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宪斌
-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实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营养和空间容纳量模型构建
- 通过评估实验条件下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幼鱼的日摄食量和最小栖息面积需求,初步构建了实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的营养和空间容纳量预测模型,并结合长江上游南溪段(宜宾-南溪)饵料资源、江面面积等...
- 冯宪斌
- 关键词:生态学方法
- 文献传递
- 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李茜杨德国
- 关键词:池塘混养浮游生物
- 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
- 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杨德国
- 关键词:水质
- 人工养殖圆口铜鱼头肾组织学特征及操作胁迫对其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石蜡切片和组织涂片技术,对人工养殖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在正常和操作胁迫下头肾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数目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在操作胁迫后0.1、4、24 h的变化特征。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圆口铜鱼头肾实质中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造血组织、血管、肾间组织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组成。各组织及细胞结构形态正常,分布规则。在操作胁迫后0.1、4 h时,头肾中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同时肾间组织增生,肾间细胞面积、核面积和核直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在操作胁迫后24 h时,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和肾间细胞面积、核面积、核直径均减小,并均低于正常组。组织涂片观察发现,正常圆口铜鱼头肾中主要有6类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应激后不规则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嗜碱性粒细胞持续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在应激后0.1 h短暂增多,随后持续降低;血栓细胞数量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圆口铜鱼头肾组织和细胞在应激后较短时间(0.1、4 h)内发生显著变化,部分组织的生物功能在24 h时逐渐恢复正常。本研究可为圆口铜鱼及其他硬骨鱼类头肾的组织学研究、养殖与驯化过程中的健康监测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 李茜杨德国朱永久赵建华吴兴兵何勇凤冯宪斌
- 关键词:圆口铜鱼头肾红细胞白细胞
- 试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最小栖息面积估算被引量:6
- 2013年
- 在室内微生境模拟条件下,应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别评估了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性指数(HSI),建立了其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并初步估算了岩原鲤幼鱼的最小栖息面积.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栖息范围分别为砾石直径10~15cm、光照强度0.2~1.8lx、水深范围0~15cm(离底距离);其适宜性指数表达式分别为SIS=1.7338e-0.997x(R2=0.89,P<0.01,SIS为底质适宜性指数,x为砾石直径)、SIL=3.0121e-1.339x(R2=0.93,P<0.01,SIL为光照适宜性指数,x为光强)、SIW=2.4055e-1.245x(R2=0.97,P<0.01,SIW为水深适宜性指数,x为水深).算术平均法最适用于岩原鲤幼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模型估计,最适模型为HSI=(SIS+SIL+SIW)/3.共发现7组岩原鲤幼鱼建立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栖息地范围,其栖息地面积范围为628~2015cm2,平均值为1114cm2.
- 冯宪斌朱永久李茜何勇凤赵建华杨德国
- 关键词:岩原鲤生境因子
- 池塘混养匙吻鲟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该试验进行了以草鱼为主养的池塘混养不同密度匙吻鲟试验,以池塘混养鳙鱼作为对照,匙吻鲟投放4个不同密(每塘51尾、81尾、111尾、138尾)进行试验。经过7个月的喂养,我们对养殖成本和收益进行了计算得出对照塘和试验塘投入产出比依次为1:1.16,1:1.47,1:1.25,1:1.32,1:1.27。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混养匙吻鲟的池塘收益高于混养鳙鱼的池塘,适当低密度混养匙吻鲟收益高于高密度混养。
- 罗艳萍杨德国陈建武朱永久赵建华冯宪斌
- 关键词:池塘混养
- 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然而养殖水质却污染恶化,养殖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使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进而养殖对象发病死亡率增加,最终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使厢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常常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在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系统条件下,特别像近几年南美白对虾早期偷死.使用抗生素不仅反复性强,而且易产生很强的耐药性,进而导致以后治疗没有效果.药物防治疾病只是暂时性的手段,而且存在水产品食刚安全性等问题;生态防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所以对水产养殖病害更重在“预防”。
- 马良骁冯宪斌韦新兰位圆圆荣克明
- 关键词:水产养殖业微生物制剂水产养殖病害有毒有害物质养殖生态系统药物防治
- 长三角地区梅雨季节南美白对虾疾病防治技术被引量:1
- 2013年
- 长三角地区梅雨季节在每年的5—7月份,此时恰足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前期或中期,每年这个时期池塘养聃的南美自对虾都会出现大批避的发病和死亡现象,卜婴表现为红体特别足游泳足、步足和尾柄呈微红包、伞肠窄胃偷死、白斑病等,对其养殖产生极大影响。
- 马良骁马良骁冯宪斌位圆圆荣克明
- 关键词:对虾养殖梅雨季节疾病防治技术南美自对虾白斑病
- 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被引量:7
- 2012年
- 在室内微流水养殖条件下,以水蚯蚓(Limnodrilus sp.)为饵料,应用现场胃含物法,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幼鱼的排空率和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呈现较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其摄食强度高峰时间在0:30到6:30;在实验水温18.6℃时,用湿重表示胃含物质量,线性、指数和平方根3种常用模型均可较好拟合岩原鲤幼鱼[体质量(3.30±0.94)g]的排空率实验数据(df=18,P<0.001),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其中指数模型拟合度最好,所得模型为St=0.139e-0.169t(r2=0.952,P<0.001);同时得到岩原鲤幼鱼的排空率(以湿重计)为0.169 g/(100g.h)。实验得到养殖岩原鲤幼鱼的日摄食量(湿重)为24.91 g/(100g.d);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评估得到自然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日摄食量(以湿重计)Cd=14.309 g/(100g.d)。研究建立的岩原鲤幼鱼空消化道重(EDW)-体长(BL)-体质量(BW)经验关系式为EDW=0.24(BW/BL)1.547-0.139(n=83,r2=0.89)。研究表明,指数模型最适于描述岩原鲤幼鱼胃排空特征,Flliott-Persson模型在野外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摄食评估上具有较大适用性。这些结果可为岩原鲤幼鱼摄食生态的定量研究及环境容纳量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 冯宪斌杨德国李茜朱永久何勇凤赵建华
- 关键词:岩原鲤胃排空率日摄食量
- 湖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分析及展望被引量:5
- 2014年
- 1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现状
1988年南美白对虾引进至我国,因其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养殖发展很快,目前已在珠三角、福建、海南、广西、长三角、山东、京津唐地区等大面积养殖。但近几年来由于病害的频频发生,养殖成功率越来越低,发展势头出现减缓现象。
- 马良骁冯宪斌韦新兰位圆圆张学振
-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大面积养殖养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