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志刚

作品数:32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 9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政治
  • 7篇主义
  • 6篇社会主义
  • 4篇地缘
  • 4篇地缘经济
  • 3篇政治文明
  • 3篇社会
  • 3篇文化
  • 3篇文明建设
  • 3篇民主
  • 3篇民族
  • 2篇地缘经济学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哲学
  • 2篇政治价值
  • 2篇政治文明建设
  • 2篇政治学
  • 2篇政治哲学
  • 2篇社会主义政治
  • 2篇社会主义政治...

机构

  • 30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省社会科...

作者

  • 30篇丁志刚
  • 4篇邓廷涛
  • 2篇张志军
  • 2篇赵春生
  • 2篇王宗礼
  • 1篇孙继虎
  • 1篇刘瑞兰
  • 1篇韩作珍
  • 1篇郭淑兰
  • 1篇刘海霞

传媒

  • 5篇西北师大学报...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开发研究
  • 2篇政治学研究
  • 2篇人大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国际论坛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东欧中亚市场...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党建研究
  • 1篇内部文稿
  • 1篇发展
  • 1篇大连干部学刊
  • 1篇创新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哲学被引量:1
2002年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 历史,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政治哲学的结晶。中共三代 领导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政治哲学相关问题进行研 究,有助于我们掌握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思想之精髓;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和逻 辑演进;有利于发掘出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内核,明晰我国走向21世纪所依赖的核心 精神资源。
孙继虎丁志刚
关键词:政治哲学中央领导集体中华民族政治道路民族复兴
加入WTO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加入WTO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探讨加入WTO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影响。我们认为 ,讨论入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影响 ,首先要从理论上回答全球化对中国现实政治进程的影响 ,要弄清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价值的总体走向。换言之 ,我国意识形态不能只是被动地面对入世的挑战 ,而应基于中国政治价值定位 ,根据意识形态的功能 ,创造性地面对入世现实。在这一前提下 ,文章分析了入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影响 ,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
丁志刚王宗礼郭淑兰
关键词:政治价值WTO意识形态
论在西部大开发中制定面向亚欧大陆战略的必要性
2001年
丁志刚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
透析村民自治的困局被引量:1
2006年
学术界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的视角对我国村民自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价值不菲,但却都是从村民自治制度内部求解。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组织在运行中没有可供调动和整合的经济资源以及它的性质与功能的蜕变,是造成村民自治陷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对我国现行村民自治与其它自治实践的对比考察,也可以印证这个结论。解决的方案也只能立足这两个原因。
丁志刚邓廷涛
关键词:村民自治村委会自治组织
“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引量:2
2005年
丁志刚
关键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六届四中全会科学论断政治文明
政治价值研究论纲被引量:36
2004年
政治价值问题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政治价值的基本含义,认为政治价值是反映政治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它通过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认同或排拒、支持或反对、构建或废除的政治实践活动体现出来。政治价值具有效用性、多维性、客观性、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文章最后分析了政治价值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功能。
丁志刚
关键词:政治价值政治哲学政治主体政治制度
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9
1999年
丁志刚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三农”问题、农民组织与乡村治理被引量:4
2007年
近年来理论界有学者提出,“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社会没有组织起来,广大农民缺乏自己利益的代言组织,缺乏与政府博弈的能力,他们认为应该重建农会来增强这种能力。但是,通过考察历史上农会的兴起、发展及没落的历程可以发现,历史上农会发生作用是有特定背景的,农会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三农”问题也并非由于农民缺乏组织所致。解决“三农”问题,不能过分地寄希望于建立农会组织,而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制度设计,发挥政府的积极主导作用。
丁志刚邓廷涛
关键词:农会农民乡村治理
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2007年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全球化带来资本、货物、服务、人员在国际范围内的频繁流动,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相互冲突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发展呈现出了融合和冲突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取向,西方文化借助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借以广泛传播,处于全球化劣势中的后发展国家在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有益成分的同时,又面临着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独立性的任务。
丁志刚赵春生
关键词:文化融合文化冲突
论法治的社会支撑系统
2000年
法治社会的建立不是一个纯法律过程,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内的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首先,经济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建立产权明晰、切实保障财产所有权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政治方面,法治社会要求推行宪政民主,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同时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后,文化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培育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文化。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形成法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支撑系统。
丁志刚
关键词:法治宪政文化系统依法治国宪政民主产权制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