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清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高程梯度性质和算法不确定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高程梯度指高程在平面坐标中x和y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率。在坡度算法θ=(p2+q2)/2中分别用p和q表示,因为高程梯度p和q算法的不同而衍生出多种坡度算法,因此对p,q算法性质和精度的研究是坡度算法精度评价的基础。选取陕西省绥德县、秦岭、黑龙江省拜泉县的三个样区,基于7种不同算法计算了高程梯度(p和q),并对其统计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p和q相互关系、算法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p和q均值为零,相互独立,方差相等,呈正态分布;(2)各种算法均能表现局地结构和样区之间的差异;(3)从算法稳定性、精度等方面看,Evans-Young算法,特别是经过Shary改进的Evans-Young算法的效果最佳。
- 朱奇峰杨勤科龙永清王春梅庞国伟师动
- 关键词:统计分布
- 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分类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2
- 2022年
-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尺度上探讨了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的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划分为3种群丛类型,即Ⅰ)狼毒+紫花针茅+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群丛;Ⅱ)狼毒+紫花针茅+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群丛;Ⅲ)紫花针茅+草玉梅+狼毒+早熟禾群丛。2)RDA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是影响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土壤养分对于狼毒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度高的狼毒群丛对低磷、低钾的土壤环境更敏感。3)随着入侵程度加重,狼毒群丛Ⅲ、Ⅱ、Ⅰ的物种优势度发生明显更替,禾本科植物(早熟禾、紫花针茅)重要值减小(4.10、3.12、2.10),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花苜蓿)重要值先增后减(0.28、0.57、0.25),莎草科植物(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重要值增加(0.23、1.18、2.19)、毒杂草(狼毒、草玉梅、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青海刺参等)重要值明显上升(6.10、5.14、10.08),群落Ⅰ和Ⅱ中狼毒替代紫花针茅成为最重要的建群种,狼毒覆盖度呈规律地梯度增加(5.5%、11.0%、29.7%)。本研究反映了狼毒型退化草甸逆向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成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可为草地资源管理、退化草甸修复及狼毒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 刘咏梅董幸枝龙永清龙永清王雷朱志梅赵樊王雷
- 关键词:狼毒双向指示种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
- 基于对象的地理信息元数据研究
- 本文以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模型为基础,建立地理信息元数据模型,首次将地理实体符号元数据与空间数据元数据一起纳入到地理信息元数据体系下,把符号元数据作为元数据体系的一个方面加以研究。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模型以地理空间实体为对象...
- 龙永清
- 关键词:地理信息元数据
- 文献传递
- 基于无人机航摄的坡形对浅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探究坡形对浅沟发育的影响,以陕西省靖边县狼儿子沟无人机航摄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得到浅沟(指瓦背状地形底部)225条,统计了浅沟条数、浅沟长度、沟头到分水岭的距离及浅沟密度等指标。利用浅沟地形分水线上的高程点进行插值得到原始坡面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以此DEM提取地形曲率以表征坡形,进而分析坡形与浅沟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浅沟地形分水线上的高程点插值后的DEM对浅沟进行了综合,能较好地表达浅沟发育之前原始坡面的地形特征。(2)从单一坡形来看,横向凹形坡的浅沟密度最大,纵向凹形坡的浅沟沟头到分水岭的平均距离最大;纵向凸形坡的浅沟条数以及浅沟平均长度均最大;从组合坡形来看,双凸形坡和凸凹形坡上的浅沟平均长度与沟头到分水岭的平均距离均大于双凸形坡和凹凸形坡。双凹形坡的浅沟长度与双凸形坡和凸凹形坡的浅沟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凹凸形坡的浅沟长度与双凸形坡和凸凹形坡的浅沟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凹凸形坡的浅沟沟头到分水岭的距离与凸凹形坡的浅沟沟头到分水岭的距离具有显著性差异(p<0.1)。(3)不同形态坡面浅沟发育的地形曲率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 王海于庞国伟王春梅王春梅龙永清
- 关键词:无人机黄土高原
- 基于不同方向参考系DEM提取坡度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坡度指标通常基于DEM数据以固定算法直接提取。坡度误差主要来源于算法模型误差和数据误差等,很少顾及在建立DEM时空间参考系方向的变化引起的坡度差异。本文以数学高斯曲面为基准,通过改变参考系X、Y轴方向,对不同参考系下的DEM数据以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坡度算法提取坡度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1.空间参考系方向变化对坡度差异的影响与地表剖面曲率有关,在山顶、谷底以及鞍部等坡度变化较为明显的地形区域,较为显著,两者成一定的正相关,而且与坡向变化率也存在相关关系。2.坡度、坡向差异随着空间参考系方向变化呈现周期性,周期为90°,近似按正弦(y=a·sin(1/2kπ+φ)φ∈[0,π/2])规律变化,在45°处达到峰值,而在0°与90°附近,6°范围内平均差异变化较为平缓,但与正弦曲线偏离较大,且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降低,参考系方向引起的坡度、坡向差异有增加的趋势。实验表明在研究区建立独立参考系时应顺应平均坡向原则,以减小参考系方向对坡度、坡向的影响。
- 龙永清张旭董梦洁许存玲
- 关键词:DEM坡度
- DEM分辨率对坡度算法选择影响的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坡度是重要的地表形态要素,DEM的分辨率对坡度计算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研究DEM分辨率对坡度最优算法选择的影响,对坡度精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地形复杂的绥德和地形简单的拜泉两个样区,生成10~200m一系列分辨率的DEM,通过对比坡度计算的误差、坡度的信息熵和坡度衰减,分析Horn(H)算法、Zevenbergen(Z)算法、Evans-Young(EY)算法、Sobel(Sb)算法和Sharpnack(Sp)算法这五种坡度算法随DEM分辨率变化的表现,认识理解分辨率对坡度算法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误差结果,各种分辨率下EY算法均为最优;根据信息熵和坡度衰减(平均值、标准差)结果,各种分辨率下H算法均为最优;(2)DEM分辨率对算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坡度计算结果的差异程度上。在高分辨率时,不同算法得到的坡度结果差异不大;而在低分辨率时坡度结果的差异很大,宜使用推荐的算法;(3)随DEM分辨率降低,五种算法得到的坡度均发生衰减,但衰减程度不同,其中H算法衰减最小。(4)在实际坡度计算时,若重点关注坡度的精度,则优先考虑选用EY算法;若重点关注低分辨率情形下坡度的衰减,则优先考虑选用H算法。研究结果对不同分辨率下坡度算法选择和坡度精度评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还为地学模型提供了更精确的坡度数据。
- 师动朱奇峰杨勤科龙永清
- 关键词:坡度DEM分辨率
- 一种用于沟道侵蚀过程监测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沟道侵蚀过程监测的装置、系统及方法,其装置包括插杆、支架、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微处理器等,其系统包括若干个所述装置,各装置按多行多列均匀的插入沟道内的土壤中,多行装置和多列装置纵横交织将沟道内部的表面划分...
- 王春梅杨勤科庞国伟龙永清王雷
- 文献传递
- 重采样方法对DEM数据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针对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利用重采样方法得到的DEM数据精度,旨在分析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对所获得的DEM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数据误差的角度,以陕西省绥德县窑家湾沟流域的以全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DEM数据为基准,计算并比较利用重采样方法得到的DEM的数据误差。[结果]无论采用何种重采样方法,得到DEM数据质量均未得到提高,其高程误差的空间分布与重采样方法相关,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误差较大;中误差的大小则取决于重采样方法与原始格网尺寸。[结论]最近邻法得到的重采样DEM数据的中误差最高,三次立方卷积法的最小,双线性内插法则略高于三次立方卷积法。
- 王雷龙永清杨勤科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重采样中误差
- 在GIS实验教学中引入思政教学元素的实践——黄土高原水土保持GIS思政实验案例库建设被引量:3
- 2021年
-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西北大学GIS专业基本情况,以GIS专业实验教学为载体,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这一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到GIS专业教学中去,建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GIS实验案例库.通过该案例库在教学中的应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GIS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目的,为GIS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王雷龙永清庞国伟王春梅刘建红杨勤科张世强
-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 近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1968年、2004年和2018年3期高分遥感影像,以王茂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提取了3个时间点的沟沿线、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和LS因子,对近50年侵蚀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用遥感方法采集的信息,可基本满足侵蚀沟中长期变化分析;(2)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一直处于变化中,时间上变化速度逐渐减缓,前期和后期沟头年均前进速率分别为0.30,0.27m/a,沟壁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0.009,0.004 m/a;空间上2个时期年均侵蚀沟变化密度大于200 m/(km^2·a)的值分别占比26.89%,7.07%,且多分布在流域中下游;(3)1968—2004年侵蚀沟变化主要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的影响,2005—2018年,侵蚀沟变化主要受到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有助于量化分析多年治理过程中侵蚀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侵蚀沟治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 杨力华庞国伟杨勤科杨勤科王雷龙永清王雷
- 关键词:沟沿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