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宁钦 作品数:17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16层螺旋CT体积测量评估肝硬化肝叶大小的价值 被引量:40 2006年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对肝叶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硬化肝脏体积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8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0例,C级11例以及20例正常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测量肝脏左外叶、方叶、右叶以及尾叶的体积,计算全肝的体积以及各个肝叶占全肝的百分比。结果正常组肝脏的大小为(1230.74±221.78)cm3,左外叶、方叶、右叶和尾叶的大小及其占全肝的百分比分别为(186.08±51.03)cm3,(223.62±46.80)cm3,(782.87±163.29)cm3,(38.15±2.99)cm3;(15.08±3.14)%,(18.29±2.99)%,(64.43±4.28)%,(3.18±0.83)%。除尾叶外,肝硬化组与正常组各个肝叶的体积大小和/或肝叶占全肝的百分比都有统计学差异。Child-PughA、B、C级肝硬化各肝叶大小的变化表现为右叶和方叶逐级缩小,左外叶逐级增大,而尾叶变化不大,全肝体积缩小。结论16层螺旋CT能准确地测量肝脏及各肝叶的体积,肝硬化肝脏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廖锦元 黄仲奎 龙莉玲 黎宁钦关键词:肝硬化 体积测量 CHILD-PUGH分级 16层螺旋 小型猪肝纤维化模型制备及MSCTP研究 研究目的:建立小型猪肝纤维化模型,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动态研究不同病理时期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获得肝纤维化小型猪门脉自由压力与肝脏灌注指数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式,无创性进行肝纤维化的MSCTP诊断。结论:1.改良... 黎宁钦关键词:肝纤维化 灌注成像 肝功能 肝脏血流量 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3年 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是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直肠癌EMVI阳性患者发生早期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与总生存时间。治疗前准确评估EMVI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病理学检查是直肠癌EMVI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一定的有创性、滞后性。近年来,影像学在直肠癌EMVI诊断领域备受关注。影像学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检查方式,为疗前精准诊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对直肠癌EMVI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参考。 黎宁钦关键词:直肠癌 影像学检查 小型猪肝硬化模型不同病理阶段肝脏CT值变化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制备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肝脏CT 值变化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同种系巴马小型猪50 头(实验组40 头,对照组10 头),雌雄不限,4 月龄,体重15-20kg.实验组予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喂养,... 黎宁钦 廖锦元 黄仲奎高分辨率MRI显示直肠周围筋膜结构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直肠周围筋膜高分辨率MRI成像表现。方法对50名正常志愿者行盆腔MRI常规T1WI、T2WI及高分辨率T2WI扫描,观察直肠周围筋膜结构,比较各序列对直肠周围筋膜的显示情况。结果高分辨率T2WI序列对前、后、左、右方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98%、100%、94%、90%;对Denonvilliers筋膜、骶前筋膜及腹膜返折显示率分别为58%、54%、70%。高分辨率T2WI对前、左、右方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及腹膜返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盆腔常规T1WI、T2WI(P均<0.05);对后方直肠系膜筋膜、骶前筋膜显示率略高于常规T1WI、T2W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分辨率T2WI显示直肠周围筋膜结构优于盆腔常规MRI序列。 王铮 黄仲奎 廖锦元 黎宁钦关键词:直肠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终末期肝病肝功能储备的实验动物模型影像学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黄仲奎 龙莉玲 陆力坚 丁可 江建宁 黎宁钦 廖锦元 苏智雄 李文美 林盛才 秦宇红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课题背景:中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特别是乙型肝炎,每年有50万〜100万新发病例,乙肝病毒的现症患者有1亿以上、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约1000万。慢性乙型肝炎往往能导致慢...关键词:关键词:肝病 肝纤维化CT灌注成像评价肝功能储备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家兔肝纤维化制备过程中CT灌注参数评价肝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限,3-4个月龄,体重2.5 -3.0 kg,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造模,于造模的0、4、8、12、16、20周随机取8只兔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行CT灌注成像及吲哚氰绿排泄试验(R15ICG)、肝组织病理检查.统计学分析不同病理级别下肝功能生化指标、CT灌注参数与R15ICG的相关性.结果 (1)实验兔死亡5只,获得肝纤维化S0、S1、S2、S3及S4分别为10、9、9、8、7只.(2)从S0到S4期,R15ICG逐渐升高(5.31±2.71)%、(12.73±7.87)%、(19.85±12.64)%、(23.13±11.39)%、(31.59 ±23.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R15ICG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呈正相关(r =0.774、0.696、0.769、0.667、0.638),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782);多元回归逐步剔除法分析,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值为影响R15ICG的显著变量(P<0.05).结论 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成功制备兔肝纤维化模型,R15ICG与肝纤维化肝功能呈线性相关关系,CT灌注参数BF、HAF值为影响肝功能储备R15ICG的显著性指标. 廖锦元 黎宁钦 苏文关键词:肝纤维化 CT灌注成像 肝功能储备 小型猪肝硬化模型不同病理阶段门静脉自由压的变化 2014年 目的 观察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制备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门静脉自由压的变化.方法 同种系巴马小型猪50头(实验组40头,对照组10头),雌雄不限,4个月龄,体质量15-20 kg.实验组予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喂养,正常组予饲料及清水喂养.于造模的0、4、8、12、16、20、24周末开腹行肝组织活检、测量门静脉自由压;统计学分析肝硬化制模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门静脉自由压的变化.结果 24周末,正常对照组获得数据S0期70例次;实验组获得数据So期47例次,轻度肝纤维化(S1+S2期)82例次,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62例次,肝硬化共39例次.正常组、轻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门静脉自由压分别为(4.61±0.84)、(7.74±1.94)、(12.79±4.00)、(17.03±3.41) mmHg(1 mmHg =0.133 kPa),从正常组到肝硬化组,压力的变化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肝硬化组的压力达最高(P<0.01).结论 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小型猪肝硬化模型,肝纤维化不同阶段门静脉自由压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廖锦元 黄仲奎 黎宁钦 胡明 李佳梅关键词:小型猪 肝硬化 门静脉压 小型猪脂肪肝模型肝脏血流灌注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探讨小型猪脂肪肝模型血流灌注状况。材料与方法实验组10头小型猪制备脂肪肝模型,同时设立3头小型猪为正常对照组。在0周、4周末、8周末分别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和肝穿刺病理活检,计算各项灌注参数。结果实验组4周末出现脂肪性肝炎、8周末出现脂肪性纤维化,对照组正常无脂肪肝。0周、4周末、8周末实验组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HBF)均逐渐下降,分别为(28.00±11.42)、(19.30±9.12)、(17.52±16.29)ml.min-1.100ml-1,(79.58±21.78)、(41.87±28.41)、(22.84±13.44)ml.min-1.100ml-1,(107.58±25.70)、(61.17±31.87)、(40.37±17.19)ml.min-1.100ml-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上升(26.76±9.01),(38.24±21.85),(43.52±24.4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周、4周末、8周末HAP、PVP、THBF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1.30±15.01)、(27.19±11.60)、(21.33±8.57)ml.min-1.100ml-1,(91.68±25.67)、(69.02±21.21)、(81.90±14.60)ml.min-1.100ml-1,(122.98±33.97)、(96.21±24.00)、(108.23±13.48)ml.min-1.100ml-1,(26.21±9.01)、(28.91±9.56)、(24.88±8.21)%。同期对比,除0周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以测量脂肪肝的血流灌注参数,与正常时期相比,小型猪脂肪肝的血流灌注参数发生了变化。 黎宁钦 黄仲奎 龙莉玲 廖锦元 黄军祯 冯震博关键词:脂肪肝 灌注成像 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MSCT多期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表现与手术病理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肝脏UESL6例的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54岁。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形态学表现及强化方式,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例病灶单发,3例位于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右叶及左内叶;2例为多发病灶,1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右叶及左外叶。1例肿块肝内生长,包膜完整;其余5例不同程度向周围浸润性生长。CT平扫呈囊实性低密度肿块,2例伴出血呈混杂密度,1例灶周见钙化结节。动态增强多期扫描,静脉期强化达峰值3例;平衡期强化达峰值3例,瘤内可见多发病理血管,坏死区始终未见明显强化。镜下病理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原始胚胎性间叶细胞组成,组织成分多样且各成分比例不等,有3例横纹肌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较多,另3例以血管瘤样及成纤维细胞多见,部分区域可见致密多核瘤巨细胞。结论:UESL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有较高的一致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黎宁钦 黄仲奎 廖锦元关键词:肝脏 病理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