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防治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4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套扎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及其属支的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考察行术后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的情况。结果 EVL近期止血成功率为96.9%,1年内再出血率为9.7%,术后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胃左静脉血流由离肝血流转变为向肝血流。结论 EVL是治疗和预防EVB安全有效的方法;EVL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肝脏的血液供应增大。
- 王文林蔡文陈智彭卓慧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门静脉
- 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内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陈智林焕雄许联
- 关键词:内痔直肠黏膜脱垂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5例为观察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5例为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远期治疗效果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例数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远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运用,对患者远期生存及复发情况无较大差异,但腹腔镜手术远期并发症较少,且手术创口小,住院时间短,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谢裕强陈智
- 关键词:开放手术结肠癌腹腔镜手术
-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4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X线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技术环节。方法采用钡剂口服造影及胃镜检查了解病变上段与咽缩肌的距离,X线下定位置入食管支架治疗43例上段食管癌性狭窄。结果 43例患者支架置入术1次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穿孔,置入后吞咽困难症状迅速缓解。显效率96.7%(32/33),有效率3.3%(1/33),总有效率100%。结论虽然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难度很高,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咽缩肌功能不受影响,食管支架置入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陈智蔡文陈丽云
- 关键词:食管支架
- 内镜下微创治疗43例胆总管结石的综合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8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与球囊扩张联合组)43例,对照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组)44例,比较两组一次取石手术成功率、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率及胆管炎、穿孔、出血、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取石手术成功率为93.0%,ERCP成功率为95.3%,对照组数据则分别为86.4%和90.9%。两组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率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效果良好,其中联合球囊扩张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技术成熟的医院可大力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 陈智蔡文庄瑞玉
- 关键词:内镜胆总管结石综合疗效
- 幽门螺杆菌代谢物拮抗宿主先天免疫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代谢物拮抗宿主先天免疫的潜在机制。方法:RNA测序及通路富集分析测定仅LPS刺激的胃黏膜细胞GES-1、LPS与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共同处理的GES-1细胞及未经处理的GES-1细胞。3KD超滤管过滤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并以过滤的滤液(代谢物部分)和截留的溶液(蛋白部分)处理LPS刺激的GES-1细胞,检测NF-κB通路活性、NF-κB的磷酸化水平、NF-κB通路效应因子TNF-α、IL-6和IL-8的分泌水平。非靶向代谢质谱鉴定关键代谢物。结果:相较于仅LPS刺激的GES-1细胞,LPS与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共同处理后,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调控,并趋于未处理的GES-1细胞水平,主要存在于NF-κB通路。LPS与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共同处理后,NF-κB通路活性受到抑制(P<0.05)。幽门螺杆菌代谢物能够抑制NF-κB通路活性,抑制NF-κB磷酸化,抑制NF-κB通路效应因子TNF-α、IL-6和IL-8的分泌(P<0.05)。1、5和25μmol/L的幽门螺杆菌代谢物2-D-Glucopyranose(2DG)处理后,胃黏膜细胞GES-1中NF-κB通路活性均受到抑制,NF-κB磷酸化受到抑制,NF-κB通路效应因子TNF-α、IL-6和IL-8的分泌受到抑制(P<0.05)。2DG处理后,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TLR10敲除的GES-1细胞中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TLR1和TLR2敲除的GES-1细胞中NF-κB活性无显著变化。2DG处理后,GES-1细胞中TLR1和TLR2的相互作用均减弱。分子对接发现2DG能够与TLR2氨基酸残基R321、K347、F349结合,结合能为-12 kcal/mol。构建TLR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R321K、K347R、F349A),并分别转染TLR2敲除的GES-1细胞,发现2DG处理并不能减少转染了TLR2突变型的GES-1细胞的NF-κB活性。结论:幽门螺杆菌代谢物2DG能够与TLR2相互作用,减少TLR2与TLR1异源二聚体的形成,抑制先天免疫NF-κB通路活性。
- 陈智林焕雄杨惠钿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先天免疫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究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返流病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肠道黏膜萎缩、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胃酸缺乏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返流病的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比较高,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且较轻,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方案治疗。
- 方绮诗陈智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