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起搏下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徐曙东陈震冯广智严文娟
- 关键词:心动过速导管消融
- AMI病人PCI术后2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 2024年
-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AMI行PCI术病人491例临床资料,将病人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45例和验证组14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建模组病人2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QRS波、Gensini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为AMI病人PCI术后2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经绘制列线图,建模组AUC为0.743,表明该模型区分度良好,H-L曲线拟合良好(χ^(2)=3.827,P=0.922),验证组AUC为0.720,提示模型准确度良好。结论:年龄、fQRS波、Gensini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是AMI病人PCI术后2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作用。
- 罗钢高丽丁宏李胜辉翟康宁陈震
- 关键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列线图
- 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三年随访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高位右心房主动电极植入的长期效果和对临床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在我科植入双腔起搏器、心房主动电极定位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被动电极植入右心耳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起搏不良事件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主动电极组随访期显著长于被动电极组的情况下,两组间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其术前、术后变化亦无差异;仅主动电极植入时阻抗高于随访期(P<0.05),其阈值、P波高度等均无差异;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结论:高位右心房起搏长期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可以作为心房起搏的一个可行的替代位点。
- 陈震徐曙东蒋益波蒋智慧周俊高
- 关键词:起搏右心房游离壁随访
- 培丙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培丙酯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培丙酯治疗组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治疗2周,分别比较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周后,2组患者病情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佳。结论培丙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表现,疗效显著,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陈震陈宇清周俊高蒋益波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
- 长动脉鞘在上腔静脉系统狭窄患者起搏器安装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埋藏式永久起搏器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使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手术成功率较高,但一些患者在置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上腔静脉狭窄,起搏电极难以通过等,增加了手术难度,X线曝光时间延长,甚至手术不能成功,类似情况在既往文献中报道较少,我院最近5年遇到18例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发现上腔静脉狭窄患者,均成功置人起搏器,现报道如下。
- 徐曙东冯广智陈震
- 关键词:心律失常起搏器上腔静脉
- 左卡尼丁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7年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的心肌病变。左一卡尼丁又名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为脂肪酸代谢所需。作者2003~2006年用左卡尼丁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孔伟陈震严霞
- 关键词:左卡尼丁病毒性心肌炎急性
- 依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及交感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那普利治疗后,在不同血压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未服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病史资料采集,并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入选后予依那普利口服,起始剂量5 mg/d,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至10 mg/d。三周后按平均收缩压≥100 mm Hg和<100 mm Hg分为A组和B组。对于A组患者,从第4周开始,增加药物剂量,至平均收缩压<100 mmHg,并维持至第6周。B组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至第6周。在第3周和第6周分别进行上述神经内分泌因子活性检测,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活性。结果 48例患者入选,其中A组26例,B组22例。两组治疗前临床特点、交感活性及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剂量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4.5)mg vs.(7.5±2.4)mg,P<0.05]。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肾上腺素:(256.1±77.3)pg/mL vs.(168.7±53.3),P<0.05;A组去甲肾上腺素:(1 734±534)pg/mL vs.(844±399)pg/mL,P<0.05;B组肾上腺素:(248.7±62.3)pg/mL vs.(218.1±60.3)pg/mL,P<0.05;B组去甲肾上腺素(1 645±619)pg/mL vs.(1 084±431)pg/mL,P<0.05],且A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达到相同目标血压时,较大治疗剂量患者交感活性下降明显,而治疗剂量较小者交感活性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小,提示对于后者应当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降低交感活性。
- 陈震孙欣徐曙东
- 关键词:依那普利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比较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成本效益。方法选取70例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分别予贝那普利、卡托普利8周。用药前(0周)和用药后(4、8周)超声心动图测定、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和收缩末期内径(Ds)、每搏射血量(SV)、射血分数(EF)、EF变化值(ΔEF,与0周比较)、小轴缩短率(FS),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脏结构均显著改善(P<0.05)。8周时贝那普利组Ds、EF改善较卡托普利组显著(P<0.05)。成本效益分析提示每提高EF1%,贝那普利组成本较卡托普利组高。结论两种药物在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肌重塑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效益。贝那普利组效益更佳,卡托普利有助于减轻经济负担,可获得更好的依从性。
- 陈震陈宇清刘华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贝那普利卡托普利成本-效益分析
- 左心室瘢痕负荷SPECT相位分析法检测及其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有反应和无反应者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的差异性,评价左心室瘢痕负荷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2006年至2010年因慢性心力衰竭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RT的患者进行静息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应用相位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瘢痕负荷、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phaseSD)和带宽(BW)并用来评价心脏同步性。以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及随访6个月内是否因心力衰竭住院作为分组标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t〉0.05且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入选反应组,LVEF提高〈0.05或者入院1次以上的患者入选无反应组,观察两组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中反应组19例(男8例),无反应组11例(男8例)。两组之间术前临床资料相似,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反应组术前QRS时限显著大于无反应组((163.O±7.7)InS对(134.6±11.8)Ills,P〈O.05];两组术前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有反应组显著高于无反应组(0.49±0.02对0.33+0.15,P〈0.01)。两组患者左心室瘢痕负荷和CRT术后左心室同步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反应组患者的左心室瘢痕负荷明显低于无反应组(24.6%±3.6%对36.5%±3.9%,P=0.022);有反应组左心室同步性较好,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明显小于无反应组(28.1±4.4。对56.1。±6.9。,P〈0.01),收缩期带宽明显小于无反应组(88.0。±13.9。对170.1。±24.4。,P〈0.01)。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心脏同步性对CRT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瘢痕负荷和CRT术后心脏同步性与CRT疗效密切相关。
- 侯小锋王矗陈震刘群姜晓宏邹建刚李文奇曹克将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 血清N-末端脑钠肽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植入CRT或CRT-D的CHF患者60例,术前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依据CRT植入后6个月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增加≥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随访期间观察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 :CRT术后有反应组术前NT-pro BNP、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小于CRT无反应组(P<0.01)。以NT-proBNP2 354.5 pg/m 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CRT术后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2.5%。以NT-proBNP 2 254.5 pg/m 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2.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pro BNP≤2 254.5 pg/m L患者生存时间高于NT-proBNP≥2 254.5 pg/m L者(P<0.01)。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CRT术后反应程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 唐园园侯小锋陈震王权鹏王垚邹建刚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