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先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瘢痕
  • 3篇凋亡
  • 3篇增生
  • 3篇增生性瘢痕
  • 3篇瘢痕疙瘩
  • 3篇纤维细胞
  • 3篇TRADD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性瘢痕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鱼尾纹
  • 2篇整形外科
  • 2篇受体
  • 2篇受体介导
  • 2篇瘢痕成纤维细...
  • 2篇瘢痕疙瘩成纤...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介导

机构

  • 13篇江苏大学附属...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8篇丁先超
  • 9篇严志新
  • 4篇王丹茹
  • 4篇钱云良
  • 3篇刘昌
  • 3篇陈曦
  • 2篇孙艳
  • 2篇张余光
  • 2篇邰宁正
  • 2篇田永静
  • 2篇石磊
  • 1篇沈峻
  • 1篇孙炳伟
  • 1篇段秀杰
  • 1篇张强
  • 1篇王怡
  • 1篇孙艳
  • 1篇刘昌
  • 1篇邢虎

传媒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省第十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ADD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和收缩特性的调控研究
研究目的: 病理性瘢痕是目前整形外科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瘢痕疙瘩,临床表现为过度生长,超出原伤口界限,呈“蟹足样”浸润生长,侵犯临近组织,自始至终难以愈合,且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无论在功能上...
丁先超
关键词:TRADD病理性瘢痕整形外科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指动脉皮瓣在手指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指动脉皮瓣在手指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从2007年7月-2008年5月,应用不同类型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外伤性缺损病例35指。 结果:35例皮瓣期成活,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
邰宁正沈峻丁先超石磊孙炳伟
关键词:手指外伤组织缺损指动脉皮瓣
文献传递
一种复方鼻喷镇痛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鼻喷镇痛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组份计,他包括包括盐酸右美托咪定0.2~0.4mg,酒石酸布托啡诺50~100mg,生理盐水10,并依次加入防腐剂,抗氧化剂,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pH调节为5.5...
丁先超
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医院感染情况、性别、年龄等资料,并根据医院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2例烧伤患者共105例检出病原菌,菌株数共34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4株(70.32%)、革兰氏阳性菌102株(29.39%)、真菌1株(0.29%),标本来源于创面分泌物122株(35.16%)、痰液99株(28.53%)、全血63株(18.16%)、深静脉置管46株(13.26%)、尿液8株(2.31%)、其他9株(2.59%);结合临床表现判定其中60例为医院感染,设为感染组,余45例判定为定植菌或污染菌,与7例未检出病原菌者共同设为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30 d、高水平烧伤指数、使用呼吸机是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3.502~38.874、1.006~1.072、1.593~25.530,P<0.001、P=0.022、P=0.009)。结论烧伤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且住院时间、烧伤指数、呼吸机使用情况是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孙艳严志新段秀杰丁先超
关键词:烧伤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眉下切口在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上二睑皮肤松弛、臃肿、外眼角下垂及鱼尾纹增多,影响外貌.是面部衰老的重要特征.也是很多美容就医者认为最需要美容矫治的部位。至今,有数种方法用于矫正上睑皮肤松弛,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有的方法创伤大、恢复慢.容貌改变较大,受术者往往难以接受;
严志新刘昌孙艳丁先超
关键词:眉下切口面部衰老鱼尾纹受术者
老年住院患者血培养细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中送检10000例的血培养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细菌种类、科室分布,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0000份老年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3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2株占58.33%;革兰阳性菌125株占40.07%;真菌5株占1.60%,排名前五的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血培养阳性菌株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107株,34.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复合酶抑制剂耐药率>75%,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1.18%(7/17)。结论该院老年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
孙艳邢虎单琼丁先超陈曦严志新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改良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移位固定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整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移位固定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矫正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睑袋合并泪沟畸形就医者30例,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5~32岁,平均29岁。采用针式电刀经结膜入路打开眶隔,暴露眶隔内脂肪团;用蚊式血管钳钝性离断泪槽韧带,通过6-0双针缝线,分别缝合脂肪,出皮肤固定于泪沟区。结果:30例就医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一期愈合。下睑袋和泪沟得到明显改善,下眼睑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通过针式电刀切开结膜行睑袋合并泪沟畸形矫正,术中出血少,通过双针线两个针头同时从眶隔中缝挂脂肪经皮下穿出固定,能够大大节约手术时长,并且脂肪移位固定良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施道明丁先超严志新张强
关键词:结膜入路睑袋
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病理性瘢痕关系的研究进展
瘢痕是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但创面的过度修复会形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造成局部畸形或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现,细胞凋亡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早期研究认为
丁先超王丹茹钱云良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死亡受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受体介导
文献传递
一种可调节的整形外科用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整形外科用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其包括U型框架,U型框架开口处内侧固定连接有标尺,U型框架远离其开口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贯穿U型框架,螺杆远离U型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标尺上滑动连接有两组...
丁先超蔡洪华徐硕严志新
文献传递
TRADD基因外显子的拼接及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2008年
目的构建含有人TRADD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人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得到cDNA。按照TRADD基因4个外显子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得到4个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对4个外显子进行基因拼接,得到全长的TRADD片段。利用AdEasy系统构建TRADD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转染成纤维细胞。结果拼接成功939kb的TRADD基因,行PCR扩增重组腺病毒中TRADD基因,在略小于1000kb处见到明显的TRADD条带。结论构建成功的含有TRADD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可用于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用于检测TRADD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丁先超田永静王丹茹张余光钱云良
关键词:克隆基因拼接腺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