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茹 作品数:14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口腔黏膜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创面愈合是需要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创面发展成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研究证实多种干细胞可促进创面愈合,但部分干细胞因存在提取困难、易凋亡、伦理及法律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而口腔黏膜干细胞可规避上述问题,这类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免疫调节能力,而且同质性强,在口腔创面无瘢痕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口腔黏膜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临床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魏志茹 董炎 李广帅 刘林嶓关键词:伤口愈合 细胞因子类 多能性 鼻部非黑色素皮肤癌患者的皮瓣修复治疗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鼻部非黑色素皮肤癌患者的皮瓣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49例鼻部皮肤癌患者,其中基底细胞癌34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5例,根据患者鼻部病变性质、范围及位置,分别应用不同的局部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结果49例患者中,47例移植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愈合良好,2例皮瓣边缘出现淤血及坏死,经应用扩血管药物和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术区瘢痕不明显,患者对鼻部外观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鼻部非黑色素皮肤癌患者,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才可以在治愈原发病的基础上,使患者鼻部形态获得满意的效果。 程旭 李广帅 刘文辉 魏志茹 杨丹丹关键词:皮肤癌 鼻部 皮瓣移植 创面修复 肥胖患者减重成功后其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2024年 目的探索肥胖患者减重成功后其脂肪干细胞(ASC)的生物学特性变化,为该类ASC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肥胖减重成功后行腹壁皮肤松弛矫正术的患者纳入减重组[女8例、男4例,年龄为(50±9)岁],将该单位同期收治的行腹部抽脂后面部填充术的12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女10例、男2例,年龄为(50±9)岁]。收集减重组患者与健康组志愿者的脂肪组织并提取ASC,取第4、5代ASC进行实验。于培养0(即刻)、24、48、72 h,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行细胞划痕试验,计算划痕后12、24 h细胞迁移率。行细胞Transwell试验,培养24 h后计数迁移细胞。行成脂诱导、成骨诱导实验,分别于诱导18、21 d后观测细胞成脂、成骨分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脂蛋白脂肪酶(LP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AL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表达。各实验样本数均为12。结果培养0 h,减重组患者与健康组志愿者细胞增殖水平分别为1.022±0.056、1.000±0.1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48、72 h,减重组患者细胞增殖水平分别为1.366±0.030、1.353±0.012、1.390±0.016,明显低于健康组志愿者的1.755±0.077、1.737±0.014、1.700±0.023(t值分别为16.27、71.35、38.56,P值均<0.05)。细胞划痕试验中,划痕后12、24 h,减重组患者细胞迁移率均低于健康组志愿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Transwell试验中,培养24 h后,健康组志愿者和减重组患者细胞迁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脂诱导18 d后,减重组患者细胞成脂分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志愿者(t=27.81,P<0.05);成骨诱导21 d后,减重组患者细胞成� 魏志茹 董炎 乔改红 刘林嶓 李广帅关键词:体重减轻 成脂分化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应用肌皮瓣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慢性皮肤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肌皮瓣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修复慢性皮肤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肌皮瓣联合VSD技术修复慢性皮肤放射性损伤6例,臀大肌肌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2例,腹直肌肌皮瓣1例。结果:采用肌皮瓣联合VSD术,6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愈合。术后随访6月~3年,无溃疡复发或形成新的溃疡。结论:肌皮瓣血供丰富,组织量大,充填效果及外观良好,围手术期联合VSD技术清洁创面,促进肉芽生长,同时清除创面内渗液及液化组织,是修复严重放射性溃疡和功能重建行之有效的方法。 魏志茹 李广帅 胡晓颖 常宁 刘林嶓关键词:放射性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 肌皮瓣 自制工具联合内窥镜技术隆乳奥美定取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制乳房注射物取出双用匙联合内窥镜辅助下行注射隆乳奥美定取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患者的51只乳房在自制乳房注射物取出双用匙及内窥镜辅助下行注射隆乳奥美定取出术,对于自制工具的使用方法、应用心得、与内窥镜联合应用的优劣及手术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1只乳房注射式隆乳填充物奥美定在自制乳房注射物取出双用匙及内窥镜辅助下绝大部分被取出,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内窥镜下观察创腔无奥美定残留,术后6~12月随访复查,MRI对比术前均匀较高信号影均消失,2例患者MRI仅可见少量散在粗光点。结论:使用自制乳房注射物取出双用匙联合内窥镜辅助下性注射隆乳奥美定取出术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术后切口美观,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李广帅 胡晓颖 魏志茹 刘林嶓关键词:内窥镜 隆乳术 取出术 脂肪水肿研究现状 2024年 脂肪水肿是以局部脂肪沉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表现为四肢、臀部及髋关节皮下脂肪组织不成比例地增加,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肥胖症或淋巴水肿。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治疗方法没有统一标准。该文对脂肪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临床表现及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提高对脂肪水肿的认识。 魏志茹 周新龙 董炎 张文博 刘林嶓 刘林嶓关键词:脂肪堆积 改良"Y-V"与"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比较改良"Y-V"与"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矫正手术的内眦赘皮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入院编号为奇数者纳入对照组(51例),将编号为偶数者纳入研究组(51例)。对照组给予"Z"成形术矫正手术,研究组行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4%比86.00%,P<0.05);术后1周、6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眼裂角倾斜度、眼裂角度、内眦间距低于术前,眼裂长度长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研究组眼裂角倾斜度、眼裂角度、内眦间距低于对照组,眼裂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P<0.05)。结论改良"Y-V"成形术在内眦赘皮患者中矫正效果、切口处瘢痕生长情况显著优于"Z"成形术,恢复情况较佳,并发症发生率低。 张文博 张强强 魏志茹关键词:内眦赘皮 基于分区及血供设计风筝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根据分区及血供设计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区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6~92岁,平均56岁。结果:39例患者均接受鼻部鼻旁风筝皮瓣手术治疗,共计44例皮瓣,皮瓣供区来源分别为鼻尖区4例,双侧鼻翼7例,双侧鼻唇沟区19例,双侧鼻旁12例及眉间区2例。术后无皮瓣坏死、血肿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24个月,2例患者诉术区偶有刺痛,1例患者诉偶有瘙痒感,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局部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术后6个月对术区瘢痕进行评估,温哥华瘢痕量表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2.42±1.04)和(7.83±1.21)分。术区皮肤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无明显局部牵拉变形。结论:考虑分区及血供设计风筝皮下蒂皮瓣,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局部外观变形小,值得推广应用。 陈宗 陈芝佑 刘文辉 魏志茹 李广帅 刘林嶓关键词:皮肤肿瘤 外科皮瓣 风筝皮瓣 皮下蒂皮瓣 瘢痕疙瘩切除术后放疗分割剂量对复发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瘢痕疙瘩切除术后放疗分割剂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每个数据库创建至2015年5月,纳入瘢痕疙瘩切除术后放疗分割剂量对复发率影响的试验。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瘢痕疙瘩的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07),OR=0.30(0.15,0.60)。结论: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大分割剂量放疗,瘢痕疙瘩复发率较低。 李广帅 常宁 魏志茹 胡晓颖 刘林嶓关键词:META分析 术后放疗 复发率 瘢痕疙瘩 三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检测 2013年 目的:探讨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与亨廷顿舞蹈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DNA测序的方法检测3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中10名患者和26名家系内健康人外周血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结果:所有样本APEX基因3个外显子扩增片段均未发现变异。结论:3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内患者中无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的变异。 周璐 姜楠 魏志茹 陈文哲 申梦姣 崔健健 李晓文关键词:亨廷顿舞蹈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