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华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重构与血清Ⅲ型前胶原关系的研究
- 2005年
- 邢玉高丽万国华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老年人
- 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培哚普利(derindopril)[2 mg/(kg.d)]组、螺内酯[20 mg/(kg.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治疗12周后,各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DM水平。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内径及左房内径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培哚普利组比较,螺内酯组相对室壁厚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内酯组、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血浆ADM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均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且螺内酯逆转左室肥厚优于培哚普利;应用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后,血浆ADM水平下降,伴随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为ADM在高血压中作为代偿性激素,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system,RAAS)相互拮抗,或通过ADM直接作用,逆转左室肥厚。
- 邢玉高丽李芳万国华魏立民
- 关键词:高血压螺内酯肾上腺髓质
- 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内α-颗粒膜糖蛋白钙与血液流变学改变被引量:6
- 2004年
- 李润芝李芳张保敏李香郑师凌刘雪平李绍冰万国华
- 关键词:心绞痛血小板膜糖蛋白钙血液流变学
- 醛固酮与高血压病心血管重塑
- 2005年
- 邢玉李芳万国华
- 关键词:醛固酮高血压心血管系统
-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及纤溶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perindopril)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ronlactone)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培哚普利组(2 mg·kg-1·d-1,螺内酯组(20 mg·kg-1·d-1)和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12周后,各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主动脉内径,壁厚,病理检测主动脉形态,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r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明显下降(P<0.05或<0.01);胸主动脉壁厚明显下降(P<0.01),病理检测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内径明显下降(P<0.01)。血浆PAI-1水平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2组同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 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导致心脏、血管重构,纤溶活性降低,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但对高血压导致的低纤溶状态未产生明显逆转作用。
- 邢玉高丽万国华
- 关键词:高血压培哚普利螺内酯心血管重构纤溶
-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停其他降压药2周,测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眼底、心电图、胸透以了解靶器官受累情况。晨起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一次,共4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2、3、4周血压、心率,第4周复查实验室指标。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例(78.33%),5例(8.34%)及52例(86.67%)。服药2周后血压已有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与用药前相比均有下降,统计学具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4周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26.11±14.40)mmHg及(18.36±9.47)mmHg。心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对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 万国华王秉臣崔炜郭志琴魏立民胡福莉李润芝李绍冰李芳田大海张淑惠
- 关键词:非洛地平缓释片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安全性
- 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被引量:33
- 2001年
- 姚冬梅刘坤申万国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化学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HincⅡ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伴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高血压组126例,对照组150例的LDLR基因型。[结果]LDLR分CC、CT、TT 3种基因型。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CC基因型+CT基因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BMI及WC高于TT基因型者。提示LDLR基因可能在老年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宋津晓刘洪英米杰万国华郑金仕马淑平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及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Hg(1mm Hg=0.133kPa)组25例和脉压40~60mmHg组26例,入选者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功能及粥样斑块。结果 脉压〉60mmHg组与脉压40~60mmHg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4±0.15)mmvs(0.76±0.11)mm、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为(1、46±0.32)mm vs (0、94±0、21)mm,颈动脉僵硬度为(3007.3±1022.4)vs(1724.3±672、7),脉压〉60mmHg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颈动脉扩张性为(0.12±0.08)vs(0.29±0.09),及紧张度为(2.31±1.03)vs(4.82±1.18),脉压〉60mmHg组下降(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23/25,92%VS13/26,5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25,68%vs 10/26,38.46%),脉压〉60mmHg组升高(P〈0.01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与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9、0.752、0.596,P〈0.01或P〈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呈负相关(r别为-0.626、-0.598,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脉压增高有关;脉压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 邢玉高丽万国华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心律失常
- 螺内酯对继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肾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在48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出36只,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模型,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模型组(模型组,自来水灌胃+饮用1%盐水),高血压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2 mg/(kg·d)灌胃+饮用1%盐水],高血压螺内酯组[螺内酯组,螺内酯20 mg/(kg·d)灌胃+饮用1%盐水];其余12只进入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自来水灌胃+饮用自来水)。8周后超声检测肾动脉及肾内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阻力指数(RI)和血流速度并比较各组的差异;12周后颈动脉插管法测量血压及病理学方法测定肾内动脉的血管重构指标。结果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均使高血压大鼠的肾动脉RI、肾内动脉RI、血管内膜中膜厚度与管腔内腔的比值(M/L)及肾动脉内中膜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P<0.01~0.05),螺内酯上述作用比培哚普利更明显,螺内酯还能使高血压大鼠内中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虽然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使高血压大鼠肾动脉及肾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肾内动脉面积增加(P<0.01~0.05),螺内酯能更进一步降低肾动脉RI、M/L和内中膜纤维化比率(P<0.01~0.05)。结论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动脉重塑,在改善动脉重塑方面螺内酯效果比培哚普利更明显。
- 何玲万国华李拥军田泽军
- 关键词:肾脏高血压血管重构螺内酯培哚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