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锦 作品数:57 被引量:15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清华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理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反射式双稳态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的光学优化 2000年 利用参数空间方法,优化了反射式双稳态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的对比度。对比度作为显示器的扭曲角、盒厚、与双折射率乘积的函数,通过绘制图线,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对比度的参数区域。还研究了两个双稳扭曲态的绝对透光率和色散。结果表明,当入射光为偏振光时,经过光学优化的反射式双稳态显示器可获得大于100的对比度以及100%的反射率。 解志良 郑春阳 徐寿颐 高鸿锦 郭海成关键词:双稳态 液晶显示器 大力发展液晶显示产业上游材料刻不容缓 被引量:1 2009年 液晶产业在平板显示中占龙头地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产业界为数不多的几个高成长产业。过去10多年,世界各国,主要是东亚已经为它投资了千亿美元,形成地域集中、规模巨大的产业集群。DISPLAY SEARCH几年前预测2008年平板显示(FPD)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实际上2007年这个目标就已经达到了。 高鸿锦关键词:液晶产业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DISPLAY 平板显示 产业集群 全自动电视信号监测系统在CATV广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0年 田苏晶 徐频 陈旭阳 高鸿锦 王强关键词:电视信号监测 有线电视 信号监测系统 红外光谱定量法研究醇在正烷烃中的氢键缔合 被引量:9 1992年 测定了正十六醇-正己烷烃溶液(0.01~0.20mol·L^(-1))在不同浓度下的红外光谱,并用付里叶自去卷积-曲线拟合法(Fourier Self-decon-volution and curve-fitting)对谱图进行了解析。结果将醇羟基峰归属为:(1)单体羟基峰(3646.6cm^(-1))、(2)链状缔合体末端游离羟基峰(3633.8cm^(-1))、(3)环状二聚体羟基峰(3535.1cm^(-1))、(4)链式二聚体缔合羟基峰(3474cm^(-1))和(5)链状多聚体组合羟基峰(3337cm^(-1))五种类型,并得出它们随浓度的分布规律。 许建和 孙贤达 卢为琴 高鸿锦关键词:正烷烃 红外光谱 LPP聚酰亚胺取向膜的制备及其取向研究 被引量:1 2000年 合成具有光敏性的聚酰亚胺 OPDA- BAPAF- Cin- CN,对其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这种聚酰亚胺作为光致取向剂 ,能对液晶 MLC- L C2 0 0 0有良好的取向效果。研究了这种取向剂对液晶 MLC- LC2 0 0 0的取向方向及提高预倾角的作用 ,发现该取向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廖光勋 高鸿锦关键词:光敏性 聚酰亚胺 LPP 润滑剂分子结构及其润滑作用机理的红外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993年 在自制的“原位”摩擦装置上,利用红外发射光谱技术对润滑剂在摩擦过程中的化学行为进行跟踪测量,以期对润滑剂分子结构变化与润滑作用机理进行某种关联。实验证明,红外发射光谱技术可作为原位观测摩擦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有效手段。 高鸿锦 孙素琴 王鹤泉 鞠燕明 薛琰 高志关键词:润滑剂 分子结构 我国液晶显示器及相关材料产业现状 被引量:2 2001年 2000年全球液晶产业在IT业及通讯产业的带动下获得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20亿美元,比头年增长30%以上。中国的液晶产业也在这一年得到了高速发展。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中国境内目前有从事LCD产品、材料、设备及相关贸易的企业及科研单位120多家,除近20家日、韩、台独资企业外,协会在册的主要生产制造企业约50家。 50家企业总投资约7.2亿美元(按现汇率计算),职工总数2230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5200人。2000年全行业销售总值5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出口创汇5亿多美元。下面分别就LCD器件、材料、设备等企业经营情况作较为具体的分析。 高鸿锦 万博泉关键词:液晶产业 液晶显示器 LCD 非均相催化过程的原位红外发射光谱研究 如何检测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构相,吸附态和反应产物,是当前催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红外光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强有力手段。为了解决常规红外样品池只能在常温常压下使用的困难,近来出现了许多原位红外池。但是多采用红外透过谱,要求催化剂... 高鸿锦 王鹤泉 孙素琴 邓力文献传递 我国液晶显示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趋、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就发展液晶显示产业,当前情况下要特别重视发展上游原材料及设备制造业做一说明。 高鸿锦关键词:液晶显示产业 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染料掺杂聚合物电致发光薄膜的能量传递 1996年 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聚乙烯咔唑溶液和薄膜中,聚合物分子与染料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能量传递。结果表明,染料掺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来自染料的发光不一定源于Forster共振能量传递。 邱勇 张德强 解志良 高鸿锦关键词:电致发光 掺杂 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