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碧清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学
  • 2篇免疫学变化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分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动脉硬化性闭...
  • 1篇动脉硬化性闭...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随访
  • 1篇下肢
  • 1篇下肢动脉
  • 1篇下肢动脉硬化
  • 1篇下肢动脉硬化...
  • 1篇下肢动脉硬化...
  • 1篇肝素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韩碧清
  • 2篇李吉和
  • 2篇仝东霞
  • 1篇汪辉
  • 1篇戴海滨
  • 1篇姜永芳
  • 1篇苗美娟
  • 1篇周淑秋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免疫学变化及病因分析
目的:研究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免疫学指标改变,并对其病因的构成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同时研究骨髓Coombs试验在明确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36例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结缔组织病相关免疫...
韩碧清
关键词:免疫学
HIT抗体检测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HIT抗体在HI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IT抗体,进一步观测应用肝素的患者HIT抗体的产生情况,临床观察血管外科应用普通肝素治疗49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组为应用肝素治疗后的49名患者血清,对照组为应用肝素治疗前该49名患者血清,分别进行HIT抗体检测。结果:实验组中HIT抗体阳性例数为21例,对照组为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9例患者血小板下降(血小板下降范围23.3%~63.8%),其中8例HIT抗体阳性,1例抗体阴性。该9例患者后经功能性检查确诊为HIT患者。其中2例患者血小板下降早于HIT抗体的出现,其余6例患者血小板下降时间比HIT抗体出现时间晚。HIT发病率为18.37%。结论:HIT抗体检测的实验敏感性较高,且不涉及放射性,操作简单,快捷。与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检测结合可对应用肝素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进行初筛。
仝东霞李吉和韩碧清苗美娟汪辉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肝素血小板减少症
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免疫学变化及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免疫学指标改变,探讨其病因构成及预后。并研究骨髓Coombs试验在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骨髓Coombs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免疫指标的变化,给予部分患者试验性用药,出院后随访一年。另以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再障对照组,以22例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骨髓Coombs试验阳性率的差异,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位患者,18例诊断明确:5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3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骨髓纤维化,1例肝癌,2例与妊娠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18例诊断不明确:8例患者于试验性升血治疗后血象好转,2例好转不明显,8例失访。骨髓Coombs试验阳性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组(16.7%)高于再障对照组(X2=4.621,P<0.05),也高于正常对照组(X2﹦4.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试验性激素治疗及长期随访,有利于疾病的最终诊断。2免疫指标的检查及动态监测对明确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十分重要。3骨髓Coombs试验对明确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有重要意义。
韩碧清仝东霞姜永芳李吉和戴海滨周淑秋
关键词:免疫学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