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栓塞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栓塞
  • 1篇血量
  • 1篇血余
  • 1篇血余炭
  • 1篇应用及疗效
  • 1篇影像
  • 1篇正常阑尾
  • 1篇支架植入
  • 1篇支架植入术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肾动脉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机构

  • 5篇秭归县医疗中...
  • 3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6篇韩德义
  • 4篇戴洪修
  • 2篇周建雄
  • 1篇郝萍
  • 1篇姚贞久
  • 1篇李红
  • 1篇张晓磷
  • 1篇肖治明
  • 1篇鲁际
  • 1篇李海涛
  • 1篇赵晓华

传媒

  • 3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第七届全国放...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部CT正常阑尾表现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正常阑尾在腹部CT平扫时的显示频率、正常厚度与表现。方法连续性100例作肾结石检查的腹部CT平扫(螺旋CT)。病人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16~73岁。评价正常阑尾在腹部CT平扫时的显示频率,可见腔内容物时测量两侧壁的厚度。最后汇总分析CT医师间的诊断差异。结果正常阑尾在腹部CT平扫的显示频率为16%(16/100)。正常阑尾厚度(无腔内容物时)为(5.8±1.0)mm,若除掉腔内容物,测量其两侧壁的厚度,相加后的平均值为(4.0±0.8)mm。统计学处理后,三位医师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值、阴性值和正确值等方面的平均值为78%、89%、99%、34%、82%。三位医师之间吻合加权系数达到0.68~0.76.提示相当高的符合率。结论正常阑尾在CT平扫时的显示频率16%,阑尾壁厚在无内容物时为5.8mm±1.0mm,有内容物时为4.0mm±1.0mm,三位医师的诊断符合系数达到0.68~0.76。并为阑尾炎的CT诊断提供了一些依据。
韩德义戴洪修赵晓华鲁际李海涛
关键词:CT阑尾影像
大咯血的急诊介入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戴洪修韩德义周建雄张晓磷肖治明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咯血量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及T分期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和T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56例经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
韩德义周建雄戴洪修梁社富
关键词:多层螺旋CTCT诊断手术方式胃癌分期
文献传递
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多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分析评价胆道多支架植入术对肝门部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肝门部胆道梗阻病人,单支架植入26例,多支架植入32 例。结果 单支架、多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3. 75%(P>0 .05);术后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64 .12%和75 .54%(P<0 05);单支架和多支架6 个月、12 个月、18 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8. 82%、38 .43%、8 .87%和88 .17%、45. 16%、19. 35%(P<0 .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 .93%和25. 00%(P>0. 05)。结论 肝门部胆道狭窄多支架植入同单支架植入比较能更有效地解除黄疸,延长生存期,且成功率及并发症同单支架术无显著性差异,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
李红郝萍韩德义
关键词:支架植入术恶性胆道梗阻肝门部分析评价成功率
急性肠梗阻合并肠缺血的CT表现
急性肠梗阻为急诊外科的常见病。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如,肿瘤、炎症、术后、医源性、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但临床缺乏特异性。虽有许多作者提倡运用CT诊断发现肠缺血,但外科医生怕延误治疗,宁愿过早的实施腹部探查手术。本研究目的是通...
韩德义姚贞久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肠缺血CT表现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血余炭栓塞犬肾动脉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观察中药血余炭栓塞犬肾动脉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中药血余炭磨制成200~500μm大小的颗粒,超选栓塞部分末稍动脉血管.栓塞术后第7、14和56天分别处死1、2和3号犬,取出双肾固定,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栓塞术后第7天,肉眼见栓塞部分肾脏缩小,切面末梢血管内有栓塞剂;镜下见血余炭栓塞剂附着于血管壁伴血栓形成;栓塞术后第14天,炎性反应明显,并有少量出血,血管壁炎性坏死,血栓逐渐机化.栓塞术后第56天见栓塞部分肾脏明显缩小,有大面积的缺血性梗死;镜下见血栓完全机化,栓塞组织呈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有少量再通.结 论血余炭栓塞的病理过程为:血余炭附着血管壁,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坏死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
姚贞久戴洪修韩德义杨定才李达兵
关键词:血余炭血管栓塞组织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