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影 作品数:60 被引量:226 H指数:9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哲学宗教 农业科学 更多>>
淋巴细胞免疫与非免疫治疗封闭抗体缺乏致胚胎停育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胚胎停育的原因,比较封闭抗体缺乏致胚胎停育的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与非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102例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选择其中复发性流产2次以上、封闭抗体缺乏、无子宫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男方精液无异常患者58例,根据男方传染病检验结果和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原则分为免疫治疗组30例和非免疫治疗组28例,非免疫治疗组给予促排卵、黄体支持及辅助生殖技术等治疗,免疫治疗组在非免疫治疗组治疗基础上,抽取患者丈夫(或健康第三方)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皮下注射,比较2组妊娠结局。结果 102例中胚胎染色体异常64例(62.74%),封闭抗体缺乏81例(79.41%),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58.82%);免疫治疗组封闭抗体转阳率为76.67%,妊娠率为80.00%;非免疫治疗组妊娠率为78.57%,2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与非免疫方法治疗封闭抗体缺乏所致胚胎停育均可获得理想妊娠率。 赵冬梅 耿旭景 谭丽 马丽影 项云改 张丹关键词:胚胎停育 封闭抗体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高龄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早期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高龄不孕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接受ART的年龄≥35岁的不孕症患者,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新鲜周期高龄不孕症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38.81%,与年龄<35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的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显示,新鲜周期中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不孕症患者,提倡尽早接受ART;胚胎移植数需谨慎决定,提倡减少移植数。 窦倩 谭丽 马丽影 赵冬梅 毛跟红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 高龄 妊娠丢失 宫腔内灌注HCG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反复着床失败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宫腔内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反复着床失败(RI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定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胚胎RIF再次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每组病例数共计60例),参照组采用宫腔内灌注生理氯化钠溶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内灌注HCG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指标、子宫内膜血流类型、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搏动指数(PI)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阻力指数(RI)低于参照组,观察组II型+III型率(78.33%)、临床妊娠率(50.00%)、生化妊娠率(43.33%)、胚胎种植率(30.00%)均高于参照组(21.67%、30.00%、25.00%、13.33%),观察组I型率(35.00%)低于参照组(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灌注HCG可有效改善胚胎RIF再次接受FET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和厚度,提高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仝丽丽 谭丽 楚喜英 马丽影 项云改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宫腔灌注 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结局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584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依据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392个周期)、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86个周期)、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68个周期)和供精组(38个周期)。分别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射精组、PESA组、TESA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MⅡ卵数和移植胚胎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精组受精率高于PESA组(P=0.013)和TESA组(P=0.005),卵裂率高于TESA组(P=0.001);3组间优质胚胎率、新鲜移植周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A组累计妊娠率低于PESA组(P=0.003);射精组与供精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累计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精子可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可获得相似的助孕结局;PESA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对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用供精助孕是很好的选择,即使供精解冻后质量欠佳也不影响ICSI助孕结局。 程兰兰 冯宗刚 马丽影 谭丽关键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HCG调控期血清雌激素水平变化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子代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新鲜周期中注射HCG日及注射HCG后2 d(取卵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的变化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我中心行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1 59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注射HCG日及注射HCG后2 d血清E2水平,统计注射HCG日与注射HCG后2 d血清E2比值,探讨HCG调控期血清E2水平变化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安全的影响。结果水平组HCG日血清E2水平高于下降组及上升组,下降组取卵日血清E2水平低于水平组及上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升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出生率高于下降组及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代安全方面,3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调控期E2水平变化可预测妊娠结局,但对子代安全无影响。 卢娜 窦倩 张丹 马丽影关键词:HCG 血清E2 促排卵药物治疗不孕不育症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促排卵药物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23个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分为自然周期组(143对)、枸橼酸氯米芬(CC)组(40对)、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26对)及CC+HMG组(54对)促排周期组;各组患者均在排卵前1d、排卵后1d进行一次IUI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多胎率及OHSS率。结果促排卵周期总妊娠率为14.5%,略高于自然周期组妊娠率(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促排卵周期中CC+HMG组的妊娠率22.7%(20/88),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的妊娠率为3.0%(2/66)(P<0.05)明显低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组妊娠率为14.6%(40/274)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宫外孕率、多胎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UI治疗中,CC+HMG促排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马丽影 项云改 赵冬梅 毛跟红 李朋粉 陶识博 谭丽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促排卵 妊娠率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ESCC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58.1%及88.7%,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51.6%及91.9%,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0%,54.8%及35.5%,3种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MLH1、hMSH2阳性表达者P53的阳性率均低于hMLH1、hMSH2阴性表达者。结论:ESCC组织中存在hMLH1与hMSH2的低表达及P53的高表达,3者可能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马丽影 郑湘予 陈奎生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LH1 HMSH2 P53 D3发育滞后形态正常胚胎对冻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受精第三天形态正常发育滞后胚胎对冻融周期结局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183个冻融周期资料,据冻存日(受精第三天)细胞数分为4、5细胞组和≥6细胞组,比较两组复苏后存活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4、5细胞组存活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低于≥6细胞组(P<0.05),周期取消率高于≥6细胞组(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受精第3d发育滞后形态正常胚胎具有冻存价值。 李朋粉 马丽影 谭丽 项云改关键词:胚胎冷冻 国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国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vitrofertilization_embryo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方法:选2000年8月~2001年8月我院门诊不孕症患者58例,采用IVF治疗58个周期,45个周期采用达必佳(Decapeptyl)长方案降调节,13个周期采用阿拉瑞林(Alarilin)长方案降调节,进行超促排卵。结果:58个周期共获卵675个,每周期获卵数目为11.64±2.27个,受精率72.60%,卵裂率82.86%,临床妊娠24例,临床妊娠率为41.38%。达必佳组与阿拉瑞林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阿拉瑞林在IVF超促排卵中,起到了很好的降调节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孙丽君 谭丽 赵冬梅 马丽影 黄玉荣关键词: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增加1枚非优质胚胎移植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在IVF-ET的新鲜取卵周期,增加1枚非优质胚胎的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的资料。按移植胚胎数分为3组:移植1枚优质胚胎97个周期(组1),移植2枚优质胚胎1810个周期(组2),移植1枚优质胚胎和1枚非优质胚胎279个周期(组3)。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组2的获卵数、优胚数、HCG日E 2值、P值、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均高于组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3的着床率明显低于组1,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妊娠率与组1无显著差异。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HCG日内膜厚度是保护因素。结论:增加移植优质胚胎数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增加1枚非优质胚胎的移植,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由于多胎妊娠率明显增高反而增加了妊娠风险。 窦倩 马丽影 禹果 卢娜 李朋粉 赵冬梅 谭丽关键词:胚胎移植 IV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