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琴
- 作品数:44 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静脉血流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肺静脉血流方法评价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3 5例患病组于术前 1周内及术后 1个月应用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方法比较 ,同时与 3 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患病组据心室负荷分左心型和右心型。结果 左心型术前D波增高 ,S/D与TS/TD比值下降 ,术后S波D波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 ,S/D比值增加 ,TS增加 ,TD减低 ,TS/TD比值增加。右心型术前S波增高 ,S/D比值增高 ,TS/TD比值下降 ,术后D波速度增加 ,S/D比值减低 ,TS/TD比值增加。患病组中 71%二尖瓣口血流E/A比值正常 ,其中 92 %通过肺静脉血流频谱TS/TD比值异常检测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5 6%肺静脉血流频谱S/D比值异常。结论 肺静脉血流方法是评价先心病患儿术前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 ,可鉴别二尖瓣血流E/A比值假性正常。
- 马桂琴李仲智杜忠东
- 关键词:肺静脉血流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多普勒
- 肺动脉吊带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吊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肺动脉吊带患儿,平均1岁2个月。均因呼吸道症状就诊。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增强CT检查及手术证实。重点探查胸骨旁及高位大动脉短轴、剑下肺动脉长轴、胸...
- 金兰中张鑫王芳韵马桂琴卫海燕郑淋
- 关键词:肺动脉吊带超声心动图
-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组间的参数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6例ALCAPA患儿中,其中婴儿型占60.9%。与成人型ALCAPA患儿比较,婴儿型ALCAPA患儿呼吸急促和口周发绀等心力衰竭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型(P<0.001);且婴儿型ALCAPA患儿左心室扩张程度较成人型ALCAPA患儿更明显、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分析显示:婴儿型ALCAPA患儿短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成人型ALCAPA患儿(P=0.048),但两组间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型ALCAPA患儿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表现较成人型ALCAPA患儿重,短期死亡率高,但远期预后良好。
- 张红菊刘国文孙妍杨娇李静雅马桂琴张鑫薛丽王俊马宁
- 关键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超声心动图预后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局限性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证实为TAPVC患儿44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根据肺静脉回流途径的特点总结TAPVC亚型及回流中存在的变异,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 TAPVC患儿超声心动图共同征象:直接征象为左心房偏小,左心房内无肺静脉入口,左心房后方可见由4支肺静脉汇合形成的共同肺静脉干;间接征象为右心房、右心室重度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心房水平完全的右向左分流信号。44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28例(63.6%,28/44)、心内型12例(27.3%,12/44)、心下型1例(2.3%,1/44)、混合型3例(6.8%,3/44)。心上型可根据回流途径分为3种亚型,分别为左行(26例)、双行(1例)、直行(1例)亚型;心内型可分为2种亚型,分别为回流冠状静脉窦(10例)、回流右心房(2例)亚型;心下型(1例)无亚型;混合型走行较复杂,2种亚型均为3+1型(3例)。肺静脉回流途径狭窄、肺静脉分支异常为较常见的变异。超声诊断回流部位准确率达97.7%(43/44),回流途径准确率达93.2%(41/44)。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TAPVC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诊断准确率高,且可明确分型。肺静脉回流途径的走行及变异为超声心动图诊断TAPVC难点。
- 李静雅王芳韵金兰中马桂琴郑淋卫海燕张鑫张晓琳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儿童
-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血栓35例超声心动图随访及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总结儿童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血栓(CAT)的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35例KD并CAT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及急性期、恢复期临床特点。根据患儿病程中是否出现心肌缺血,将其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对2组患儿急性期发热持续时间,首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时间,冠状动脉瘤(CAA)形成时间、CAA最大内径峰值及急性期炎症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35例KD并CAT患儿均存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血栓均于CAA内检出。共检出99支冠状动脉存在瘤样扩张,CAA内径峰值为(9.6±3.1)mm(4.0—19.0mm)。于CAA内共发现CAT54处。血栓形成的CAA内径大于无血栓形成者[(10.9±2.8)mm比(7.9±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4个月~10年8个月[(39.2±29.5)个月],32支[32.3%(32/99支)]冠状动脉的CAA消退,其中4支[4.0%(4/99支)]冠状动脉内径完全恢复正常。CAA消退者冠状动脉内径峰值小于CAA未消退者[(7.3±1.9)mm比(10.6±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并CAT患儿中,15例[42.9%(15/35例)]出现心肌缺血,20例[57.2%(20/35例)]无心肌缺血表现。15例心肌缺血患儿中6例[17.1%(6/35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11.4%(4/35例)]出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例[2.9%(1/35例)]患儿因心力衰竭并恶性心律失常死亡。与非心肌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患儿急性期发热时间较长[(19.1±7.8)d比(12.1±3.3)d]、白细胞总数较高[(24.8±13.5)×10^12/L比(19.7±4.0)×10^12/L]、首次IVIG使用时间距发病较晚[(13.9±5.5)d比(9.8±3.8)d]、CAA形成时间较早
- 张晓琳杜忠东金兰中王芳韵马宁张鑫马桂琴郑淋卫海燕李静雅李培孙妍杨娇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血栓冠状动脉瘤心肌缺血随访
- 超声心动图在双主动脉弓诊断及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双主动脉弓患儿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6例双主动脉弓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结果6例患儿中超声心动图诊断双主动脉弓4例,其中右弓占优势型3例,左右弓平衡型1例。平衡型双主动脉弓左侧主动脉弓和右侧主动脉弓内径基本相同,右弓占优势型的右侧主动脉弓内径明显大于左侧主动脉弓内径,左右侧主动脉弓上分别发出二支头臂动脉;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2例,均为左右弓平衡型。3例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5例患儿手术治疗,术后最长随访时间为2年半。结论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显示无论是右位主动脉弓还是左位主动脉弓,当仅见二支头臂动脉发出时应高度警惕双主动脉弓的可能;超声心动图是双主动脉弓手术前后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 马桂琴李仲智李晓峰金兰中王芳韵卫海燕郑淋张鑫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血管畸形双主动脉弓
- 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儿右肺动脉异常起源
- 200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婴儿右肺动脉异常起源的诊断方法。方法:对4例婴儿右肺动脉起源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心导管检查及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心导管检查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确诊本病及伴随畸形的基本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 王芳韵金兰中崔威马桂琴李国敏
- 关键词:婴幼儿超声心动图右肺动脉异常起源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0-03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65例EFE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特点。结果 65例患儿均出现心脏增大、左室心内膜弥漫性增厚、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减低,5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大小、心内膜厚度、评估心功能改变,在EFE早期确诊中具有重要价值。
- 卫海燕金兰中马桂琴王芳韵郑淋张鑫
- 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引量:26
- 1996年
- 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患儿537例,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242例(45.1%),其中冠状动脉扩张209例,冠状动脉瘤33例。冠状动脉病变90%是在病程2周内出现。冠状动脉扩张为一过性改变。冠状动脉瘤预后较差,动脉瘤内径的大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病变在病程恢复期恢复正常。用超声心动图研究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转归,视为最佳的无创检查。超声心动图对恢复后期冠状动脉狭窄迹象较难获得,故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使用,则为长期观察冠状动脉改变的最佳方法。
- 金兰中李国敏马桂琴朱家莱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38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的类型并判断其预后 ,以提出减少发病及死亡的对策。 方法 分析 1991~ 1999年新生儿先心病 385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并对 87例非青紫先心病进行随访 2个月~ 7年 ,观察其预后。 结果 本组病例常见类型的顺位是 :左向右分流畸形 (6 9.4% ) ,大动脉转位 (10 .4% ) ,肺动脉出口梗阻 (6 .2 % ) ,左室出口梗阻 (4 .4% ) ,肺静脉连接异常(3.6 % )。新生儿期住院的 335例中 ,16 0例 (4 7.8% )是在生后 1周内入院 ,335例中重症先心病 5 0例(14.9% )。本组病例死亡及抢救无望家长放弃者共 79例 (2 1% ) ,其中 47%出生日龄在 1周内 ,重症先心病中大动脉转位、左心发育不良、肺动脉狭窄或闭锁发病及死亡均早 ,死亡及放弃中以大动脉转位占首位 (33% )。室间隔缺损≤ 3m m者 ,经随访 6 5 %自然关闭 ;而≥ 6 m m者中 ,仍未闭或经手术矫治共占 92 % ,此组病例 5 1%合并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 5~ 6 mm者 ,经随访 6 0 %自然关闭 ;7~ 10 mm者 ,6 7%未闭 ,33%手术。动脉导管未闭 >5 mm者 10 0 %手术。 结论 为减少先心病的发病和减少死亡 ,应重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早期发现重症先心病及时终止妊娠 ;生后对先心病也应早做超声诊断 ,发现重症及早外科治疗 ,轻者定?
- 马桂琴吴明昌何建平金兰中李国敏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新生儿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