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华
- 作品数:38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时期传染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传染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方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合我校传染病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多媒体及双语教学的应用、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与教材现状的矛盾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传染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果: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见习课、考核形式等的改进思路。结论:提高传染病教学水平,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立体型人才的组成部分。
- 任小华黄永茂钟利邓存良
- 关键词:传染病教学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分期与治疗的探讨(附214例分析)
- 1981年
- 本文214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从1970年1月至1980年7月所收治的住院病例。本文的目的是在于对214例病例的复习,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一般资料性别:男:147例(68.7%)、女67例(31.3%)。年龄:最小6月,最大12岁。小于1岁25例(11.7%)1-3岁95例(44.4%),4—6岁40例(18.7%),7—12岁54例(25.2%)。季节:春季62例,夏季58例,秋季54例,冬季40例,全年散发,季节性不明显。
- 余光开曾乃鼎赵伯琴任小华
- 关键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住院病例
- 头孢三嗪和环丙沙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疗效比较被引量:7
- 1999年
- 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腹膜炎(SBP)患者70例,随机分头孢三嗪组和环丙沙星组各35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合用头孢三嗪或环丙沙星治疗14天,结果表明:两种抗菌药物都有较好疗效。头孢三嗪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等方面均较环丙沙星组快;但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任小华张郁馨李晖
- 关键词:重型肝炎腹膜炎头孢三嗪环丙沙星
- MDR-TB与MRSA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 现将我们进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医院感染调查中的发现报告如下:1.在金葡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病人172例中,MRSA感染者87例,占50.6%,其中表现为呼吸系统感染的61例,为MRSA感染者37例,占6...
- 黄永茂刘泽明刘建萍任小华李强
- 关键词:MDR-TB肺结核患者
- 文献传递
- 结核分支杆菌含信号肽的mtb8.4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目的:对结核杆菌新抗原—带信号肽的mtb8.4(MS)进行基因克隆,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并加以鉴定。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结核分支杆菌HRv株基因组中扩增出带信号肽的mtb8.4(MS)目的基因,经HindⅢ和...
- 李晖任小华钟森任红
- 关键词:结核分支杆菌真核表达质粒MTB8.4信号肽
- 文献传递
- 抗菌药物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08年
- 目的研究并确定在乙型脑炎治疗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72例乙型脑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观察病员的预后、发生感染的数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预后、发生感染的例次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而对照组的住院费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改变乙型脑炎患者的预后、也不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在乙型脑炎的治疗中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钟利黄永茂邹永胜任小华刘泽明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抗菌药
- 肺吸虫病误诊43例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唐凌钟利任小华
- 关键词:误诊
- 流动人群与非流动人群的初治肺结核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流动人群与非流动人群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两年的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肺结核初治病例132例,占整个肺结核病例343例中的38.5%,其中初治病例中属于流动人群(流动组)55...
- 黄永茂刘泽明林雁钟利任小华
-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痰菌检查
- 文献传递
- 硫普罗宁预防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 目的:硫普罗宁预防乙肝标志物阳性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方法:将 7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2HRZE/4HR及硫普罗宁片治疗,对照组用2HRZE/4HR及...
- 钟利黄永茂唐凌任小华刘泽明
- 关键词: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损害硫普罗宁
- 文献传递
- 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患者的延伸高频测听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延伸高频范围 (9kHz~ 16kHz)内的早期表现。方法 :对 4 0名语频听力正常的患者进行分组测试延伸高频听阈 ,实验组为 2 0名曾使用链霉素的患者 ,对照组为未接触过耳毒性药物的同龄人 ,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延伸高频听阈平均值为 2 7.97dBSPL ,对照组为 19.14dBSPL ,实验组听阈较对照组高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且两组各频率听阈值均随频率提高而增加。结论 :药物耳毒性与延伸高频听阈有关 ,耳蜗毒性早期主要发生在高频范围 ,利用延伸高频测听可以预警并监测药物的耳毒性。
- 杨利任小华王玉冰钱利
- 关键词:耳毒性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