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琴
-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使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在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临床研究
-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创面重塑等几个阶段。愈合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是独立而是相互交叉的,并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修复细胞、炎性介质、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的共同参与。细胞外基质...
- 乔亮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郇京宁
- 关键词:创面愈合
- 烧伤患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被引量:4
- 2012年
-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严重烧伤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膜药物通透性缺陷、药物外排系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等有关。针对烧伤创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磺胺嘧啶银霜、磺胺米隆溶液和银离子敷料是良好的局部外用药物。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治疗方面,可选择多黏菌素、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但是,尤为重要的手段是联合应用抗生素。此外,该文还讨论了某些新型药物的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 黄晓琴郇京宁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烧伤
- 瑞金医院烧伤急救中心MRSA同源性分析
-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上海瑞金医院烧伤急救中心院内感染 MRSA 的流行状况。方法用 WHONET5软件分析2003年~2005年瑞金医院烧伤急救中心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用 RAPD 法对本中心住院患者临床...
- 王文奎韩立中杨莉黄晓琴倪语星
- 关键词:急救中心同源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烧伤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内细菌的影响
- 目的:观察烧伤临床常用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浮游菌及生物膜内菌的抗菌活性,探讨氨溴索与烧伤临床外用药协同作用下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内细菌的影响。方法:1、烧伤外用药对浮游状态下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稀释法测定醋酸磺胺米隆...
- 黄晓琴向军宋菲郇京宁
- 关键词:醋酸氯已定鲍氏不动杆菌抗菌作用生物膜厚度
- 控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被引量:6
- 2022年
- 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已是烧伤治疗中的常见现象,原因可能与伤后第1个24 h仅用电解质溶液复苏、追求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策略等有关。过度液体复苏引起组织水肿是诱发呼吸功能不全、腹腔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从确定理想的复苏策略、设定合适的复苏目标值、实施复苏液体精细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控制过度液体复苏,预防相关并发症。
- 郇京宁黄晓琴
- 关键词:烧伤补液疗法组织水肿并发症
- 烧伤治疗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浅谈现代烧伤治疗的新思路和探索
- 乔亮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原博周增丁郇京宁
- 烧伤患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 黄晓琴郇京宁
-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局部和全身抗菌药物选择
- 黄晓琴郇京宁
- 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体外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有检测指标对应的细胞分组及处理如下:将第4代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2孔。对照组细胞采用含5mmol/L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d;短暂高糖组细胞在含30mmol/L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2d,再改用含5mmol/L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5d;长时高糖组细胞采用含30mmol/L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d。(1)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长时高糖组培养7d以及短暂高糖组培养2、7d细胞形态学变化。(2)培养0、2、4、7d,采用细胞存活率分析计数器检测细胞增殖率。(3)培养2d后进行划痕实验,划痕后继续培养,于划痕后0、24、48、72、96、120h测量划痕面积,计算后5个时相点细胞迁移率。(4)培养0、2、4、7d,采用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5)培养7d后再在基质胶上培养24h,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情况,并计算血管样结构长度、分叉点数量。(6)培养2、4、7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管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对照组细胞培养7d,细胞呈卵圆形,铺路石样排列。短暂高糖组细胞培养2d,形态变细长,排列丧失铺路石样;培养7d仍保持细长,丧失铺路石样排列。长时高糖组细胞培养7d,形态变细长,排列丧失铺路石样。(2)培养0d,3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培养2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增殖率相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培养4、7d,短暂高糖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相近(P值均大于0.05),�
- 乔亮杨惠忠李学川黄晓琴原博周增丁
-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化难愈性创面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导致的创面难愈处理及抗生素选择策略
- 乔亮杨惠忠李学川黄晓琴原博周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