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善普

作品数:42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1篇丙烯
  • 21篇丙烯酸
  • 15篇吸水
  • 12篇聚丙烯
  • 12篇聚丙烯酸
  • 12篇丙烯酸钠
  • 11篇增稠剂
  • 11篇树脂
  • 11篇崩解
  • 10篇乙烯
  • 10篇增稠
  • 10篇苯乙烯
  • 9篇聚苯
  • 9篇聚苯乙烯
  • 9篇聚丙烯酸钠
  • 7篇乳液
  • 7篇乳液聚合
  • 7篇烯酸
  • 6篇印花
  • 6篇吸水树脂

机构

  • 30篇青岛科技大学
  • 9篇青岛化工学院
  • 4篇上海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2篇于善普
  • 16篇陈学刚
  • 7篇李旭东
  • 5篇刘玉勇
  • 4篇张娜
  • 4篇田健
  • 4篇刘淑娟
  • 3篇史显宗
  • 3篇史显宗
  • 3篇吴和融
  • 3篇赵磊
  • 3篇王进
  • 3篇侯新华
  • 3篇姚凤霞
  • 3篇金峰
  • 2篇黄兆阁
  • 2篇蔡建
  • 2篇徐富贵
  • 2篇况波
  • 2篇田维

传媒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现代塑料加工...
  • 3篇印染
  • 3篇弹性体
  • 2篇涂料工业
  • 2篇塑料工业
  • 2篇塑料科技
  • 2篇青岛化工学院...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橡胶工业
  • 1篇印染助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纤维素科学与...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2005年全...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吸水聚合物的吸水能力的因素及其表征被引量:21
1997年
简述了近年来有关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机理、影响吸水能力的因素以及吸水聚合物吸水能力表征方法的进展。
于善普李旭东
关键词:吸水机理吸水能力高聚物
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原位聚合物的水崩解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将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配成非水溶剂悬浮液,采用原位共混聚合法制备了能够遇水崩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考察了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对共混材料水崩解性能的影响,观察了材料崩解前后的微观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的水崩解机理。结果表明: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遇水时,聚苯乙烯因交联聚丙烯酸钠微粒吸水膨胀而崩解破坏或失去机械强度。
金峰赵磊于善普
关键词:交联聚丙烯酸钠环境友好材料非水溶剂共混材料微观形态聚合法
遇水崩解型环境友好高分子共混材料及其制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聚苯乙烯等材料中混入吸水性树脂微粒后形成的新型遇水崩解性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该材料遇水后能以一定的速率崩解为粉末或失去强度。本发明还涉及该材料的两种制法。第一种方法为将粒径≤5μm的吸水树脂微粉及引发剂加...
于善普徐富贵刘玉勇黄兆阁史显宗
文献传递
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热性能的研究
1997年
用测定在不同升温速率下TDI/PPG(2000)/HEA体系UA齐聚物固化物热失重曲线的方法研究了UA树脂固化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测定了分解活化能,讨论了UA树脂固化物在氮气气氛中程序升温时的分解反应.用TG和DTA方法研究UA和UMA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表明,UMA比UA树脂固化物的起始分解温度高,加入稀释剂(MMA或EGDM)可提高UA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
刁春霞于善普吴和融
关键词:活性稀释剂热稳定性热性能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耐盐两性增稠剂被引量:4
2008年
以司班-60、TX-10为复配乳化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耐盐的涂料印花增稠剂。实验探讨了引发聚合的最佳引发剂、交联剂用量以及所得产品的耐盐性、流变性和耐稀释性。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交联剂占单体量0.3%,阳离子含量占单体量4.5%时,其综合增稠效果最佳。
陈起陈学刚田健于善普
关键词:耐盐增稠剂反相乳液聚合两性涂料印花
改性聚苯乙烯的水崩解性能研究
2005年
采用原位共混聚合法,制备能够遇水崩解的环境友好材料。将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配成非水溶剂悬浮液,引发苯乙烯聚合,发现得到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遇水时,共混物因交联聚丙烯酸钠微粒吸水膨胀而崩解破坏并失去机械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崩解前后的微观形态,并考察了交联聚丙烯酸钠微粒的添加量及表面活性剂对共混材料水崩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的水崩解机理。
金峰赵磊于善普
关键词:原位聚合聚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
超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和抗电解质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系统地考察了反相悬浮法 (ISP)合成聚丙烯酸盐高吸水性树脂过程中 ,聚合温度、反应体系的 p H值、交联剂、引发剂、乳化剂、分散相水含量等影响聚合产物吸水性及抗电解质性的主要因素。发现当采用程序升温 ,反应体系的 p H值约为 6 .5 ,交联剂、引发剂、乳化剂、分散相水含量分别为单体丙烯酸 (AA)重量的 1‰、2‰、5 %、30 0 %时 ,聚合物的吸水性最优 ,最大吸去离子水倍率 (Qm  )、吸收自来水、0 .9%氯化钠溶液分别高达 12 0 0 g/g、35 0 g/g、10 0 g/g;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共聚单体——丙烯酰胺 (AM)或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时 ,可提高聚合产物的抗电解质性 ,当 AM∶ AA=1∶ 4时 ,聚合物的抗电解质性达到最佳 ,吸收自来水和 0 .9%氯化钠溶液达 385 g/g和 12 0 g/g;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 AA=1∶ 6时 ,吸收自来水和 0 .9%氯化钠溶液达 42 0 g/g和 15 0 g/g,分别是 PAAS的 1.2和 1.
于善普李旭东
关键词:吸水性高吸水性树脂乳化剂
交联度对涂料印花增稠剂增稠性及抗渗化性的影响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讨论了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涂料印花增稠剂时,交联单体用量及聚合温度对聚合产物的增稠性及抗渗化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聚合温度可以提高聚合产物的抗渗化性,在配制低粘度印花浆时,增稠效果较好;但配制高粘度印花浆时,对增稠效果不利。降低交联单体用量有利于提高聚合产物的抗渗化性,并可提高聚合产物在配制低粘度印花浆时的增稠效果。
于善普李旭东王淑兰王京霞吴和融
关键词:涂料印花增稠剂交联度增稠性
崩解型聚苯乙烯的合成及遇水崩解性
2008年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组成的高吸水树脂,选取吸水树脂与苯乙烯、表面活性剂组成聚合体系,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进行原位共混聚合,制备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并考察了吸水树脂的种类、吸水倍率对崩解材料崩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越高,对应共混聚合材料的崩解性越好;与均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相比,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和含有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吸水树脂可明显改善共混材料的崩解性,说明吸水树脂颗粒与聚苯乙烯之间的界面性能以及吸水树脂的离子强度对材料的崩解性有重要影响。
张娜于善普陈学刚
关键词:聚苯乙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吸水树脂
纤维素非均相接枝丙烯酸制备超吸水材料被引量:2
2003年
研究了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进行的丙烯酸与纤维素的非均相接枝共聚 ,主要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预处理温度、纤维素状态。
刘玉勇刘淑娟于善普
关键词:纤维素丙烯酸过氧化氢聚合温度纤维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