得到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PMOF、PHF、股骨颈BMD和回归模型预测10年内骨折的AUC分别为0.616、0.600、0.573和0.670(P<0.05),但诊断能力较低。结论FRAX可应用于北京地区绝经�
陈浩侍管唐海贾璞包利冯飞陈萌萌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
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3
2013年
目的了解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的状况,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程度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146例(男性36例,女性110例)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4±9.2)岁。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和PTH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ng/mL)、缺乏组(≥l0<20ng/mL)、不足组(≥20<30ng/mL)和充足组(≥30ng/mL);根据PTH水平将患者分为不足组(<8.3pg/mL)、正常组(≥8.3≤68pg/mL)、增高组(>68pg/mL)。同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1-4及股骨近端(全髋、股骨颈)的骨密度。腰1-4、全髋、股骨颈任意一个部位骨密度T值>-1为正常组,骨密度T值为-1~-2.5为骨量减少组,≤-2.5为骨质疏松组。对男女患者间的年龄、体重指数、25OHD、PTH及以及骨密度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组间25OHD、PTH水平及骨密度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25OHD及PTH与腰1-4、全髋、股骨颈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6名老年骨折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41例(28.1%),缺乏者83例(56.8%),不足者18例(12.3%),充足者仅4例(2.7%)。PTH水平增高组44例(30.1%),正常组102例(69.9%),不足组0例(0%);骨密度正常组16例(11.0%),骨量减少组48例(32.8%),骨质疏松组82例(56.2%)。女性患者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P<0.05)。不同骨密度组间的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PTH无明显相关性。老年骨折患者25OHD与腰1-4骨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4(P<0.05)。女性患者25OHD与腰1-4和股骨颈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P<0.05)和0.432(P<0.05)。男性患者25OHD和PTH与腰1-4、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骨折人群中存�
陈浩冯飞朱富强唐海
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骨密度骨折
老年骨折患者25(OH)D和甲状旁腺素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的状况,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程度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146例(男性36...
陈浩冯飞朱富强唐海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骨密度甲状旁腺素
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维生素D缺乏与跌倒风险关系的研究
目的 收集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跌倒风险以及肌力等数据,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跌倒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骨科门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01例,收集患者信息,记...
陈浩冯飞李锦军唐海
关键词:骨质疏松跌倒25-羟基维生素D
坏死性凋亡及其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胱天蛋白酶依赖性的受调节的细胞死亡机制。它的启动、执行及抑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及调控,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激酶(MLKL)。其在急性和慢性损伤后炎性反应导致的骨科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坏死性凋亡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异性抑制剂(Nec-1)的发现为坏死性凋亡引起的骨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就坏死性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系统综述。
侍管陈浩贾璞包利冯飞唐海
关键词:骨科疾病
PVP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1采用PVP治疗的34例脊柱转移瘤,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QOL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伤椎Cobb角。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出现椎体前方侧漏,4例出现椎体侧方渗漏,3例出现椎间隙侧漏。未出现骨水泥渗入椎管、脊髓神经损伤与压迫、局部感染、骨水泥过敏、循环系统异常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QOL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增高,QOL评分较术后3个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伤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开玉唐海包利陈浩贾璞冯飞孙海波张双江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
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跌倒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跌倒风险现状,并对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2014.8~2015.5门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01名,66.91±5.16岁.采集基本信息,用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Falls ri...
陈浩冯飞唐海
关键词:跌倒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标志物
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2—2021-02采用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穿刺针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直达椎体中心位置,拔除针芯,缓慢置入精细钻至距离椎体前1/4位置,置入金属扩张器,扩张骨折椎体后置入骨囊袋,通过特制输送装置将骨水泥灌注至骨折椎体内,透视确认骨水泥灌注充分且位置良好后停止灌注。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出血。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前方渗漏2例,椎体侧方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3例。未出现脊髓、硬膜囊、胸腰椎神经根损伤与压迫,未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术后第1天与术后1年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脊柱局部后凸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QOL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QOL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脊柱局部后凸角与术后第1天时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满意,能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后凸畸形,而且疼痛缓解效果好。
王开玉包利陈浩贾璞冯飞孙海波张双江唐海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维生素D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躯体功能、肌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估普通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躯体功能、肌力及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40例60岁以上、可独立行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普通维生素D组(钙800 mg+维生素D3800 IU/d)和活性维生素D组(钙800 mg+1,25双羟维生素D30.5μg/d);随访观察12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行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手持式测力仪(hand-held dynamometer,HHD)测试握力、跌倒效能量表评分(modified falls efficacy scale,MFES)及血钙、血磷、血肌酐检测;在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记录12个月跌倒次数、跌倒致骨折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通维生素D组获得随访103例(男性17例,女性86例),活性维生素D组获得随访105例(男性18例,女性87例)。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PPB评分[普通维生素D组(7.45±2.45)分vs.活性维生素D组(7.80±2.21分)]、握力[普通维生素D组(21.04±5.66)kg vs.活性维生素D组(21.96±6.12)kg]及MFES[普通维生素D组(7.09±1.62)分vs.活性维生素D组(7.19±1.63)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与普通维生素D组SPPB(8.01±2.45)分和MFES(7.38±1.61)分相比,活性维生素D组SPPB(9.33±2.18)分和MFES(8.42±1.63)分提高更明显(P<0.05)。干预12个月后,活性维生素D组腰椎BMD(0.790±0.105)g/cm2较干预前(0.756±0.107)g/cm2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维生素D组腰椎及髋部BMD均无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维生素D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肌力及躯体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活性维生素D改善躯体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量。
冯飞陈浩张湛金贾璞包利杨鹤唐海
关键词:跌倒骨质疏松症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可行性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9—2023-09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9例颈性眩晕,局部浸润麻醉,将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套管穿刺针经皮置入病变椎间隙,X线透视确认刀头位置准确,调节射频刀头工作功率为3档,电凝0.5 s,如果无神经刺激症状则持续消融l5 s,然后电凝5 s,微调缓慢移动及旋转刀头后重复上述消融过程4~6次。对于多节段病变患者,在其他节段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结果59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1例出现短暂性颈部血肿,1例术后第3天出现颈部皮肤软组织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汉化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平均11.01(3.89~19.11)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平均6.12(1.23~11.54)分。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5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8.14%。1例术后眩晕症状改善欠佳,术后6个月于耳鼻喉科专科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1例术后6个月时颈性眩晕症状较加重并出现颈椎髓性症状,复查颈椎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加重并压迫硬膜囊,建议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风险低等优点。
王开玉陈浩李想冯飞张双江单建林
关键词:颈性眩晕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颈椎间盘并发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