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虹
- 作品数:27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门诊静脉输注药物专项治理前后处方情况分析
- 目的:了解我院开展门诊静脉输注药物专项治理的效果。方法:采用Excel2010对我院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的门诊静脉输注处方所占比例、处方科室分布、序贯输注组数、药品类别、抗菌药物品种、中药注射剂品种以及...
- 李怡黄晓虹曾颖许百虹
- 文献传递
- 我院2001-2003年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 2004年
-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状况及用药趋势 ,初步评价“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院的推行情况。方法采用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我院 2 0 0 1- 2 0 0 3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用量逐年增加 ,其中主要用于手术麻醉的芬太尼注射液用量最大 ,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居前两位的分别是美施康定片和多瑞吉透皮贴剂。结论“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我院已经起到指导作用 。
- 黄晓虹张媛琳佃少娜
-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
- 2009~2012年某院抗抑郁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本院抗抑郁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9~2012年本院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金额和使用频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抗抑郁药物合共6类14个品种,近4年来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DDDs连续4年稳居前3位的分别是舍曲林,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结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为临床首选药物,其使用频度和销售金额均居前位,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应用正逐年减少。
- 李怡黄晓虹曾英彤
-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销售金额
- 2003~200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 目的:分析2003~2006年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3~2006年口服降糖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
- 曾英彤黄晓虹李泽华
-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糖尿病合理用药
- 文献传递
- 钙离子拮抗剂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缺血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性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由于本类的各个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不同而被用于不同的疾病[1].本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系统地掌握我院门诊部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及使用趋势.
- 佃少娜黄晓虹王映辉
- 关键词:钙离子拮抗剂金额排序用药分析
- RP-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滴丸中桂皮醛的含量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滴丸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_(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1:7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桂皮醛的检测浓度在4~4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1.22(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可用于桂枝茯苓滴丸的质量控制。
- 黄晓虹张常青陈妙芬
- 关键词:桂皮醛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
- 2005年
- 目的统计我院门诊部药房在2003-2004年抗精神病药物的请购数,研究对精神病人的使用情况,从而为防治精神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较的方法,计算请购药物的品种及请购数,并用增加的百分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4年的请购品种增加40.74%及请购数增加98.20%;在抗精神病药的请购数中,以抗焦虑药及抗抑郁症药为最多;2004年增加了更有效的新药如利培酮片及舍曲林片等以及长效新药如五氟利多片的请购。结论从请购品种及数量提示精神病患者2004年比2003年增加,并且其中以焦虑及抑郁症为最多,说明防治精神病、不断提高疗效的重要性。
- 佃少娜黄晓虹张媛琳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确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及样品最大有效稀释浓度,使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样品进行干扰试验并对产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2Eu/mg,使用灵敏度为0.125 Eu/ml的鲎试剂将样品稀释至0.625mg/ml对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热原检查法。
- 黄晓虹
-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细菌内毒素鲎试剂
- 30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94年1月~2009年6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文献231篇,共30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致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6.62%;用药后2~5d内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3.44%;左氧氟沙星致ADR的例数最多,占1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常见,占30.43%,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0.58%,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死亡(6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 黄晓虹张晓娟廖广仁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
- 安定类药物,潜在“不安定”因素
- 2008年
- 老百姓习惯把具有镇静催眠的安定类药物称为“安眠药”.现今社会竞争剧烈.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失眠、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不少患者都与安眠药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难以割舍的“老朋友”。但是.在缓解精神症状的同时.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警告老年痴呆患者服用安定类药物会增加死亡风险。这一警告使得安定类药物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 黄晓虹
- 关键词:安定类药物老年痴呆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社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