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晓楠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动脉内
  • 7篇动脉内膜
  • 7篇动脉内膜切除...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膜切除术
  • 7篇内膜
  • 7篇内膜切除
  • 7篇内膜切除术
  • 7篇颈动脉
  • 7篇颈动脉内
  • 7篇颈动脉内膜
  • 7篇颈动脉内膜切...
  • 7篇颈动脉内膜切...
  • 5篇手术
  • 3篇动脉狭窄
  • 3篇颈动脉狭窄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机构

  • 9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万晓楠
  • 6篇石军伟
  • 6篇陈东
  • 3篇王先伟
  • 3篇姜晓辉
  • 2篇王继跃
  • 2篇张利勇
  • 2篇凌锋
  • 2篇尹国阳
  • 2篇焦力群
  • 1篇王艳龙
  • 1篇胡增春
  • 1篇黄家明
  • 1篇韩鹏
  • 1篇杨晓洲
  • 1篇于军
  • 1篇王冠宇
  • 1篇马辉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诊断在胶质瘤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仍面临巨大挑战,最近随着对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关键基因和分子的发现,WHO更新了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类标准。这些更新一方面要求我们系统地回顾分析既往的病例资料,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未来的相关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本文总结了最近文献中的胶质瘤分类的重要基因和分子,以便指导相应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这些基因和分子也是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期望能对未来的相关基础研究有所帮助。
万晓楠胡增春马辉韩爽王冠宇
关键词:胶质瘤分子诊断基因检测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陈东焦力群王继跃万晓楠石军伟张利勇尹国阳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发症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改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记录术前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行头颈部血管造影(CTA、MRA或DSA)检查证实30例患者均为重度狭窄,狭窄率均> 70%。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1个月随访,再次行颈动脉超声及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比较术前与术后的狭窄率及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1个月无再狭窄,均未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术后狭窄率与收缩期峰值流速与术前相比[(6. 2±1. 0)%vs.(80. 0±0. 5)%,(91. 3±12. 0) cm/s vs.(207. 0±15. 6)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万晓楠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200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3月-2012年6月共200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
Chen Dong陈东Shi Junwei石军伟Wan Xiaonan万晓楠王一腾王艳龙杨晓洲崔思福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例分析
B超导航(实时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定位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神经影像导航是神经外科的一门新技术,是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与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它把病人的影像资料和术中位置结合起来,准确地显示出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及临近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
万晓楠于军
关键词:术中定位
双侧分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期接受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浅析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33例,狭窄程度均为70%-99%。对所有患者分期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均采用全麻,所有病例术中均未采用转流管,其中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CEA)13例26次,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20例40次,两期手术时间间隔为0.5-10个月,平均为1.5个月。结果所有手术术中操作顺利,所有患者术后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1-36个月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分期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陈东王先伟万晓楠姜晓辉崔思福石军伟
关键词:临床疗效手术策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三家医院共494例连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共509例次.男性422例,女性72例,年龄35 ~ 84岁,平均(64±9)岁.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0 d内的各种并发症及原因,着重分析30 d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使用卡方单因素分析,对患者人群的基本特征、临床特点及术中细节等每一个变量和术后早期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影响与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完成率为98.6%,7例完全闭塞的患者没有再通.术后30 d内,发生主要并发症有20例(3.9%),死亡6例(1.2%),脑梗死9例(1.8%),脑出血5例(1.0%);次要并发症120例(2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率发生率明显增高(χ^2=20.517,P<O.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 CI:1.048~6.791,P=0.040)及mRS评分≥3分者(OR=8.690,95% CI:3.279~23.031,P=0.0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吸烟和mRS评分≥3分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
张利勇尹国阳王继跃焦力群陈东万晓楠石军伟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颈动脉狭窄
高龄病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龄(≥75岁)病人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75岁以上因颈动脉重度狭窄而行CEA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证实存在颅外段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评估颅内外血流交通情况和心脏功能,监控血压、血糖,术前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术中采用TCD、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有创动脉血压等监测手段.保证血压平稳,严格把握转流管使用指征.尽量减少术中阻断时间,应用肝素,手术操作轻柔、保护神经。术后留置皮下引流管、压迫切口,监控血压,清除自由基,复查TCD,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保持血容量充足。结果59例病人均成功实施CEA.其中术后出现手术对侧肢体偏瘫1例,脑高灌注1例,声音嘶哑2例,低血压2例,高血压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上述并发症均逐渐好转,均未出现术侧颈动脉再狭窄。结论对高龄病人施行CEA,应在围手术期进行严密评估与监测,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对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王先伟陈东万晓楠姜晓辉崔思福石军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龄围手术期处理
B超实时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术中的临床应用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B超实时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准确性、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B超实时监测技术对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0例,从术前准备、手术...
万晓楠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00例临床经验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东王先伟万晓楠姜晓辉黄家明韩鹏崔思福石军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