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瑜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诱导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治疗血管性痴...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损伤
  • 1篇脑脉泰
  • 1篇脑脉泰胶囊
  • 1篇脑源性
  • 1篇脑源性神经
  • 1篇脑源性神经营...
  • 1篇脑源性神经营...

机构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篇马瑜
  • 2篇张杰文
  • 1篇杨红旗
  • 1篇马兴荣
  • 1篇孙治坤
  • 1篇赵建华
  • 1篇潘秀清
  • 1篇李彦玲
  • 1篇任月琴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BDNF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20μmol/L Aβ25-35处理不同时间组(0、30 min以及1、3、6、124、8 h)、20μmol/L Aβ25-3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处理组、单独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处理组、20μmol/L Aβ25-35+50 ng/mLBDNF处理组、K252α(200 nmol/L)+20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20μmol/L的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趋势(P<0.0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预处理后均可明显抑制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20μmol/L的Aβ25-35可诱导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50 ng/mL的BDNF可明显抑制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高(P<0.05),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预处理后,50 ng/mL的BDNF对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而实现。
孙治坤马兴荣杨红旗赵建华马瑜张杰文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脉泰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41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轻、中度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将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脑脉泰胶囊(2粒,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脑复康(2片,3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常见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
马瑜潘秀清任月琴李彦玲张杰文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血管性痴呆P300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