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萍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295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295例,按照孕期内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分为三组:HBV-DNA升高组(55例);HBV-DNA下降组(227例);HBV-DNA转阴组(13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 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9%,新生儿免疫失败15例,注射HBIG母亲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1%。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结论孕妇在孕期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可通过孕妇注射HBIG后HBV-DNA的含量变化,筛查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制定阻断方案。
- 于永敏李峰丁金萍
-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丁金萍王桂花
- 关键词:卵巢早衰中西医结合
- 168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研究9年来本院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按每3年为1个时间段,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168例ICP的诊治情况。结果:①ICP发生率由1997~1999年的0.33%上升为2003~2005年的4.16%(P<0.05)。②分娩方式,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ICP发生率增高,血清总胆汁酸辅以肝功能检查使确诊时间缩短,剖宫产是目前终止ICP妊娠的重要手段。
- 丁金萍蒋素玲王桂花
-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率
- 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青海交通医院进行诊治的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相关血清表达指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对疾病相关血清指标表达有控制作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梁晓红丁金萍
-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孕三烯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 剖宫产术中双侧卵巢多囊改变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双侧卵巢多囊改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对策。方法 74例行剖宫产手术中双侧卵巢多囊改变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产妇不进行处理,实验组产妇进行手术切除术,比较两组产妇的疗效。结果两组产妇经治疗后,卵巢均好转。实验组产妇中有6例出现双侧子宫持续性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对照组产妇中,无一例发生双侧子宫持续性疼痛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囊肿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卵巢多囊改变无需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在临床中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发现双侧卵巢多囊改变,可以为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避免产妇进行不必要的手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丁金萍
- 关键词:剖宫产
- 脐血单个核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干预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多份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静脉输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桥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MRI确诊),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脐血MNC组和对照组,急性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慢性期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脐血MNC组在常规治疗或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血MNC手背浅静脉输入,每例输入6次,每次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10~8个,每次间隔1~7 d。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FMA)及日常生活评价(ADL)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脐血MNC组急性期治疗后NFD评分(11.50±2.58)明显低于急性期脐血MNC组治疗前(26.83±5.55,t=6.186,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24.33±5.16,t=5.442,P<0.01),脐血MNC组慢性期治疗后NFD评分(12.41±3.83)明显低于慢性期脐血MNC组治疗前(23.10±4.54,t=10.184,P=0.000)和对照组治疗后(23.09±3.94,t=11.012,P<0.01);脐血MNC组急性期治疗后Fuel-Meyer(上肢22.16±2.63,下肢32.00±5.32)明显低于急性期脐血MNC组治疗前(上肢11.66±2.94,t=-6.505,P<0.01;下肢12.66±3.01,t=-7.5386,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15.00±3.63,t=-3.871,P=0.003;下肢16.83±4.91,t=-5.048,P<0.01),脐血MNC组慢性期治疗后Fuel-Meyer(上肢15.10±2.08,下肢15.03±1.86)明显低于慢性期脐血MNC组治疗前(上肢8.81±2.19,t=-11.748,P<0.01;下肢8.84±2.30,t=-12.619,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9.16±2.60,t=-10.069,P<0.01;下肢9.69±2.98,t=-11.441,P<0.01);脐血MNC组急性期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65.83±7.35)明显低于急性期脐血MNC组治疗前(21.66±5.57,t=-11.916,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42.50±5.20,t=-6.387,P<0.01),脐血MNC组慢性期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63.40±9.19)明显低于慢性期脐血MNC组治疗前(25.20±3.8
- 满勇王飞姬汴生李建斌张大焕马冀周璐李青丁金萍王晓鸣单泓李锦山李新民李金花
-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输注缺血性脑卒中
- 早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早期规范化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60例)和对照组(血糖控制不当,40例),对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发生率分别为6.67%、3.33%,与对照组的27.50%、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剖宫产率(26.67%VS 55.00%)、早产儿发生率(3.33%VS 22.50%)、巨大儿发生率(5.00%VS 2=35.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00%VS 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性治疗,合理控制血糖能有效降低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 高丹蒋素玲丁金萍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 保胎灵胶囊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保胎灵胶囊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口服烯丙雌醇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保胎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于确定妊娠后开始服药,连服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典型表现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血清生殖激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典型表现(如腰酸、下腹坠胀、腹痛、阴道流血等)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孕酮(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E2、β-HCG、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卵巢及子宫动脉的搏动、阻力指数(PI和RI)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盆腔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胎灵胶囊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体内生殖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及子宫动脉血流的高阻状态,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李新新丁金萍
-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雌二醇孕酮T淋巴细胞亚群
- 胎盘早剥87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诊疗的原因与相关因素,改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7例胎盘早剥病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82%,漏诊率24.14%。结论:胎盘早剥应加强孕期保健,尽早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时应注重病史与诱因,及早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提高母儿的生存质量。
- 丁金萍
- 关键词: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率
- 郑州地区长期定居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我国郑州地区长期定居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长期定居84例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少数民族组)、46例汉族宫颈癌患者(汉族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分型及预后等指标差异性。结果 (1)少数民族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汉族组(P<0.05),孕次、初次大于汉族组(P<0.05);(2)少数民族组肌层浸润深度较深、淋巴管及盆腔淋巴结淋巴转移发生率高于汉族组(P<0.05);(3)临床分期少数民族组以Ⅲ~Ⅳ期为主,汉族以Ⅰ~Ⅱ期为主,病理分型少数民族组以腺癌及其他分型为主,汉族组以鳞癌及腺癌为主,组织学分级少数民族组以中分化及低分化为主,汉族以高分化及中分化为主,两组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少数民族组3年生存率为33.87%,低于汉族组(54.76%)(P<0.05)。(5)3年生存率,少数民族组Ⅰ~Ⅱ期为47.50%,Ⅲ~Ⅳ期为9.09%,鳞癌患者为53.33%,腺癌及其他分型为27.66%,组织学分级高分化患者为69.23%,中分化及低分化为24.49%;汉族组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65.63%,Ⅲ~Ⅳ期为20.00%,病理分型鳞癌为68.18%,腺癌及其他分型为40.00%,组织学分级高分化患者为88.24%,中分化及低分化为32.00%;少数民族组、汉族组均为Ⅰ~Ⅱ期较Ⅲ~Ⅳ期、鳞癌较腺癌及其他分型、高分化较中分化及低分化患者预后好(P<0.05)。结论郑州地区长期定居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汉族有所不同,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患病与性生活早、多孕、多产可能有关,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丁金萍蒋素玲于华娜
- 关键词:宫颈癌少数民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