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东
- 作品数:31 被引量:53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步甲属的物种多样性与东灵山区的生境变化和生态恢复
- 1998~2000年间在东灵山区的3个代表区域的11种生境内,利用巴氏罐诱法探讨大步甲属(Carabus)物种分布与栖息地生境的关系。本地区共有10种大步甲,其中C.manifestus Kraatz、C.crasses...
- 于晓东周红章罗天宏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土壤步甲和隐翅虫的采集与田间调查取样技术被引量:16
- 2014年
- 活动于土壤地表的捕食性甲虫——步甲与隐翅虫,种类丰富、种群密度高、在农田害虫控制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集调查这两类昆虫的种类、数量和变化,特别是与所捕食害虫种群动态相关联的季节变化,对于害虫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根据作者多年经验,筛选两种有效的田间采集与取样方法——陷阱法和草堆诱集法,本文重点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情况、田间设置的技术关键与规范、操作流程等,并对它们的样地设置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讨论,从而方便这两项技术的推广使用。
- 周红章于晓东罗天宏李晓燕王凤艳李德娥周毓灵子赵彩云
- 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被引量:75
- 2005年
- 作者以长江流域鱼类编目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研究了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长江流域内共记录了鱼类378种(亚种),隶属于14目32科144属。其中淡水鱼338种(亚种),以鲤形目为主,达到269种(亚种),洄游鱼类11种,河口鱼类29种;流域内特有种和受威胁物种分别有162种(亚种)和69种(亚种)。根据鱼类分布特点,按水系将长江流域分为19个区域,除了江源区和金沙江中上游外,物种数和G-F多样性指数上游高于中下游,但各区域内差异不大,然而特有种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随海拔降低而逐渐降低。利用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对19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将整个流域分成三部分:(1)江源区和金沙江中上游,地理上属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波状平原部分和横断山区,(2)上游其他流域,地理上属于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秦巴山区,(3)中下游流域,地理上属于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基本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及我国大陆地势三级台阶变化的特点。
- 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
- 关键词:鱼类物种多样性长江流域
- 辽东栎叶片昆虫取食形状多样性及其变化模式被引量:27
- 2001年
- 取食辽东栎 (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片的植食性昆虫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昆虫取食叶片留下的形状变化多、易观察 ,可以作为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的手段之一。研究北京西部东灵山地区辽东栎叶片被植食性昆虫取食状况 ,发现昆虫对辽东栎叶片的危害非常普遍 ,叶片被食频率约为 90 % ,被食面积约 5 % ;取食状可分为 9类 ,其中以缘食和孔食为主 ;共记录 2 0余种植食性昆虫 ,其中蛾类幼虫和甲虫是主要取食种类 ;植食性昆虫集中出现在叶片发育的早期阶段 (5~ 6月份 ) ,7月份后 ,大多数幼虫发育成熟 ,取食叶片的面积减少 ;各取食状所涉及昆虫种类的组成不同 ,面积呈不同的季节变化模式 ,其中缘食状和孔食状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辽东栎叶片在展叶初的叶面积最低 ,在 7月底均达到最大值 ,然后呈下降趋势 ;单位面积重量也在展叶初最低 ,在 6月底接近最大值 ;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的叶片面积、单位面积重量及叶片被食面积均有显著差异 ,偏阳坡 (东南坡 )高于偏阴坡 (西北坡 )。以上结果表明 ,辽东栎叶片维持了昆虫物种多样性 ,昆虫的生长发育与辽东栎的物候规律相互协调 ,昆虫种类的取食呈季节和空间变化。
- 于晓东周红章罗天宏
- 关键词:辽东栎植食性昆虫坡向
- 物种多样性变化格局与时空尺度被引量:55
- 2000年
- 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是针对物种的数量变化和物种的生物学多样性程度 ,在不同尺度范围内探讨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本文首先讨论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特别是不同尺度上的“物种 -面积”模式 ,分析了纬度梯度、栖息地因素对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作用。在时间尺度上 ,本文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格局 :从生物长期进化的地史时间看 ,物种多样性稳定增长受到周期性大绝灭事件中断。最新研究表明 ,物种多样性时间格局决定于最近一次大绝灭后的初始状态。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 ,如生态群落演替、季节周期等 ,物种多样性变化呈现特殊的模式。此外 ,也发现寄主上寄生物种的多样性有随着时间而增加的趋势。
- 周红章于晓东罗天宏何君舰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 边缘效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群落交错带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4
- 2006年
- 本文研究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森林边缘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多样性差异,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5个重复样带(间距大于500m);每个样带以距离梯度(25m)的方式设置样点,分别由边缘深入到森林内部和草地中央100m,共设45个样点,通过巴氏罐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4736号,隶属于28个科,步甲科、隐翅虫科和叩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9.5%、23.5%和13.0%,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的个体数量从森林内部、边缘到周围草地依次降低,而科多样性和均匀度则依次增高,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排序表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而森林边缘的群落组成与两者都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反映了森林边缘的地表甲虫群落已经与森林内部的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分化,除了森林物种成分外,还包含了若干从周围草地环境扩散来的物种成分。从季节动态看,森林边缘和森林内部在丰富度和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曲线方面相似性更高;捕食类和腐食类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在森林内部和边缘相似性更高,而植食类则在森林边缘和草地的相似性更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覆盖率是影响地表甲虫科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枯落物厚度和林冠层覆盖率是决定甲虫个体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边缘已经与森林内部生境发生分化,而且正在加剧的森林片断化进程将会产生更多的森林边缘,因此,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是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 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杨建
- 关键词:地表甲虫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
- 东灵山地区大步甲属物种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多样性格局被引量:30
- 2002年
- 针对东灵山地区的 1 1种不同生境 ,利用巴氏罐诱法研究大步甲属 ( Carabus)种类多样性及其变化与生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 1 )本地区有大步甲 1 0种 ,其中 C. manifestus Kraatz和 C. crassesculptus Kraatz为优势种 ,占总数的 70 .8% ,与C.smaragdinus Fischer、C.vladimirskyi Dejean和 C.sculptipennis Chaudoir一起构成本地区的常见种 ;( 2 )从物种丰富度和数量看 ,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龙门林区 (以森林为主 )、梨园岭退耕区 (以灌丛和萌生丛为主 )、东灵山主峰区 (高海拔 ,亚高山植物 ) ;物种多样性指数 ( H ')由高到低依次为梨园岭退耕区、小龙门林区、东灵山主峰区 ;均匀度指数值 ( E)梨园岭退耕区最高 ,其次为东灵山主峰区 ,再次为小龙门地区 ;( 3)利用物种的发生与频度数据 ,对 1 1种不同生境进行栖息地相似性聚类分析 ,发现东灵山主峰区的 3种生境可归为一类 ,小龙门林区 5种生境可归为另一类 ,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萌生丛单独为一类 ,梨园岭退耕区的山杏和荆条灌丛构成一类 ,这反映了大步甲属种类分布的地域及生境特点 ,特别是生境内的湿度、温度和地表覆盖层等特点 ;( 4 )通过物种间的相关分析看出 :C. smaragdinus和 C. granulatus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反映了它们对退耕区的选择倾向 ;C.
- 于晓东周红章罗天宏
- 关键词:物种分布多样性
- 长江流域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被引量:6
- 2006年
- 共记录了长江流域内兽类280种,隶属于11目36科135属,特有种和受威胁物种分别有14种和154种。根据兽类分布特点,依据山系和水系将长江流域分为19个区域,除了江源区外,物种丰富度、G-F多样性指数和特有种比例,从上游到下游区域总体趋势是随海拔降低逐渐降低,形成以四川盆地和沅江为分界线的3个数量级;利用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对长江流域内19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整个流域分成4部分:江源区;横断山区、川西高原、云南高原、四川盆地和秦巴山区;贵州高原、江南丘陵、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淮阳山地、两湖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基本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及我国大陆地势三级台阶变化的特点。
- 于晓东罗天宏伍玉明周红章
- 关键词:兽类物种多样性长江流域
- 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甲虫的多样性被引量:28
- 2006年
- 在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以落叶松种植林邻近的天然落叶阔叶林(100年生,5块样地)为对照,分别选择刚种植(5年生)、幼年期(15年生)和成熟期(45年生)的3种落叶松林各4块样地,每个样地4个重复,研究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甲虫的多样性。通过巴氏罐诱法取样,采集甲虫标本共7444号。步甲科、隐翅虫科和拟步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0·2%、38·3%和6·4%,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的优势类群。甲虫的科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在3种落叶松林内显著高于天然林,且在3种落叶松林中,刚种植的最高,幼年期的最低;个体数量正相反,天然林显著高于落叶松林,而且3种落叶松林内,幼年期最高,刚种植的最低。主坐标分析排序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落叶松林与幼年期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有较高的相似性。甲虫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在3种落叶松林内相似性很高,与天然阔叶林差异显著,而科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季节变化在3种落叶松林以及天然阔叶林间相似性都很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冠层、草本层及枯落物的高(厚)度和覆盖率是决定科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在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以及天然落叶阔叶林内存在显著差异,虽然成熟期的落叶松林已经具有了部分天然阔叶林的甲虫群落特点,但仍无法完全恢复到天然林的群落水平。因此,在鼓励森林恢复的同时,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仍然是保护地表甲虫群落的必要措施。
- 于晓东罗天宏杨建周红章
- 关键词:地表甲虫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
- 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