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立鳌

作品数:34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文化
  • 5篇政治
  • 5篇孔子
  • 3篇哲学
  • 3篇政治文化
  • 3篇岭南
  • 3篇民族
  • 3篇本位
  • 2篇政治哲学
  • 2篇人格
  • 2篇理想人格
  • 2篇岭南文化
  • 2篇岭南文化研究
  • 2篇君主
  • 2篇价值观
  • 2篇和而不同
  • 2篇传统文化
  • 2篇传统政治
  • 2篇传统政治文化
  • 1篇党建

机构

  • 26篇广东省社会科...
  • 8篇广州业余大学

作者

  • 34篇冯立鳌
  • 1篇谢名家

传媒

  • 7篇广东社会科学
  • 7篇探求
  • 4篇岭南文史
  • 3篇学术研究
  • 2篇广州市财贸管...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孔子研究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广州社科快讯
  • 1篇中国发展观察
  • 1篇传承
  • 1篇学术前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岭南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
2010年
17年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初版,新近又作了全面修订的《岭南文化》,是当代岭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无论从研究所涉及的广度、论证的深度,还是研究成果的厚重程度,都堪称岭南地方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标记之作。
冯立鳌
关键词:地方文化研究岭南文化
开启文化精神消费的闸门
2012年
佛山小悦悦事件,令国人吃惊的不是车祸伤人,而是其所展现出来的某种缺失的德性精神。古人将"修身"视作治国平天下的起始步骤,正是看重个人精神文化素质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根本性作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强调生活交往中精神文化对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决定。
冯立鳌
关键词:闸门社会活动车祸伤平天下根本性
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革命性“扬弃”
2010年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冯立鳌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政治文化
文化产业:广州城市发展的巨大契机
2003年
文化产业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它是相对于经济产业而言的,对经济产业又有神奇的推动作用。广州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尚不够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认识不足,发掘不够。根据文化产业的一般特性和广州的具体实际,目前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抓住名城建设、社科研究两个重要环节。
冯立鳌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名城建设社科研究
从"仁爱之心"到"仁爱之治"的历史逻辑及其内在特征
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了传统仁爱思想的革命性变革,通过几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从"仁爱之心""仁爱之政"到"仁爱之治"的历史性...
冯立鳌
韩非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
2011年
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为本位的法、术、势严密结合的政治哲学,然而这一学说在根本上内含着一些无法克服的深层矛盾:他崇尚法治,但他的法是凭势而立、依势推行的,由此形成法与势的终极冲突;他的术是护法保势的手段,但术的隐秘性和非道德性,既破坏了法治精神,又使权势丧失了应有的道德基石,由此造成术治实施中的"二律背反";他以人性自利为学说的立论前提,但却坚守君性至公的立法理念,由此出现人性设定中的悖论。这些理论深层的矛盾,实质上是一种反人类的思维面临人类社会必然性所表现出的必有冲突。
冯立鳌
关键词:政治哲学
新时代·新思想·新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理论特征被引量:30
2018年
十九大报告根据中国历史进程和时代移易的客观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正确判断,并概括和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理论的严整性、内容的实践性、精神的凝聚性、思想的创新性和本根的民族性,必将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冯立鳌
儒家敏行观及其在广东的嬗变
2014年
儒家孔子的敏行观着眼于看重力行的人格塑造,也包含着守信的道德追求和审断多思的理念。广东文化中的敏行观发育于商业文明成长的环境中,它已没有了道德信用层面上的多言之讳和失言之忌,是出于人们生存生活的固有方式,属于文化精神中的内在品格;近代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更是给传统敏行观赋予了科学理论的灌注。经过改革开放的时代洗礼,广东文化精神中的敏行观具有了全新的时代特质:以不尚空谈为前提,以求真务实为基点,以人本主义为内核,体现着一种优良的时代文化精神。
冯立鳌
关键词:文化精神
韩非政治哲学的君主本位观及其思想脉络被引量:4
2010年
韩非政治哲学发挥并坚守了彻底的君主本位观,并以此构建自己的政治理论体系,在关于法、公与私、忠与奸等范畴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思想理念。韩非将这些思想理念作了面向现实的延伸,形成了君主独裁、强权为政、重农轻商和文化专制等治国设定,进而把中国传统政治引向了权势为尊的非理性之路。
冯立鳌
关键词:政治哲学思想脉络
孔子对中华民族“内方外圆”理想人格的塑造被引量:2
2006年
解读《论语》,会明显地发现孔子把人的属性分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表象两个方面,他看重前者而漠视后者,提出“患立不患位”的价值取向。据此,孔子一方面要求人们确立正直的心性,塑造出“匹夫不可夺志”的内在刚强;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确立“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以可进可退、与时相宜的方式去处世。孔子由此设定了一种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的理想人格,创导了“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这对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冯立鳌
关键词:理想人格和而不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