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用药
  • 2篇合理用药
  • 2篇处方
  • 1篇点评分析
  • 1篇胸腺肽
  • 1篇血压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师
  • 1篇药师参与
  • 1篇药事
  • 1篇药事管理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使用
  • 1篇药物使用分析
  • 1篇药学
  • 1篇药学监护
  • 1篇医院处方

机构

  • 7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7篇黄峰
  • 3篇杨亚辉
  • 3篇朱蓓蓓
  • 2篇陈杰
  • 1篇李淑娥
  • 1篇于川
  • 1篇余新翠
  • 1篇史天陆
  • 1篇贾淑云
  • 1篇王海坤
  • 1篇宋玲
  • 1篇张庆

传媒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医学信息
  • 1篇2013年中...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药挥发油研究进展
挥发油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中药挥发油是中药活性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着优良的药理作用,但是其制备与储存的困难限制了其发展,随着研究的日益加深,中药挥发油的研究也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介绍了中药挥发油的一些...
王海坤李淑娥贾淑云黄峰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储存方法药理作用
文献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胸腺肽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被引量:1
2011年
临床药师坚持深入临床会发现和采集到很多临床用药问题,特别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且药师在临床可以使不良反应得以及时上报和处理。
黄峰杨亚辉陈杰史天陆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药师参与药学监护胸腺肽用药问题
护理干预对焦虑与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对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分型和综合护理干预,为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或回归正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3月消化内科焦虑、抑郁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出院时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朱蓓蓓宋玲黄峰于川
关键词:护理干预消化内科患者
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医院临床用药监控系统抽取门诊电子病例,对本院7月20日至8月20日的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
过之一黄峰张庆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合理用药
文献传递
浅谈我院创建三甲医院之药事管理被引量:6
2012年
以《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为依据,结合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对药事管理进行规范提高和持续改进:成立了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其下设置了6个工作小组;成立药学部并下设临床药学科、药品供应科、质量监督科、药品调剂科和药学信息科;优化人员组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处方点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监护等药学专业实践活动。该文主要介绍我院创建三甲医院药事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为医药同行们提供参考。
黄峰
关键词:药事管理
基于《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上的处方点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某二甲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并起到规范、监督、审核医师处方的作用,使得医师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方法本文主要根据卫生部2010年2月发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建立了该二甲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系统。并由处方点评得到的结果对该院的处方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与结论实施结果提高了该院处方点评管理水平和处方合理率,较好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提出处方点评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黄峰杨亚辉余新翠朱蓓蓓
关键词: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合理用药
某院6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45.9%、54.1%,18岁以下儿童4例(6.6%),18~60岁成年人39例(63.9%),61岁以上患者有18例(29.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49例(80.3%)为主。其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5例(41.0%)、喹诺酮类11例(18.0%)。6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2例(占52.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3例(占21.3%)。结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大;临床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选择适当的品种和给药途径,防止在成人和老年人中滥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黄峰朱蓓蓓陈杰杨亚辉
关键词: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