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应植

作品数:17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台风
  • 7篇多普勒
  • 7篇雷达
  • 5篇灾害
  • 4篇多普勒雷达
  • 3篇灾害特征
  • 3篇台风灾害
  • 3篇雷达回波
  • 3篇回波
  • 3篇防御
  • 3篇风灾
  • 3篇AMSU
  • 2篇多普勒雷达回...
  • 2篇多普勒雷达回...
  • 2篇多普勒速度
  • 2篇台风路径
  • 2篇天气雷达
  • 2篇气旋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机构

  • 14篇福建省气象局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候中...

作者

  • 17篇魏应植
  • 3篇许健民
  • 3篇林长城
  • 2篇孙旭光
  • 2篇汤达章
  • 1篇杨林
  • 1篇马治国
  • 1篇丁一汇
  • 1篇黄美金
  • 1篇张秀芝
  • 1篇吴陈锋

传媒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福建气象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福建台风的路径、灾害和风雨特征研究
本文根据历史台风路径、强度和灾害实况等资料,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划分为较大、重大和特大3个等级。研究表明,在1949—2005年的57年里,福建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0次,平均约3年出现2次。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
魏应植
关键词:台风路径地质灾害气候特征地形作用
文献传递
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根据历史台风路径、强度和灾害实况等资料,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划分为较大、重大和特大3个等级,同时提出按照3个等级进行科学设防.从而提高防灾抗灾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研究表明,(1)在1949~2005年的57a里,福建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0次,平均约3年出现2次;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型台风的致灾风险最大,闽南一粤东地区是历史上我国大陆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平均每年有1个西太平洋台风穿过巴士海峡后在闽南-粤东沿海登陆。(2)地形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德化、安溪、南安和永春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是崇武(沿海站)的3.1,2.8,2.7和2.7倍。(3)防台减灾是一个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学一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组织领导,依靠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防灾抗灾,才能把灾害减轻到最小程度。
魏应植吴陈锋孙旭光
关键词:台风灾害防御
台风“杜鹃”的 AMSU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分析被引量:22
2005年
由于微波具有穿透云的能力,AMSU卫星探测资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AMSU多个通道的资料,对2003年台风“杜鹃”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AMSU-B(89GHz和150GHz)与GOES-9的台风结构图像可以发现微波具有较强的垂直探测能力;在AMSU-B的5个通道中,通道2(Ch2)亮温值的大小能够最好地反映热带气旋螺旋雨带冰晶层的深厚程度,从而判定螺旋雨带的强度;Ch2的亮温分布与雷达的强降水回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AMSU-A温度反演资料能够清晰地揭示热带气旋的暖心结构、地面风速和中心气压与250hPa温度距平的关系,以及强降水的落区等。结果表明:AMSU资料作为一种新的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在热带气旋的结构、螺旋雨带的强度及其降水强度的分析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魏应植许健民周学鸣
关键词:螺旋雨带热带气旋
冷空气侵入台风“珍珠”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被引量:26
2008年
利用汕头和厦门的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等资料,研究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的短时特大暴雨特征。多普勒雷达探测表明,17日18~19 h,在台风"珍珠"的核半径附近,正、负径向速度极值区分布不对称,即台风前进方向左侧的径向速度明显地大于右侧,研究表明这种特殊情况是由于冷空气(东北风)侵入所导致的,而且该冷空气侵入主要位于4 km以下的中低层,正是因为冷空气侵入造成强迫抬升,加剧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强降水产生,冷空气影响后期导致台风迅速减弱。与雷达速度场回波观测到的冷空气侵入相对应,17日18 h NCEP风速资料显示在中低层(约1~3 km)台风中心偏西侧,存在明显的全风速高值区,而除了受冷空气影响部位外,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各层风速仍然大于左侧。利用蓝金模式模拟结果,可进一步证实了在台风前进方向左侧的中低层,东北向气流侵入台风涡旋的事实。通过计算物理量表明,在冷空气侵入区域存在高θse密集锋区,θse密集带从底层向高层、由偏东向偏西、由偏南向偏北方向倾斜,闽南地区的特大暴雨就发生在高θse的密集锋区附近。
魏应植吴陈锋林长城孙旭光
关键词:冷空气雷达回波特征
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东亚地区529个代表站地面历史月降水资料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历史序列资料,对近55年(1951-200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并依据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了旱涝灾害等级标准,应用合成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偏晚和正常3种典型时态与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海夏季风偏早爆发年份,中国长江流域、东北北部、华北局部以及韩国南部、日本南部、蒙古国东部易发生旱灾;中国的华南东部、淮河流域、环渤海北部及中朝边界、韩国北部易发生涝灾;(2)在南海夏季风偏晚爆发年份,中国江南地区、东南沿海、海南岛、东北局部以及日本的东部易发生旱灾;中国华南西部、淮河流域、华北大部、东北东部以及韩国南部、日本南部易发生涝灾;(3)在南海夏季风正常爆发年份,中国的华南南部、江淮地区、中朝边界、中蒙边界以及韩国局部、日本南部易发生旱灾;中国江南西部以及日本大部易发生涝灾。
杨林魏应植丁一汇张秀芝
关键词:夏季风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的台风风场结构观测研究
陈联寿指出,热带气旋结构是影响其移动的一个重要因子。Shea和Gray(1973)用大量的飞机观测资料证实,热带气旋核心区合成的切向和径向风场明显具有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在北半球切向最大风速位于前进方向的右前象限内。本文...
魏应植汤达章吴陈锋
关键词:台风风场结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
文献传递
雷达和卫星图像在登陆福建台风预报中的应用
本文用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卫星水汽图像资料和NOAA卫星先进的微波探测仪(AMSU)资料等,对登陆(影响)福建省的台风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台风路径的转折和风、雨分布。主要研究内容有: 1、考察了登陆(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和...
魏应植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AMSU
文献传递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改革向纵深发展——福建省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若干思路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福建省气象部门在全省开展“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前后共十年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和台站基础设施水平,对气象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基本建成,提高了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在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短时临近预报有了较大发展,防灾减灾效益显著。人影工作成绩突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气象工作领域稳步拓展。依法行政、
魏应植
关键词:气象部门新一代天气雷达天气预警系统气象事业发展
多普勒雷达探测“艾利”台风风场不对称结构被引量:40
2007年
2004年8月25日,“艾利”台风在靠近我国台湾东北部海域后不同于正常路径,先后发生两次左折,先是西北转偏西,再偏西转西南,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通过“艾利”台风的雷达观测事实,从单多普勒雷达和双多普勒雷达均发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方,即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进一步证明了“艾利”台风的风场分布遵循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从位于台风不同象限的福州长乐和厦门两站雷达资料,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和NCEP数值预报再分析资料都得到证实。研究表明,“艾利”台风处在大陆高压东南侧,台风外围存在一支7 m/s左右的环境风场引导气流。因此,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由环境风场和台风本身两方面共同造成的,这种不对称分布有利于维持“艾利”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单部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同时探测到台风的西北、东北和西南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而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台风,则可以同时探测到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根据风速极值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分布情况来预测台风的路径转折趋势,因此重视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对于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应植汤达章许健民吴陈锋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探测
影响福建台风的路径、灾害和风雨特征研究
本文根据历史台风路径、强度和灾害实况等资料,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划分为较大、重大和特大3个等级。研究表明,在1949-2005年的57年里,福建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0次,平均约3年出现2次。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
魏应植
关键词:灾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