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明
- 作品数:56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明代地方官考满制度被引量:1
- 2022年
- 历经调整与变更,明代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格的地方官考满制度。地方官员围绕“六事”施政,也围绕“六事”三年一考核。由于在具体施政过程中侧重点不尽相同,明廷不同时期的考满政策导向也有所差别。明中期以后,赋税考成与有无奖荐决定着任满官是否具备申请考满给由的资格。在考核时,布、按二司首领官、佐官、属官由正官考核,府州县正官按行政单位从低到高逐级考核,同时接受巡差御史、守备乃至部寺差官考核,再由抚按官覆考,一一填注考语;在完成地方层面考核与覆考后,考满官领凭或差人赍缴赴部考核,吏部引奏给由,决定黜陟复降,方完成一次考满。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代地方官
- 刘瑾创罚米法小考被引量:1
- 2006年
- 长期以来,明史研究者主要依据《明通鉴》所载,认为刘瑾于正德三年八月创罚米法。然稽之明清大量文献对此事的记载,与夏氏所载多有不合。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相关史料的爬梳分析,认为罚米法并非刘瑾于正德三年八月创设,而是刘瑾曲用、滥用了明代固有的赎刑制度中的“罚米赎罪条例”。
- 黄阿明
- 明初苏州知府任职情况考察:1367—1435
- 2013年
- 明初70年时间里苏州前后有过43位知府,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籍贯来源、入仕途径、任期长短以及治绩和结局等情况的细致考察,可以发现明初苏州知府来自南方省份的比例要远远高过北方省份,他们通过不同的入仕途径辗转出任苏州知府,但是往往任期过短,更代频繁,大多数人仕途命运并不完满,显示出苏州知府似乎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职务。这种情况的存在与明初国家典章制度处于创建阶段这一事实有着密切关系,不少制度出现反复,创设的新制度需要调适,从而使得明朝的创建阶段具有试验色彩,在这一情景下,明初苏州知府的任职情况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痕迹和特征。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初知府任职
- 明代前期的救钞运动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明代前期国家出于财政需求,大肆印钞,以致大明宝钞一路恶性贬值。永乐以降国家开始寻求挽救宝钞的措施,开展大规模的救钞运动。救钞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永乐、洪熙时期为第一阶段,宣德时期为第二阶段。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救钞运动主要是围绕着增税扩税课钞这一核心主旨展开的。以此救钞,利弊相随,在疏通钞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在宝钞退出流通后因救钞而增置的各色商税杂课并未随之取消,而是演变成明朝的固定课税名目,成为赋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增税扩税这一做法开明代财政领域中一种惯常做法的先例,具有示范性意义。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代前期增税
- 被遗忘的明代户部尚书韩士英
- 2019年
- 明朝嘉靖年间,四川韩士英官至正二品户部尚书,但清修三部明史均未给韩士英立传。查万斯同《明史》列传部分,存有对韩士英的相关记载,然而至王鸿绪《明史稿》与张廷玉《明史》,列传部分有关韩士英的记载经删改而消失。正史外之诸书对韩士英的记载简略缺漏,根据《明实录》及相关文献,韩士英生平与仕途得以复原,韩士英罢官的真正原因是意外涉入党争、成为党争牺牲品。
- 徐艳黄阿明
- 关键词:户部尚书党争明史
- 万历三十八年“郑继芳私书”与辛亥党争被引量:1
- 2021年
- 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间,一份托名浙江巡按御史郑继芳所作的"私书"于京中广为流传。该"私书"主旨是利用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欲去福清必先去富平耀州","斩断秦脉"。该"私书"被以浙党、宣党为主体的非东林党人利用,成为辛亥京察前后东林党与非东林党党争的重要话题,聚讼纷嚣。最后,主持京察大计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出面澄清"私书"一事的根源,但终究不知造自何人之手,"私书"事件不了了之。然而在"私书"事发后的党争过程中,"私书"欲驱逐之东林党人相继去位,最终实现了"私书"制造者所欲达到之初衷和目标。"郑继芳私书"事件,为明末党争借助京察来打击、排挤异己党派势力提供了有力例证。
- 黄阿明
- 明代货币比价变动与套利经济被引量:2
- 2010年
- 多种货币形态共存,货币之间必然存在比价与变动,这是经济社会中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明代货币白银化进程中,货币比价变动对社会经济、国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政治权力下衍生出来的套利经济一定程度地人为破坏了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软环境。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代套利政治权力
- 特殊的贱民——明代海户浅探被引量:3
- 2006年
- 海户是明代京师皇家苑囿南海子内一种特殊户民。永乐初,海户是由京师附近和山西等地的编户齐民充当;随着社会上自宫人数急遽膨胀,明代最高统治者不得不把收录来的净身人发往南海子充当海户,从而使得南海子海户的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经济上,海户享有一定的赋役优免特权,但是待遇和社会地位极低,仍属于贱民阶层中的一种。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代贱民
- 明代年例银制度形成探论被引量:5
- 2015年
- 明代年例银制度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一项军事供给制度。宣德十年(1435)首先出现京运银,历经景泰、天顺时期,京运银两中有一笔银两开始向"岁例"发生制度性转变的趋势;成化、弘治之际,"常数"、"岁运"、"岁例"、"年例"、"年例银"等名称的出现是这笔京运银两制度化发展的结果,标志着明代年例银制度的初步形成;嘉靖十六年(1537)年例银一年一发的规定以及年例银会计预算制的出现,意味着明代年例银制度的完全确立。年例银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改变了明代国家的军事供给体制,是明代军事财政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代会计
- 制外之例:明代免觐考察制度
- 2021年
- 明初国家创设朝觐考察制度时,除云南布政司外各省直地方官员必须三年一次朝觐考察。然而明朝进入中期以后,社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不断深化,国家对社会控制松懈。同时,由于水旱灾伤频发,地方事故窃发,兵荒相交等错综复杂因素并存,朝觐考察制度运行发生"越轨"和失范,地方官员奏免朝觐现象渐多,降至成化、嘉靖时期达到顶峰。免觐考察,从特例到普遍、从事实到惯例,自下而上形成一套奏请程序,在既定朝觐考察之外又演变出一套免觐考察制度,构成朝觐考察制度不可分割的部分。免觐考察的大量存在,显著降低了朝觐考察制度的功能与作用,违悖了明初朝觐考察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本意。
- 黄阿明
- 关键词:明代地方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