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戈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类型门诊多学科诊疗模式探索
- 2024年
- 门诊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提升门诊MDT的可及性和覆盖面,探索了专科疾病式、自助式、教授团队式3种门诊MDT模式,经过实践发现多类型门诊MDT模式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发挥MDT在社会、医院、患者方面的优势。该文将分享上述多类型门诊MDT模式建设的经验。
- 马戈俞斌
- 关键词:门诊
- 基于JCI理念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构建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下构建完善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方法根据JCI标准中的条文要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起通过建立日间手术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日间手术运作流程、制定标准作业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院科两级医疗质量指标监管、持续绩效导向等措施,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结果该院日间手术量逐渐上升,占择期手术比例已达到25%。期间未发生患者死亡,且各项指标一直维持在低位:患者预约取消率为0.9%,中转住院率为0.23%,非计划再次手术率为0.012%,术后严重并发症(出血、伤口裂开等)发生率为0.03%。结论 JCI标准下日间手术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规范日间手术的开展,确保患者安全。
- 马戈张秀来
- 关键词:日间手术
- 我院急诊滞留分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被引量:2
- 2012年
- 1背景
我院系浙江大学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自1869年建院至今已有143年历史,在浙江省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医院作为浙江省急诊质量控制中心和浙江大学急救研究所挂靠单位,无论技术上还是人员配备上在业界具有很高的声望。
- 马戈余华潘胜东杨燕陆叶珍
- 关键词:急诊
- 医疗资质“阳光化”被引量:1
- 2014年
- 医疗资质是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评审的核心项目,也是多评委联合检查的重点。虽然我国在拟定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医疗资质管理前期以及政策执行落实的资质管理中期都已做到了极致,但与JCI标准中医疗资质全院互知、即时可查询的要求仍有差距,存在授权后资质项目不清、管理较分散、资质授予后缺少即时查询等问题,成为限制医疗资质规范管理的短板。为弥补医疗资质后期管理的不足,突破医疗资质管理瓶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梳理从业医疗资质、重建授权机制后,创建医疗资质管理系统,实现资质的实时查询,实现了医疗资质的"阳光化"。
- 马戈李伟余华
- 关键词:资质管理JCI
- 住院患者“院前—院中—院后”全程管理模式建设经验分享
- 2024年
- 在国家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级医院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门诊、住院、住院后等环节探索创新举措。该院在“一站式”出入院服务、医疗质量控制、随访、优质护理等提升患者体验环节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医院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探索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院前—院中—院后”住院患者全程管理模式,通过设立全程管理中心、聘用专职全程管理专管员的形式,从院前检查评估、院中监控诊疗进程和患者需求、院后随访和延展服务等方面着手,全程管理患者诊治,有效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 马戈何源王卫
- 关键词:全程管理住院患者院前
- 基于患者安全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构建被引量:35
- 2017年
-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能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在欧美国家,日间手术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有效、廉价的医疗服务,得到了社会和医院的广泛认可。2013年,我院通过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评审。
- 袁华娣张秀来马戈陆叶珍
- 关键词:日间手术门诊手术
- 我院紧急呼叫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共场所,也是高危高风险人群的聚集地,当处于危急边缘的患者、家属甚至医务人员突发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呼吸急促等情况时,特别是在走廊、花园、候诊区等公共区域,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将导致严重后果.目前,院内急救工作关注点多着重于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的住院患者,对门诊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突发事件的院内急救关注不足.依据急救黄金时间,我院从快速反应、快速救治这一原则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紧急呼叫系统,现介绍如下.
- 陈正英刘海静马戈
- 关键词:呼叫系统急救工作患者家属快速救治高风险人群公共场所
- 构建书面答复投诉工作模式的实践探讨
- 2012年
- 为了能够缓解医患之间矛盾,防止医疗纠纷扩大化,提高纠纷处理效率,我院经过多年实践,本着“而对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事实,还原真相”的精神,逐渐建立起书面答复模式。通过医院正式以书面文件答复患方对医院诊疗过程的疑问,表明医院处理态度,使矛盾能够尽可能在不激化的前提下解决。
- 余华马戈杨燕陆叶珍
- 关键词:纠纷投诉
- 实行“阳光资质” 提高医疗安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前医疗纠纷原因75%以上为术后并发症,导致患者医疗费增加,甚至病情恶化。外科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的治疗手段,手术技术是否成熟直接影响手术工作质量,进而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1]。我们将医生的手术及操作纳入医疗资质考核。正确、合理评估一个医生医疗资质,对医疗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在梳理从业医疗资质、重建授权机制后,创建医疗资质管理系统,实现资质的实时查询,实现医疗资质的"阳光化",医生的每项手术、操作资质都要通过考核才能取得,定期对医生的资质进行评估更新,根据医生授权资质项目及实际开展的情况(操作的例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实行动态调整,提高医疗安全。
- 吴培林马戈潘胜东
- 关键词:资质管理
- 平台式日间化学治疗中心建设经验分享被引量:5
- 2023年
- 平台式日间化学治疗(化疗)是指医院设置日间化疗固定区域,所有日间化疗患者集中在同一区域接受治疗。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具有进一步优化有限院内资源、降低医疗资源消耗、提升床位使用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优势,它的构建是肿瘤治疗理念、医患和谐关系、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升华。该文从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的定义、定位、运行机制、病区配置、药物准入、患者准入、管理模式等方面分享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建设经验,提出推广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应从政策支持、医院大力推进、自我管理突破等方面着手推进的建议。
- 马戈朱华洁夏琦琦
- 关键词:日间化学治疗平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