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 作品数:30 被引量:79 H指数:4 供职机构: 荆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生物学 更多>>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RNA干扰靶位的筛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RNA干扰靶位。方法根据大鼠CTGF和TIMP-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个RNA干扰候选靶位,化学合成双链RNA(dsRNA),各自转染或不同组合后转染经TGF-β1刺激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48h后抽提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并计算CTGF和TIMP-1、Ⅰ型前胶原(procol-α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抑制率,采用RIA法检测HSC培养上清液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在进行单独针对CTGF基因干扰时,CTGF-3组对CTGF mRNA及其下游产物Procol-α1 mRNA的转录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分别达68.09%与65.03%),在单独针对TIMP-1基因干扰时,TIMP-1-3组对TIMP-1 mRNA及其下游产物Procol-α1 mRNA的转录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分别达68.55%与62.84%);在联合干扰时,CTGF-3/TIMP-1-3组联合对CTGF mRNA和TIMP-1 mRNA的抑制最强(抑制率分别达76.60%与79.03%),而以CTGF-2/TIMP-1-3组联合对Procol-α1 mRNA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85.79%)。结论成功筛选出针对CTGF和TIMP-1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联合干扰较单独干扰效果更强。 蒋玉凤 黄飞 张建军 刘加群 孙华丽关键词:肝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肝星状细胞 RNA干扰 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凋亡分子表达量与肝功能、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凋亡分子表达量与肝功能、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为乙型肝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的CHB组,同期体检的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测定凋亡分子FAS、FASL、CASP3、CASP8、CASP9的表达量,采集血清并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TBIL以及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6、IL-10、IL-17。结果:CHB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CASP3、CASP8、CASP9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B组患者血清中ALT、AST、γ-GT、TBIL、TNF-α、IL-6、IL-10、IL-17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CASP3、CASP8、CASP9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AS/FASL凋亡通路过度激活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黄飞关键词:免疫应答 凋亡 死亡受体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队列研究方法,将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三组,替比夫定(LDT)组32例,拉米夫定(LAM)组31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PT)、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LDT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HBV DNA转阴率优于LA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和48周LDT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改善,Child-Pugh计分下降,在24和48周,LDT组和LAM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T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 赵文莉 王保春 黄飞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拉米夫定 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α-干扰素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α-干扰素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期间诊治的100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在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治疗12、24周后抽血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包括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炎性小体3(pyrin containing 3 gene,NLPR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 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CRP(C-reaction protein)。治疗12周后,根据ALT、HBV DNA判定应答情况,分析有应答组患者和无应答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2周后,100例乙肝患者中完全应答30人,部分应答34人,无应答组36人:免疫应答组(n=64,包括完全应答、部分应答者)及无应答组(n=36)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应答组患者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2周和24周后患者血清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CRP、IL1α、IL1β、IL2、IL6、TGF-β、NLPR3、NF-κB、MCP-1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因子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水平与α-干扰素抗病毒应答有密切关系。 黄飞 胡勤明 贺新翔 刘文俊 杨忠民关键词:慢性乙肝 Α-干扰素 抗病毒应答 白细胞介素 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对不同基因分型及基因突变的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对不同基因乙型肝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31例乙型肝炎患者行基因分型和基因突变检测,根据用药分为干扰素组(n=216)和核苷类组(n=21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效果及治疗应答率的差异。结果:HBV-B型者292例(67.75%),HBV-C型者139例(32.25%);原发性耐药基因突变患者13例,继发性耐药基因位点突变63例。治疗48周后,核苷类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高于干扰素组(P<0.01),HBe Ag转阴率、HBe Ag转换率低于干扰素组(均P<0.05);核苷类组中HBV-B与HBV-C型患者的治疗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突变、继发性突变和未突变患者之间治疗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组中HBV-B患者治疗应答率明显高于HBV-C患者(P<0.05);在原发性突变、继发性突变和未突变患者之间治疗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乙型肝炎需要根据患者基因分型和基因突变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同时还要对耐药基因进行监测,当出现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时要尽快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黄飞 胡勤明 贺新祥关键词:乙型肝炎 干扰素 核苷类药物 基因分型 基因突变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进展程度与肺功能、VEGF及炎性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病情进展程度与肺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炎性因子IL-4、IL-10、IFN-γ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本院2006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根据病情进展程度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对比不同病情患儿的HRCT(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肺功能、VEGF表达、IL-4、IL-10、IFN-γ三项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性,并分析肺功能与VEGF、IL-4、IL-10、IFN-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支气管扩张率为71.88%,轻度组支气管扩张率为47.3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吸气呼气时间比(Ti/Te)、达峰值容积比(VPTEF/VE)、呼吸阻力(Rrs)具有统计学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达峰时间比(t PTEF/t E)、中期流速比(TEF50/TIF50)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VEGF表达水平、IL-4表达水平以及IFN-γ表达水平与轻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0.01;VEGF与肺功能指标Rrs呈负相关r<0,但不具有显著性,P>0.05;VEGF与肺功能指标Ti/Te、VPTEF/VE、tPTEF/tE、TEF50/TIF50具有正相关性00.05;IL-4与肺功能指标Ti/Te、VPTEF/VE、tPTEF/tE、TEF50/TIF50呈负相关性r<0,其中Ti/Te无负相关显著性P>0.05;炎性因子IFN-γ与肺功能指标Ti/Te、VPTEF/VE、tPTEF/tE、TEF50/TIF50呈显著正相关性,00.05。结论轻度BO患儿肺功能明显优于重度BO患儿,BO患儿的肺功能随病情进展而变化,并与VEGF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陈永英 胡鹏飞 董启忠 郭四红 张坤雄 黄飞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肺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性因子 不同增敏药物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增敏药物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符合放疗指征的癌症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放疗组、增敏1组、增敏2组及增敏3组,每组各30例,放疗组行常规放射治疗,增敏1组在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硝基咪唑类药物,增敏2组在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环氧化酶2型抑制类药物,增敏3组在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HIF1型抑制类药物。评估各组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增敏3组临床治愈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93.33%;增敏2组临床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3.33%;增敏1组临床治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80.00%;放疗组临床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60.00%;各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敏3组临床疗效优于放疗组与增敏2组(P<0.01),增敏1组临床疗效优于放疗组(P<0.05)。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增敏1组、增敏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敏2组一般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放疗组(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CRP和CE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敏3组CRP和CEA表达水平最低,放疗组显著高于各增敏组(P<0.01),增敏2组明显高于增敏3组(P<0.05)。随访1年后,各组QLQ-C3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敏各组QLQ-C30评分显著高于放疗组(P<0.01),增敏2组明显低于增敏3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增敏药物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 王正安 刘燕青 黄飞 胡鹏飞关键词:放疗 增敏药物 C反应蛋白 肿瘤标志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RNA干扰靶位的筛选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筛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RNA干扰靶位,从而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阻断纤维化进程。方法针对TIMP-1基因,设计3个RNA干扰候选靶位,化学合成双链RNA(dsRNA),分别转染经TGF-β1刺激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48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TIMP-1、前胶原-α1(procol-α1)mRNA相对表达量,计算抑制率;并取上清液检测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对TIMP-1基因的3个靶位,dsRNA都能不同程度抑制TIMP-1基因表达(TIMP-1 mRNA相对表达抑制率在3个靶位分别为26.61%、17.42%和68.55%),其下游Procol-α1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抑制率在3个靶位分别为6.01%、6.57%和62.84%);肝纤维化指标Ⅲ型胶原(Co1-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的表达也降低,而且针对第3靶位时降低最明显。结论针对TIMP-1基因第3靶位的dsRNA,即"TIMP-1-3组"对TIMP-1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成功筛选出TIMP-1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为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打了基础。 赖辉 黄飞 向光明 陈涛 侯莉 张建军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肝星状细胞 RNA干扰 肝纤维化 颈动脉彩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5—2014-05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不同年龄段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统计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分别占38.92%、32.10%,颈动脉狭窄占2.84%;60~85岁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构成比高于50~59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85岁组颈动脉狭窄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1)。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及并发症种类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史、并发症种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形成对其的影响作用最大(OR=0.686,95%CI:0.565~0.698,P〈0.05)。结论年龄、吸烟饮酒史、并发症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飞 龚兰关键词: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内小占位性病灶超声造影诊断效果的ROC曲线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内小占位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肝内小占位性病灶患者,行超声造影,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评价,采用ROC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患者的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上下升支斜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患者(P<0.05);ROC曲线AUC从小到大依次为上升支斜率、增强强度指数、下升支斜率、峰值强度,与参考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是一种可靠的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上小肝癌的正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黄飞 龚兰关键词:超声造影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