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别嘌呤醇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08年
- 别嘌呤醇为次黄嘌呤异构体,是临床上治疗痛风的主要用药。随着氧自由基学说的不断拓展,别嘌呤醇的抗氧化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害受到高度重视,抗氧化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该文主要探讨了别嘌呤醇的药理作用及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扩张虹管改善脑血流等途径,为临床上应用别嘌呤醇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参考。
- 马云霞初桂兰
- 关键词:别嘌呤醇
- 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改善早产儿喂养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改善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应用于早产儿喂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2月14日,纳入研究对象为胎龄≥26周且<37周的早产儿,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或假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干预,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口腔运动干预和口腔感觉运动干预。提取研究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316例早产儿(胎龄26~36周)。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WMD=-3.45,95%CI-4.41~-2.50,P<0.001),出院时校正胎龄(WMD=-0.68,95%CI-1.10~-0.26,P=0.001)、全经口喂养时日龄(WMD=-5.22,95%CI-9.04~-1.40,P=0.007)、全经口喂养时校正胎龄(WMD=-1.02,95%CI-1.40~-0.64,P<0.001)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WMD=-59.75,95%CI-114.55~-4.95,P=0.030)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刺激联合非营养吸吮可加速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的实现,缩短住院时间,应标准化该程序并推广,使其成为早产儿护理的常规和标准操作。
- 刘俊佐张颖刘丹马云霞郑荣秀
- 关键词:META分析
- 别嘌呤醇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目的:
本实验通过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腹腔注射外源性别嘌呤醇(ALLO),观察ALL0对新生HIBD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及caspa...
- 马云霞
- 关键词:缺血性脑损伤别嘌呤醇超氧化物歧化酶CASPASE-3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AMT基因突变致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存在诊断率低的情况。文中报道1例AMT基因突变所致NKH病例,该患儿以疑似新生儿败血症起病,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暂停、呃逆、昏迷、惊厥等。查血糖、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氨等均大致正常。血、尿筛查结果提示甘氨酸水平稍高,脑脊液与血清甘氨酸浓度比增高。脑电图提示暴发抑制。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检出存在AMT基因的母源外显子3 c.664C>T(p.Arg222Cys)致病变异,父源外显子3 c.793C>T(p.Arg265Cys)疑似致病变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复合杂合致病。现将该患儿的临床诊疗经过、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
- 王静马云霞辛玥程俊丽郑荣秀魏莹
- 关键词: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