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姜黄素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DSS结肠炎组,小鼠每日自由摄取5%DSS溶液;C组:姜黄素治疗组,小鼠自由摄取5%DSS溶液,每日腹腔注射姜黄素悬液30mg/kg;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饮用5%DSS溶液,每日腹腔注射一次地塞米松针剂0.4mg/kg.各组小鼠每日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学改变.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因子-κB(NF-κB)在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内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胞质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情况.结果:DAI与组织学损伤评分显示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I:1.64±0.92,2.80±0.92vs7.67±1.56;组织学损伤评分:1.36±0.50,2.00±0.67vs2.83±0.83,均P<0.01),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ng/L)、IL-6(ng/L)的浓度在B组明显升高,且高于C、D组(TNF-α:102.75±3.52vs75.91±1.59,78.25±2.15;IL-6:80.94±3.26vs59.65±1.39,65.57±4.04,均P<0.01);NF-κB在C、D组中的表达较B组显著下降(2.73±0.79,4.22±1.09vs7.92±1.24,均P<0.01),C、D组之间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IκBα在C、D、B组中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C、D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其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调节细胞因子TNF-α、IL-6等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 陈欧李昌平罗彬冯琦马春华冯凯祥
- 关键词:姜黄素葡聚糖硫酸钠溃疡性结肠炎核因子ΚB
- 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基础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姜黄素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提取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释放,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及下调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等多种途径阻断多种炎症因子的转录,在实验性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目前有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治疗价值,但临床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评估姜黄素临床潜力.
- 陈欧李昌平
- 关键词:姜黄素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一氧化氮合酶
- 姜黄素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p38MAP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SS所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制备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同时给予干预治疗7 d后,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肠p-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能降低小鼠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降低结肠黏膜p-p38MAPK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DSS诱导的小鼠UC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减少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小鼠肠黏膜炎症损伤而发挥治疗UC作用。
- 何双艳李珏宏李昌平陈欧石蕾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姜黄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