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霞
-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使用CGSS2006城市问卷部分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个体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个体层自变量个人每周工作时间、受教育年限、个人年收入与高层自变量家庭月收入共同作用影响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此外在排除个体层自变量的影响,家庭层的家庭月支出对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 宁科马云霞李晓天
- 关键词:社会体育体育锻炼行为分层线性模型
- 休闲体育促进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几点思考
- 2014年
- 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城市生活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休闲体育对促进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发展休闲体育进行了探讨。
- 马云霞
- 关键词:休闲体育身体健康
- 体育传媒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行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文化视域的角度,探讨体育传媒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体育传媒应加强体育本质和体育社会价值的宣传;注重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健身等内容传播;重视社会性体育文化品位的提升。
- 周风祥马云霞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传媒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行为
- 力量的年龄相关性变化与特定人群概述被引量:6
- 2006年
- 力量是进行任何运动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力量的产生有赖于肌肉运动.肌肉运动是力量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肌肉可以增长或萎缩,这取决于肌肉的使用程度.肌肉组织对适宜的刺激会产生反应,其质和量会随着对力量的需求而变化.人需要适度的力量以外,关节功能的完整性也显著依赖于相关肌肉的性能.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关节所有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保持关节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地发展力量是生命早期获得最佳发育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避免过早衰老的手段.
- 马云霞马维民
- 关键词:年龄肌肉运动
- 不同民族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伊犁州高校汉、哈萨克、维吾尔三个民族女大学生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伊犁州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部分在校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合理的建议,为不同民族女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稳固的基础.
- 安晓红马云霞张向荣
- 关键词: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
-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保健学开放性实验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15年
-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在体育保健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大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应用的水平,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为研究的方法,就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保健学开放性实验的应用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 马云霞
-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
- 从生理角度谈间歇训练法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为了顺应中长跑项目间歇训练方法的发展规律,主要从生理角度分析了不同运动项目采用间歇训练法的间歇时间和运动负荷.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项施训原则出发,对间歇训练法进行分类梳理,并就其在中长跑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 马云霞
- 关键词:运动生理中长跑项目
-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发展的新思路被引量:7
- 2013年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策略的研究成为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就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工作产生的新局面进行了分析,并对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工作的新思路进行了探究。
- 马云霞
- 关键词:阳光体育中学体育教学审视
- 大学生运动营养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策略被引量:7
- 2015年
- 运动营养学隶属于人体营养学的范畴,是一门为运动健康而服务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对体育运动发展和促进人类身体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其内容上来看,运动营养学主要包括营养学的基础知识、科学营养的一般标准以及大学生营养需求特征等。本文结合高校运动营养健康教育实践,就大学生运动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策略展开研究。
- 马云霞
-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营养健康教育
-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析及其快速有效的恢复手段被引量:5
- 2010年
- 运动性疲劳产生后的恢复问题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证实,传统的物理疗法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积极有效的.新近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后的营养补充也是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从物理和营养补充两个角度来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快速恢复问题,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马云霞吕志伟
-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