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新民 作品数:18 被引量:13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NK-1受体拮抗剂CP-96345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拮抗外周NK-1受体后对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和IL-1 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单发局限性佐剂关节炎模型,并检测多次皮下注射不同剂量CP-96345(NK-1受体拮抗剂)后对其热痛阈值和IL-1 β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皮下注射0.01 M CP-96345可提高关节炎大鼠的热痛阈值,且可抑制CFA 组大鼠IL-1 β mRNA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NK-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关节炎大鼠的痛觉过敏和IL-1 β mRNA的表达,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IL-1 β阳性神经细胞上的NK-1受体这一潜在作用靶点起作用。 王丽娜 杨建平 李熳 张育文 关新民关键词:IL-1Β 川芎嗪对牛磺酸引起的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影响 2002年 实验中将牛磺酸 (以任氏液为溶剂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按一定时间间隔滴加到含有牛蛙椎旁交感神经节的灌流槽中 ,以引起交感神经节较为恒定的膜电位反应。采用细胞外微电极技术 ,记录离体灌流的牛蛙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 ,观察川芎嗪对牛磺酸介导反应的抑制作用。牛磺酸 (10mmol/L)可引起神经节细胞膜超极化 (n=38)、去极化 (n =14 )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过程的双相反应 (n =8)。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5 0 0μmol/L)可抑制牛磺酸 (10mmol/L)的超极化反应 (n =6 )。无钙溶液灌流对牛磺酸 (10mmol/L)介导的反应无影响。川芎嗪 (30 0 μmol/L )可抑制牛磺酸 (10mmol/L)的超极化反应 (n =13)、去极化反应 (n =6 )和双相反应 (n =4 )。 梁尚栋 李焕英 刘汉清 关新民关键词:膜电位 交感神经节 牛磺酸 川芎嗪 动物实验 电针对大鼠足背炎性痛病灶局部P物质、IL-1β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福尔马林所致炎性痛的神经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福尔马林试验 ,在大鼠一侧足背皮下注射 5%福尔马林 50 μL制备局部炎性痛病灶 ,应用痛行为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 (刺激参数为 1~ 3V ,4~ 1 6Hz,3 0min)对大鼠痛行为反应、炎症反应及足背炎性痛病灶局部组织P物质、IL 1 β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①电针能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导致的大鼠缩腿、舔爪等自发痛行为反应 (P <0 0 1 ) ;②电针能减轻福尔马林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并显著翻转炎性痛病灶局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和IL 1 β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增强现象 (P <0 0 1 )。结论 :SP与IL 1 β参与了福尔马林所致的炎性痛反应过程 ,电针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痛病灶局部感觉神经末梢合成和释放SP及减少免疫细胞向病灶局部游走、合成并释放IL 1 β从而发挥消炎镇痛作用。 李熳 施静 王丽娜 刘晓春 张静 李玲俐 关新民关键词:炎性痛 P物质 IL-1Β 免疫反应性 牛磺酸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被引量:11 2002年 牛磺酸在神经系统含量丰富 ,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在神经末梢发现了牛磺酸的合成酶 ;牛磺酸的释放是钙依赖性 ,对河豚毒素敏感 ;牛磺酸主要作用于γ 氨基丁酸A(GABAA)或甘氨酸受体产生效应。牛磺酸通过其神经递质或调质的作用 ,在神经系统中产生许多重要生理功能 ,并对神经系统某些疾病状态具有保护作用。 梁尚栋 李焕英 刘汉清 关新民关键词:牛磺酸 生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气至病所”对相关皮瓣浸泡液内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1年 为研究“气至病所”的外周神经体液机制 ,本课题借用福尔马林试验 ,在大鼠一侧足底皮下注射 5%福尔马林 50 μL作为局部病灶 ,观察电针“阳陵泉”、“外丘”穴 (刺激参数为 1~ 3V ,4~1 6Hz,3 0min)对大鼠自发痛行为反应、相关皮瓣浸泡液内 5 羟色胺 ( 5 HT)、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一侧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 0~ 80min出现明显的自发痛行为反应 ,电针能显著减少大鼠福尔马林试验后的自发痛行为反应 ;大鼠一侧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60min相关皮瓣浸泡液内 5 HT、NE、E含量显著增加 ,电针能拮抗大鼠福尔马林试验后相关皮瓣浸泡液内 5 HT、NE、E含量的上升。结果提示 ,循经电针可通过外周神经体液机制促使“气至病所” 。 李熳 施静 李玲俐 关新民关键词:气至病所 5-羟色胺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炎性痛大鼠背根节及脊髓后角NMDAR1与BSI-B4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及针刺调节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探讨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 ,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的NMDA受体NR1亚型蛋白(NMDAR1,NR1)的变化。 方法 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 ,采用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BSI B4 )与NR1免疫荧光双标技术 ,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初级感觉传入突触前NR1的表达及其针刺后的变化。 结果 分别在各组大鼠的背根节和脊髓观察到BSI B4 NR1的双标产物。致炎后第 3d、7d各组大鼠致炎侧背根节中的双标神经元占各单标神经元的百分比关系为 :炎症组 (包括 3d、7d组 ) >电针组 (包括 3d、7d组 ) >生理盐水组 (包括 3d、7d组 ) (P <0 0 1) ;且炎症组和电针组大鼠均表现为 3d组 >7d组 (P <0 0 1)。 结论 提示脊髓后角突触前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存在NR1,而且参与了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电针可能通过下调突触前的NR1抑制中枢敏化的形成 ,达到治疗的目的。 张育文 王丽娜 李熳 张静 李玲俐 关新民关键词:脊髓后角 背根节 免疫荧光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与IL-1β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方法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致炎后第3d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与IL1β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及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刺激参数为05~15V,4~16Hz,30min)对其是否具有调控作用。结果(1)各组大鼠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均可见IL1β/NK1受体阳性双标细胞。(2)致炎后第3d,炎症组大鼠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IL1β/NK1受体阳性双标细胞数目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双标细胞数目较生理盐水组、炎症组显著降低(P<001)。(3)电针组双标细胞占NK1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炎症组(P<005,P<001)。(4)电针组双标细胞占IL1β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生理盐水组、炎症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抑制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阳性的免疫细胞中IL1β的合成,并下调IL1β阳性的免疫细胞中NK1受体表达,提示电针可能通过阻断炎症灶局部炎症因子、致痛物质相互促生的恶性循环,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曾青 李熳 曹福元 李玲琍 林传友 张静 陈娣 唐君瑞 陈俊 艾波 施静 关新民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B4与IL-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后第3d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纤维上BSI- B4与IL 1RI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及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刺激参数为0 .5~1 .5V ,4~1 6Hz ,30min)后IL 1受体拮抗剂对其是否具有调控作用。结果:①各组大鼠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均可见BSI B4 /IL -1RI阳性双标纤维。②致炎后第3d ,炎症组大鼠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BSI- B4阳性纤维、IL -1RI阳性纤维、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及双标纤维占各单标纤维的百分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 <0 .0 1 ,P <0 .0 5 )。③IL -1受体拮抗剂组大鼠BSI B4阳性纤维、IL -1RI阳性纤维、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及双标纤维占IL- 1RI单标纤维的百分比较炎症组显著降低(P <0 .0 1 ,P <0 .0 5 )。④电针组大鼠BSI B4阳性纤维及IL- 1RI/BSI B4双标纤维数、双标纤维占IL -1RI单标纤维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炎症组(P <0 .0 5 ) ,并高于IL -1受体拮抗剂组(P <0 .0 1 )。结论:正常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C纤维上有IL- 1RI表达,完全弗氏佐剂导致的踝关节周围局部炎症组织中该表? 陈娣 唐君瑞 陈俊 艾波 曾青 李熳 王丽娜 李玲俐 林传友 张静 曹福元 施静 关新民关键词:免疫反应性 皮下组织 周围皮肤 神经纤维 IL-1RI BSI 电针对大鼠针刺穴位、穴旁和炎性痛病灶皮下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2003年 目的 :探讨电针的消炎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大鼠一侧足背皮下制备炎性痛病灶 ,应用痛行为学及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电针对炎性痛大鼠的消炎镇痛作用及穴位药物、机械阻滞对电针效应的影响。结果 :1 .电针能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导致的痛行为反应 ,并能减轻足背的炎性水肿 ;2 .电针穴位皮下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炎症组 ,而其病灶肥大细胞数显著低于炎症组 (P <0 0 1 ) ;3 .穴位药物、机械阻滞对电针效应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福尔马林所致的炎性痛反应过程 。 李熳 施静 刘晓春 王丽娜 张静 李玲俐 关新民关键词:肥大细胞 针灸效应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电针镇痛时“气至病所”动物模型的建立 2002年 Abstact:Objective Develop an animal model of "Qi Zhi Bing Suo".Methods We applied formalin test and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5% formalin 50 μl into the center of the plantar surface of one hindpaw of rats to make local focus and observed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he mean discharges frequency(MDF) of sural nerve of rats after formalin test. Results Injection of formalin into one hindpaw of rat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MDF of sural nerve of injected side; E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DF of sural nerve of injected side of rats after formalin test.Conclusion EA along Gallbladder Meridian (GB34、GB36) can promote information of acupuncture transmit to local focus of plantar of injected hindpaw of rats after formalin test, improve related indices which reflect pathological sensory input. Thus we developed an animal model of "Qi Zhi Bing Suo". 李熳 陈文玲 欧阳兴飚 施静 刘晓春 关新民关键词:电针 福尔马林 电针镇痛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