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同惠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以民法典建立“法权共同体”——兼论民法典中的“自由”被引量:2
- 2016年
- 在社会主义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实证化寻求确定性的民法典,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维持并发展自由的中介。民法典承载的自由为政治国家的存续合法性提供基础,为建立法权共同体提供支撑。
- 亓同惠
- 关键词:民法典
- 什么是权威被引量:1
- 2012年
- 一为了避免误解,在题目中或许更为明智的问法是:什么曾是(was)——而不是什么是(is)——权威?因为权威已从现代世界消失,因此我的论点是我们极想并有资格提起此一问题。因为我们不再能够依靠人所共有的真实且无可置疑的体验,此一术语已为争吵和混淆所笼罩。
- 汉娜·阿伦特亓同惠
- 关键词:政治学家根基资格
- “事实怀疑论”的背景、类型与矫正策略——兼论中国司法实践中的“事实”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异化世界"的背景下,事实怀疑论否认事实的确定性。事实包含了三种类型:法官的事实是一种猜测,律师的事实是经过过滤的有力证据,当事人的事实是筛选过的现实与感受的混合物,中国的司法实践验证了这些判断。"格式塔"与"以乐代言"是矫正事实不确定的两种策略,这最终导向一种语言决断意义上的认同。事实怀疑论以挑战性的妥协收场,认同此种妥协将有助于认知和理解中国司法实践中的"事实"。
- 亓同惠
- 关键词:怀疑主义格式塔妥协
- 砥砺于创新与保守之间——论章太炎对历代法制的检讨
- 2011年
- 传统在章太炎看来具有合理性,立基于这种合理性章太炎对传统的诸多方面进行了非同寻常的批判。总结章太炎对历代法制的检讨,发现他由研究五朝法制入手的作业,清晰地展示了传统可借鉴、可珍视之处以及应指摘、应批评之处。同时,如果我们按照儒家之原则、法家之方法和道家之态度的脉络去串联章太炎的分析,会发现不惟创新具有价值,保守亦有其价值。
- 亓同惠
- 法权的缘起与归宿——承认语境中的费希特与黑格尔被引量:5
- 2011年
- "承认"一词首先出现在费希特的《自然法权基础》之中,黑格尔借用了这一概念,并推演出主奴生死斗争意义上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路线,在费希特与黑格尔那里,流变中的法权关成为描述和分析承认的叙事背景。相对于费希特的主体间性的我,以及我是我、我是非我,黑格尔自始就在一个群体化的层面定位自我,即我是我们,我们是我,我是他们,他们是我。承认是费希特法权理论缘起的基石,但这种基础在强制法权阶段戛然而止并导向契约论;对于黑格尔,承认以及获得承认是人的一种欲望,他从伦理性的城邦崩溃到伦理性的国家重建,始终影响着法权建设的走向。费希特与黑格尔的法权均缘起于承认,终结为国家,但其中存在显见的不同。这些不同是两种法权追求的分野,即自由的契约式共和与伦理性的良善生活的分野。
- 亓同惠
- 关键词:法权费希特黑格尔
- 法治中国背景下的“契约式身份”:从理性规制到德性认同被引量:19
- 2015年
- 法治中国的本质,是经过理性选择和契约规定而形成的治理,是以规则为基础的理性规制。在这样的法治背景下,依然包含着基于德性的身份。法治需要理性规制意义上的契约,更需要建设基于德性认同意义上的"契约式身份",而不能仅仅按照"从身份到契约"的既有路径以契约取代身份。"契约式身份"可以为法治提供区分、名分和本分,它们与通过契约建立的"绝对一真实身份"和"相对一虚假身份"有关,也与德性有关。
- 亓同惠
- 关键词:法治德性契约身份
- 残障、昂贵偏好与承认的区分性机制以德沃金的两种平等主义为分析资料被引量:3
- 2012年
- 福利平等主义和资源平等主义是德沃金提出的两种资源分配方式,在其中如何区分残障与昂贵偏好,以及为了初始资源分配的平等,如何给予残障者资源补贴并把昂贵偏好者企图鱼目混珠的要求区别开来,是保证平等分配的一个很具体的问题。福利平等主义因其存在的道德风险和单边主义而提前出局,资源平等主义也在误解中犯错:拍卖所要追求的结果其实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原理所提及的可能结果;由保险以观望者的角色去评价人们的第二层次的欲望,即由个人从超越文化背景预设的基础上去评估他们的偏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是承认理论,从立足于视野融合的风险验证角度入手,利用本质实践—非本质实践的新范式对昂贵偏好者的资质和要求本身进行分析,从而为实践资源平等主义提供了支持。
- 亓同惠
- 关键词:残障
- “承认”语境中的权利——从正义/身份回到自由被引量:4
- 2014年
- 从费希特尤其是从黑格尔开始,基于对自由的理解"承认"理论成为与权利关系紧密的东西。立足于承认理论,霍耐特和弗雷泽的"正义vs.身份"之争偏离了黑格尔意义上对自由的认知,而我们可以借助"为承认规范而斗争"的新范式,在法治国的预设下找回对权利的正确理解。"承认规范"因其与自由的关系,可以为"承认与再分配之争"提供评判标准,为"正义vs.身份"模式的转向提供构建基准,为权利领域的边际提供标示。这对于正处于法治建设攻坚阶段的当下中国,从理论依据和制度建设两个维度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 亓同惠
- 关键词:正义身份权利
- 论章太炎理解的平等和自由
- 2020年
- 对平等和自由的论述,是章太炎法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民族主义,章太炎理解的平等,首先在于启动摆脱清王朝制度性民族歧视的革命,但需遵守原则,且即便是革命成功之后,也将面对“平等难”的现实。章太炎理解的自由,重在“明群”和“明独”,且大独必群,小群则为大群之害。彼时,体现平等和自由的政体形式通常被认为是代议制,但章太炎认为并非如此。章太炎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以民族主义为根基,而以超越民族主义为归宿。
- 亓同惠
- 关键词:章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